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攀条折其荣, 。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2)螣蛇乘雾, 。 (曹操《龟虽寿》)
(3) ,瑟瑟谷中风。 [刘桢《赠从弟(其二)》]
(4) ,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5)曹操《龟虽寿》中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的句子是 , 。
(6)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主旨句是 , 。
(7)王绩在《野望》中点明“望”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诗句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历史上,歙砚与端砚、洮砚、澄泥砚并列为我国四大名砚。由于质地精良、性能优异,加上雕刻工艺精巧,历代文人视之如宝,赞不绝口。徽墨和歙砚,都是尘封的记忆、逝去的历史;如今,英雄已无用武之地,想起当年的辉煌,颇使人玩味。沉淀在徽墨歙砚里的悠悠中华文化,是何其棉棉,意味无穷啊!浸润了中国文明精sui的徽墨和歙砚,自有其价值和使命,不应早早退出历史舞台。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的注音。(3分)
歙砚( ) 精suǐ( ) 沉淀(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
(3)“赞不绝口”中“绝”的意思是 。(1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6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2分)
(2)请结合原著回答;①在这之前,“我”见到了谁?②“我”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而全书中“我”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我”对毛泽东的其他印象。(4分)
4.班级开展了“荷文化”专题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面小题。(11分)
荷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民间还特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的生日。荷有许多别名:莲花、芙蕖、泽芝、菡萏、芙蓉等。光看这些美丽的名称,就足以激发文人的诗兴。所以自人类有文学以来,荷花就不断被文人墨客所青睐。【A】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__________。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B】约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__________,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而荷花作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抒写,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意象。
(1)依次填入语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写到荷花的诗也是俯拾皆是
②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
③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④这由于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修改句子。
①【A】句中标点符号用的不规范,请改正。(2分)
②【B】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
(3)班级开展了“荷文化”专题学习,现准备将大家的学习成果编成一本文集,要求你在下周五之前完成组稿工作。你打算当面向语文学科的李老师约稿,请她为文集写一篇前言,你会怎样说?(4分)
我会这样说:李老师,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花香中的外婆(20 分)
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③外婆喜欢养花。她的小院里一年四季都开着各色的花,就连小小的角落里,也会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小野花。所以,不管何时踏进小院,夹杂着泥土香气的芬芳总会扑鼻而来。村里人家都知道外婆爱花。每当他们出远门或者很长时间不在家时,都会委托外婆帮忙照看他们的花,外婆总会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有时,小院里同一品种的花开得太旺了,她就会移栽到几个盆里,送给左邻右舍。她相信,花能带来幸运。
④记得一个秋天,外婆小院里大部分的花在霜降那一晚后都枯萎了,院子里一下子变成了灰色调,我看了之后不禁难过起来,垂下眼帘问外婆:“花都死了,怎么办?”外婆黯淡的眼神中忽的闪过一抹亮色,她轻轻对我说:“花死了变成泥土,泥土再重新让它开花。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呀!”外婆没读过什么书,甚至不认得几个方块字,但我却觉得外婆心里装着的,是比知识更伟大的东西。
⑤有段时间,外婆搬到了我家来住。对于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都市环境,她这位地地道道的农家人,很不适应。她每天能干的事情,也就只有下楼走走。每次回来,她手里总会握着一束淡黄色的小野菊,进门后将它们养在窗台的花瓶里。几天之后,它们竟也开得灿烂。每当傍晚,她都会静静地趴在窗台上。我问她:“外婆,你在干吗?”“哦,我在看花呢。”其实我知道,妈妈已经到了下班点,却还没回家,这个向窗外张望的身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当我放学回家时,抬头总能看到厚厚的玻璃窗后向我招手的外婆。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⑥如今外婆已年近古稀,但她眼睛里依旧闪耀着太多的美好,像十八岁少女的心事。看着眼前的外婆,忽然忆起我小时候拉着她的衣摆问她:“外婆,你为什么喜欢养花呀?”这个如花般的老人抿了抿嘴,在淡淡的花香里笑着告诉我:“你不懂,今世养花,来世漂亮!”
(选自《作文通讯》)
5.阅读第④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事件。(4分)
6.第③段画线句体现了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7.为什么说“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4分)
8.文中的外婆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给予我生活的启示。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的人给予你的生活启示。(6分)
【二】(18分)
材料一:
一座城市不可能没有书店。书店,既不是城市的宠物,也不是城市的乞儿。它本来无所谓大小豪华或简朴,而应该是宠辱不惊,哪怕白天无人光顾,夜晚一灯如豆,即使谈不上如纪晓岚说的“灯如红豆最相思”,总还是能给人一点儿温暖的。记得有一年我到江南海盐小城、夜晚,在僻静深巷一个不大的书店里翻书,一直到书店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店员(也可能是老板)一人;最后,我买了一本黄裳的老版旧书《旧戏新谈》。早已经到了打烊的时间,我前脚离开,人家就关上店门,上好窗板。店里闪烁的橘黄色的灯光,让我感到亲切,至今难忘。
如今,越是城市角落里鸡毛小店一样的书店,越是难以为继。不少这样的书店,不是已经无奈地关门改作他用,就是如大栅栏的新华书店一样一半改卖杂货,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北京前门外大街,沿前门楼子一路往南到珠市口,一里多长的街道两旁,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有三家书店存在。如今,一家不剩。
(节选自肖复兴《契诃夫的预言》)
材料二:
《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约有4061家实体书店新开面世,新开书店数量远远超过关门书店数量。北京以639家新开书店数量位居榜首,西安、徐州、苏州、南京、连云港、哈尔滨、南通、上海、重庆跻身前十。新开书店的机构,以新华书店和民营品牌连锁书店为主。
专家认为,书店在以阅读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上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实体书店的未来在于阅读服务创新,而阅读服务创新的价值实现蕴含在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与结构之中。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表示,全民阅读离不开实体书店的建设和有效服务。离开阅读,失去阅读服务,书店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做好阅读服务工作,才是书店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
(选自《中国书店大会发布报告2020年全国新开实体书店4061家》)
材料三:
4月8日,北京首家晓书馆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望京小街正式开馆。书馆面积1200平方米,收藏有书籍3万册,是一家集阅读、展览、讲座、演出等众多文化元素于一体的公益学习型书馆,馆内固定馆藏均免费供书友进行现场阅读。
北京晓书馆是全国的第四家,不同于其他三家晓书馆的是,北京晓书馆增设了视听区,观众不但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高晓松的文化脱口秀《晓说》《晓松奇谈》《矮大紧指北》《晓年鉴》等热门节目,还可以欣赏到由高晓松作词、作曲的几乎全部音乐作品,以及他本人推荐的音乐。开馆以后,北京晓书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读者可通过其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提前登记预约入馆。
据悉,为了打造文化资源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文化望京”,望京街道将依托晓书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中心等社会力量,不断尝试文化共建,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持续优化书香望京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望京文化品质,形成地区浓厚的文化氛围,致力打造“文化望京”新高地。
(节选自《北京首家晓书馆开馆,打造公益学习型书馆》)
材料四:
(选自《建起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
9.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城市需要书店,但如今城市的书店已难以为继。
B.2020年全国新开书店数量远远超过关门书店数量说明,实体书店依然还有市场,但经营的模式需要与时俱进。
C.“全民阅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实体书店的创新服务有助于此项活动的推行。
D.实体书店与数字阅读可以相互补充,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10.作家举办讲座、签名售书是一些实体书店经常采用的服务措施。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漫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说说你对这一做法的看法。(4分)
11.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引用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的话有何作用?(5分)
12.材料二说“做好阅读服务工作,才是书店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请你结合材料三的具体内容,找出几种创新服务的具体做法。(6分)
【三】(17分)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
1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5.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章以《“飞天”凌空》作为主标题有何好处?(4分)9.整套跳水动作的完成只用了1.7秒,可读者却能从容欣赏、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做到的?(6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题目:人生如棋,我们不能做一旁的看客,需躬身入局。生活如酒,无论倒出苦辣酸甜,品出喜怒哀乐,我们都要勇敢地说:“让我来!”
请以“让我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将以遗所思(2)终为土灰(3)亭亭山上松(4)柴门何萧条
(5)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6)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7)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2.(1)yàn diàn 髓 (2)棉棉 绵绵
(3)停
(4)由于质地精良、性能优异,加上雕刻工艺精巧,历代文人怎能不视之如宝,赞不绝口?
3.(1)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2)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没有官架子,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等等。
4.(1)C
(2)①把引号改为书名号
②应改为:约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或: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
(3)示例:我班“荷文化”学习成果想编成本文集,下周五之前完成组稿工作。真诚邀请您为文集写一篇前言。您看可以吗?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花香中的外婆(20分)
5.我因花死难过,外婆劝慰我。
6.外婆是一个喜欢养花(养花技术好、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热心)、自信的人。
7.因为窗户的后面有外婆张望妈妈和我的身影。外婆对子女和晚辈的关心和期盼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8.示例:我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有一次乘客把最新款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爸爸怕乘客找不到他着急,在原地等待了好久,甚至拒绝拉客赚钱。有人说爸爸太傻,爸爸却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多贵重都不能要。”爸爸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拾金不昧”。
【二】(18分)
9.A
10.内容:画面中的某作家打着讲座的名义,高价兜售自己的作品。看法:这种讲座明显带有商业意图,其目的不是服务于学生阅读的需要,会破坏校园阅读环境,应该禁止。
11.是为了强调“做好阅读服务工作,才是书店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道”这一观点。
行业内权威人士的话,更具有说服力。
12.示例:①融合众多文化元素,服务内容丰富多彩;②利用数字技术,为读者提供便捷服务;③依托其他社会力量,尝试文化共建,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三】(17分)
13.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取桂冠的1.7秒。
14.示例一:(修辞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二:(用词角度)一个
“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15.侧面烘托,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
16.文章以《“飞天”凌空》作为主标题,比喻跳水姑娘的动作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使跳水动作更加形象生动,而且增加了特写的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作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和入水三个步骤,展现生动画面,“慢速放映”,从而使读者从容欣赏、细细品味。
三、写作(55分)
18.略。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