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一单元集 合1.1集合及其表示1.2集合之间的运算1.3集合的运算1.1集合及其表示1.1.1集合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都可以视作对象,由某些指定的对象汇集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体就叫作集合,简称集.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例:如把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0,1,2,3,4,5,6,7,8,9中的各个数都看成对象,所有这些对象汇集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集合,其中的每个数即这个集合中的元素.1.1集合及其表示1.1.1 集合的概念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来表示,它们的元素一般采用小写英文字母a,b,c,…来表示.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 A.一般地,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记作 .1.1集合及其表示1.1.1 集合的概念关于集合的概念有以下说明:(1)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即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2)集合的元素具有互异性,即给定一个集合,则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不相同的.(3)集合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即集合是由一些事物组成的整体,因此不考虑这些事物的排列次序.1.1集合及其表示1.1.1 集合的概念例:由下列语句能否确定一个集合?(1)一切很大的数; (2)小于5的正奇数;(3)方程x2=4的所有解; (4)不等式x-5>0的所有解.根据集合所含有的元素个数可以将集合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类.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作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作无限集.由方程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作这个方程的解集;由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作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解:(1)因为很大的数没有具体的标准,“一切很大的数”所指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所以不能构成集合.(2)因为小于5的正奇数包括1,3两个数,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可以构成一个集合.(3)方程x2=4的解为-2和2,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可以构成集合.(4)解不等式x-5>0可得x>5,它们是确定的对象,所以可以构成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1.1.1集合的概念由数组成的集合称作数集.我们用某些特定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常用的一些数集:所有非负整数所组成的集合叫作自然数集,记作N;所有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叫作正整数集,记作N*;所有整数所组成的集合叫作整数集,记作Z;所有有理数所组成的集合叫作有理数集,记作Q;所有实数所组成的集合叫作实数集,记作R.1.1集合及其表示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元素中间用逗号隔开,写在花括号“{}”中用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作列举法.当集合为无限集或元素很多的有限集时,可以在花括号内只写出几个元素,其他的用省略号表示即可,但所写出的元素必须能让人明白省略号表示哪些元素.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一般不必考虑元素的排列顺序,并且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对象。1.1集合及其表示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2.描述法把描述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或表示集合中元素的规律写在花括号“{}”内用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作描述法.例:写出由大于2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解:{x|x>2,x∈R},因x∈R,则集合也可表示为{x|x>2}.(花括号内竖线左侧的x表示这个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元素x从实数集R中取值;竖线右侧写出了该元素的特征性质.)1.2集合之间的关系1.2.1 子集和真子集一般地,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就叫作集合B的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观察下面的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的关系吗?(1)A={2,4,6},B={2,4,6,8};(2)A={x|x是长方形},B={x|x是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出,上述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1.2集合之间的关系1.2.1 子集和真子集任意一个集合A都是它自身的子集,即A A.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即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都有 A.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那么集合A叫作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1.2集合之间的关系1.2.1 子集和真子集我们常用平面上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图(a)].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则把表示A的区域画在表示B的区域的内部[图(b)],这种图形通常叫作维恩(Venn)图.维恩图根据子集、真子集的定义可推知:对于集合A,B,C,如果A B,B C,则A C;对于集合A,B,C,如果A B,B C,则A C.1.2集合之间的关系1.2.1 子集和真子集例1:用适当的符号 , ,∈, 填空.(1) {1,3,5,7,9};(2)3 {1,3,5,7,9};(3){3} {1,3,5,7,9};例2: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解:(1)因为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 {1,3,5,7,9};(2)因为3是集合1,3,5,7,9中的一个元素,所以3∈1,3,5,7,9 };(3)因为集合3中的元素都是集合1,3,5,7,9中的元素,所以{3} {1,3,5,7,9}.解:集合A的所有子集为 ,{1},{2},{3},{1,2},{2,3},{1,3},{1,2,3}.在上述子集中,除了集合A本身,即{1,2,3}外,其余的全为集合A的真子集.1.2集合之间的关系1.2.2 集合相等一般地,如果集合A中的每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并且集合B中的每个元素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那么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观察集合A={1,2,3},B={x|0可以看出,集合A中的元素和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只是两个集合的表达方式不同.1.3.集合的运算1.3.1 交集一般地,像上述那样,给定两个集合A,B,由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共同元素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可用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来形象地表示.观察集合A={0,1,2,3,4,5},B={1,2,3,6,7,8},C={1,2,3}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恰好是集合A与集合B所共有的元素.1.3.集合的运算1.3.1 交集由交集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A∩B=B∩A; A∩A=A,A∩ = ; A∩B A,A∩B B.例3:已知A={x|-1分析集合A,B是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并且集合中的元素没法一一列举出来,因此可以结合数轴来解题.解在数轴上表示集合A,B,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容易看出,阴影部分为集合A,B的交集,即:A∩B={x|-11.3集合的运算1.3.2 并集由并集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都有A∪B=B∪A; A∪A=A,A∪ =A; A A∪B,B A∪B.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可以用上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例5:已知A={3,4,5,6},B={5,6,7,8},求A∪B.解:A∪B={3,4,5,6}∪{5,6,7,8}={3,4,5,6,7,8}.1.3集合的运算1.3.2 并集一般地,像上述那样,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和集合B,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B,在求并集时,两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只列举一次,不能重复列举.读作“A并B”.观察下面三个集合M={-2,-1,0},N={1,2,3,4},P={-2,-1,0,1,2,3,4}可以看出,集合P是由集合M与集合N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1.3集合的运算1.3.3 全集和补集在研究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则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一般用U表示.例如,在研究数集时,常常把实数集R作为全集.如果给定的某一集合A是全集U的一个子集,则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作A在全集U中的补集,记作CUA,读作“A在U中的补集”,即CUA={x|x∈U且x A}.1.3集合的运算1.3.3 全集和补集用图形表示集合时,通常用矩形区域表示全集.全集U与它的任意一个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A在U中的补集.由补集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集合A都有A∪CUA=U,A∩CUA= ,CU(CUA)=A.1.3集合的运算1.3.3 全集和补集例8:已知全集U={1,2,3,4,5,6,7},集合A={3,4,5,6},求CUA,A∩CUA,A∪CUA.例9:已知U=R,A={x|x>1},求CUA.解:CUA ={1,2,7},A∩CUA= ,A∪CUA =U.解:CUA ={x|x≤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