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二课时教科书 书 名:人教(统编)四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作业练习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配套活动册作业:小小调查员 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你知道上海有哪些特色农产品吗?你对它们了解吗?请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一下网上或实地调查研究的成果。 1.历史渊源:198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西甜瓜育种专家吴明珠教授在几十组试验配比组合中,培育出优秀的第24组良种,“8424”西瓜的名字由此得来。 2.培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单要求: 1.选择农业中的一个种类,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来自它? 2.将物品按照学习单的格式进行分类记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二课时教科书 书 名:人教(统编)四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生信息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学习目标1. 观看图片,能说出图片中美食的来源,了解美食与农业的关系。 2. 观察部分调味品上的配料表,知道调味品的原材料与农业的关系,感受农业的重要性。课前学习任务1. XXX。2. XXX。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 观看图片,说说图片中美食(炒青菜、红烧鱼、白斩鸡、糖醋小排、春卷、水果)的来源。【学习任务二】观察配料表,说说厨房里几种常用调味品(食用油、酱油、辣油、麻油、醋、糖、味精)的原料。推荐的学习资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版权声明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的全部原创作品,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举报电话:400-637-9991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4三金深圳市一教育料技有限贵任公司0307766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二课时教科书 书 名:人教(统编)四年级下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种类,知道不同种类的名称。 2.了解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感受农业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3. 初识农耕文化,体会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展望农业美好前景。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了解农业的种类,知道不同种类的名称。了解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教学难点: 体会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展望农业美好前景。教学过程活动一:看看说说,初步了解食物的来源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白白的大米哪里来”,知道了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其实,从田头到餐桌还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生产过程。比如,大家爱吃的酒酿,糯米从淘洗、浸泡、上锅蒸、冷却、混合酒曲、翻动、挖槽、封缸等,每一个步骤都凝结着劳动者辛勤的汗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基本知识。【出示:板书】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我们的衣食之源》。 2.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水稻的种植”,有同学说了,我住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农业生产离我的生活可远呢!真的是这样吗? 看看,我们的餐桌——【出示:炒青菜、红烧鱼、白斩鸡、糖醋小排、春卷、水果】 3.师:当你在享用美食的时候,想过这些食物的来源吗?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 4.先看青菜,它是农民伯伯在菜地里种出来。红烧鱼呢?它的家当然在水里。我们餐桌上的鸡大多来自养鸡场。糖醋小排的原材料是猪肉,它的家是养猪场。春卷皮是用麦子磨成面粉,它的家在麦田里。水果也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5. 师: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和新鲜水果,可真让人垂涎三尺啊!这些食物和上节课提到的大米一样,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得来的,都属于农业,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板书:美好生活的保证】 【设计说明】 通过上节课大米从哪里来的学习基础上,从日常生活中的餐桌上进一步了解除了大米,还有很多食物都属于农业,让学生对农业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二:探寻西瓜的种植过程,初步了解农业的种类 1.师: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包括的种类很多。比如:我们刚才看到的蔬菜、水果、小麦做成的春卷皮,这些都是由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属于种植业。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出示:——种植业也叫做植物栽培业,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等作物的生产。) 2. 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和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进自家厨房,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来自种植业? 师:图片中的大米、小米、食用油、白糖,还有青椒、茄子等各种蔬菜水果都来自“种植业”。 3.同学们,夏天最解渴的水果是什么?绿皮、红瓤、甘甜、汁儿多,猜对了,西瓜。8424西瓜是上海南汇特产。西瓜前面的这串数字有什么奥秘?南汇8424西瓜为什么深受市民喜欢? 【出示:作业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作业单上的这道题,做一个“小小调查员”。作业单上已经介绍了一部分,请以小调查员的身份,课后完成它。 4.【出示:书30页一句话】农业生产种类多样,不仅包含种植业,还有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5.【出示教材31、32页】想要了解什么是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同学们可以阅读书本这两页的文字。 活动三:走进生活中的农业,感受美好生活的保证 (一)寻找生活中的农业 ——“吃的” 1.师:有的同学要说了,除了饭桌上的菜肴,农业好像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关系不大嘛!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不怪你们,因为这些农产品经过工厂的加工后,大变脸了!不信,来看看! 2.这是厨房里几种常用的调味料:食用油、酱油、辣油、麻油、醋、糖、味精。你能说出他们的原料吗?有的同学皱起了眉头,它们最初的模样到底是什么呀?赶快去看看配料表吧!出示配料表: 食用油来自——动物或植物的油脂;酱油的原材料——大豆、小麦等;辣油当然是——辣椒咯;麻油是用——芝麻做成的;酸溜溜的醋,它的原材料——大米;糖是由——甘蔗或甜菜加工而成;味精的原材料是——大米、玉米等 除了吃的,同学们身上穿的同样和农业有关。【出示:羽绒服图片】你们知道羽绒服里的羽绒是怎么来的吗?对呀,农民饲养的鸭或者鹅,把毛加工而成鸭绒或鹅绒。再比如:皮手套【出示:皮手套】它是用牛皮或者羊皮加工制作而成的。 ——“用的” 3.说了吃的,穿的,接着再说说用的,以化妆品为例。【出示 卸妆油】你看老师日常用的卸妆油,它的主要成分各种水果、植物提取的精油。【出示 芦荟】再看这一罐保湿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叫芦荟的植物。现在你明白了吗?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样样离不开农业。课后请同学们按照学习单的要求想一想,写一写。 学习要求: 1.选择农业中的一个种类,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来自它? 2.将物品按照学习单的格式进行分类记录。 经过刚才的探究,现在请大家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线连起来。玉米属于种植业;木材属于林业;同学们生长发育少不了的牛奶当然是畜牧业;营养丰富的鱼属于渔业。你们连对了吗?【出示 三个问题】现在老师不禁想问大家了: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是呀!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它为我们提供食物,同时还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设计说明】 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密切关系,并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同时通过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活动四:初识农耕文化,展望农业美好前景 1. 【出示 河姆渡】看,这是我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请你们猜一猜,那些小黑粒是什么?是芝麻?不对。我告诉大家这是稻谷。第一课中我们看到的稻谷不是金黄色的吗?而文物图片所示的小颗粒却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告诉大家,稻谷经过碳化后变成了黑色。【出示 碳化的稻谷】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那些小黑粒就是碳化的稻种。这说明什么呢?对,说明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说明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2.视频串串烧,感受不同的农耕文化 (1)【出示 相关链接】请同学们读一读书本中“相关链接”的内容。 (2)这就是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PPT30:视频“中国农民丰收节”; (3)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2021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我们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的农民朋友们不仅晒出了自家的农特产品,还纷纷表演起了当地的民俗绝活,借助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出示 三农】4.党的十九大把“三农”问题,定位为“乡村振兴”,确立为国家重大战略。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三农”吗?是农村、农业和农民。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板书】总结:学到这里,我们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学完了,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们吃的、用的、穿的、住的,样样离不开农业,它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下节课和老师一起来探秘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同学们,再见! 【设计说明】 从日常生活到国家政策,提升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识的同时,了解农业不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更是国策的体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 我们的衣食之源2 (作业).docx 7 我们的衣食之源2 (学习任务单).docx 7 我们的衣食之源2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