动荡的中东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动荡的中东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8张PPT。动荡的中东中东何以动荡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巴勒斯坦问题——影响中东和平的最大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矛盾的根本症结所在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①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居住过;
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③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④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而巴勒斯坦未能建国。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以色列
(1948年5月14日)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不迟于1948年8月1日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此后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国的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40.7%,犹太国面积为1.585万平方千米(其中含9500平方千米的内格夫沙漠),占总面积58.7%,耶路撒冷(158平方千米)作为“特殊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以色列巴勒斯坦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图巴勒斯坦国国旗以色列国国旗  巴勒斯坦(Palestine)古称迦南,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同生活之地,后犹太人陆续迁离。19世纪末以来,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并得到英、美等国支持,犹太人从各地大量迁往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耶路撒冷城(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圣地,以色列通过1948年和1967年两次战争先后占领整个耶路撒冷地区,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辖,归属待定。一个祖先两大民族三度流散五次战争材料:
“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纷。除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阿以冲突。”
---《当代世界知识200题》争夺领土、资源和交通要道
民族纠纷、教派斗争
美苏的插手
阿以
冲突中东战争五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5.15~1949.7.20)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为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其宣战进攻。结果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以侵埃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 1956.10.29~11.7)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以因此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英法以联军获胜。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六月战争、六天战争 1967.6.5~6.11)6月5日,以色列悍然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以色列获胜,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巴勒斯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地区。
  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 1973.10.6~10.26)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丧失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而进攻以色列,美苏两国向双方提供武器。
  第五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 1982.6.6~9.29)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黎境内的叙利亚军队交战。是为阿以间的最大一战,以军获胜。亚西尔·阿拉法特
Yasser Arafat
1929.8.24~2004.11.11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联军第一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战机掩护以军地面部队第一次中东战争比较上面两幅地图找出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版图发生的变化有人说,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对巴勒斯坦问题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埃及将船只凿沉在塞得港苏伊士运河的河道第二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入侵埃及西奈半岛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以军总参谋长达扬将军(前排右),及后来曾任以国防部长的沙龙(前排左)1967年6月10日,以突然袭击打赢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六日战争)的以色列士兵来到圣城耶路撒冷哭墙下,告慰先人。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 第三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击溃约旦军队,占领耶路撒冷旧城区1973年10月7日,埃及军队跨过苏伊士运河,继续抗击以色列军。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以色列军坦克挺进戈兰高地情景   中东战争给中东地区和世界形势带来了什么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东战争中就有约3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
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阿拉法特“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拉宾中东和平之路 阿拉法特的身高在人高马大的阿拉伯
世界显得有些矮小,这位叱咤风云的
中东名人身高竟然只有1.60米。他
一年四季总穿一身墨绿色的军便袋,
上衣扎在军裤中,腰悬左轮手枪,
系军用武装带。 1929年8月24日他出生于埃及开罗,
父母家庭分别是东耶路撒冷和加沙地
带的望族。名字阿拉法特就来源自耶
路以老城附近的一座山峰,原意为
“神与吉祥”。 1994年7月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阿拉法特本人曾遭逢50多次的暗杀,
终究每每逢凶化吉,被称为“九命灵
猫”,并赢得政治和个人“生存大师”的
赞誉。阿拉法特更多的时光是在飞机
上度过的,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土,阿
拉法特不得不频繁地在世界各地飞来
飞去,成为举世公认的坐飞机时间最
长、次数最多的国家元首。阿拉法特
曾对驻开罗的外国记者说:“飞机是我
的祖国,也是我的坟墓。”阿拉法特是
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国土的国家元首。 1993年,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拉宾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定”,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1994年12月10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左)、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中)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一起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以色列数万民众集会纪念拉宾遇刺,阿以和平再遭重挫。 2004年11月11日,被誉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的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一家医院病逝,享年75岁。 拉宾和阿拉法特死后,为了解决中东问题,巴以双方继续努力。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阿巴斯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想想有哪些办法能继续推进
中东和平进程???1、以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以土地换和平),而不是使用武力解决巴以争端;
2、合理分配水资源;
3、尊重各民族、种族的风俗习惯:
4、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5、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中东问题的未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公布之日至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色列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
第二阶段(2003年5月至2003年底):以色列军队最大程度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巴方出台第一部宪法;建立具有临时边界的巴勒斯坦国;推动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第三阶段(2003年底至2005年):对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内容包括边界、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犹太人定居点等,最终建立正式的巴勒斯坦国。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 “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700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各民族迁移的通道、东西方交流的要道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
“和平之城”。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传统
民族纠纷和冲突频发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中东的水源很少,气候干燥,这对中东各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了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水资源极其匮乏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最敏感地区大国争夺的焦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