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三国鼎立西晋的统一滚滚长江东逝水 三国英雄显威名你知道哪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欲擒故纵过五关斩六将大意失荆州单刀赴会三英战吕布挥泪斩马谡巧摆八卦阵煮酒论英雄割须弃袍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1、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 东汉末年,中央朝廷无力征讨起义军,放任各地幕兵镇压。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州郡长管和地方豪强乘机扩充武装,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2、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中那两个势力最强?袁绍曹操——有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兵势最盛。——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曹 操袁 绍 乌巢 三、四万人十万人官渡之战 袁绍曹操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公元200年以少胜多官 渡 之 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以少胜多曹操胜利,吞并了河北诸州,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公元196年,汉献帝从长安的董卓残部处逃回洛阳,曹操到洛阳朝见献帝,因洛阳残败不堪,迎献帝到许(河南许昌)。 材料二:“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石)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片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政治:挟天子而令诸侯经济:屯田制,促进经济发展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的有利因素? 材料三:曹操曾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达过《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明扬:识别和选拔;仄陋:指因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个人:精于谋略,从善如流; 以诚待人,能宽容人。袁绍失败的原因:刚愎自用,不肯听人建议;战略失败。 看图说成语 三顾茅庐诸葛亮如何分析天下大势?对刘备提出了怎么样的战略?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08年,曹操举兵南征,试图统一全国。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于208年7月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8月,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实际20万)向长江推进。诸葛亮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孙刘联军大败曹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刘刘刘孙孙、刘联军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公元208年赤 壁 之 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孙、刘曹 操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议一议: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提示: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曹操惨败——退回、平定北方孙权—— 占据岭南,巩固东南刘备—— 派兵入蜀,攻占益州 赤壁之战后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pī)三国鼎立 不是。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他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以后才追封他为魏武帝。到这时候,东汉的政权才真正结束。所以,曹操是生活在东汉后期,而不属于三国时期。开动脑筋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孙吴开发江南造船业先进发达,通夷洲 (今台湾)曹魏重视农耕修水利 广屯田 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诸葛亮治蜀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三国生产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230年, 卫温),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东汉末年:分裂,军阀割剧混战三国时期:局部统一西晋: 全国统一 对三国鼎立要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 一方面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三国鼎立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因为它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分裂局面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进步,因为它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实现了魏、蜀、吴三地的局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辩一辩●魏灭蜀 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利用蜀国内部混乱的机会,派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司马炎建晋 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的兴亡晋伐吴图●晋灭吴,统一中国 279年,晋大举伐吴,步骑二十余万分五路直指建业、夏口、 江陵等地。王浚率水军自巴蜀顺江而下,直逼吴都建业。 280年,吴主孙昭向晋将王浚投降,吴亡。经过多年年的分裂混战,西晋消灭吴国,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司马炎就是晋武帝。曹魏——司马懿——掌握大权曹魏——司马昭——出兵灭蜀建立西晋—司马炎—灭掉吴国,统一全国●西晋的灭亡(1)、晋惠帝无力处理政事;(2)、八王之乱,严重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3)、周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起兵反晋。西晋统治如此短暂的原因?东汉崩溃 军阀割据袁 绍曹 操官渡之战统一北方(曹操)孙刘联军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吴魏蜀西晋国家分裂局部统一全国统一课堂小结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4.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东汉结束 ②刘备称帝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割据江东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学以致用ABCA的建立者是:B的都城在:C的国号是:曹丕成都吴D学以致用4.读下图,回答问题:评说 在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一直是个代表奸臣的大白脸,或者说,曹操成了奸臣的代名词。 1、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挟天子以令诸侯”,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经济,为西晋的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黄巾起义,是中国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由张角等人领导。 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黄巾起义和在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逐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