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①匈奴是活跃在蒙古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战国末年,逐渐强大。②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①秦统一后,派大军北击匈奴,夺回大片土地。②修筑万里长城:为了更好地抵御匈奴,秦始皇在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蒙恬辽东临洮匈奴王 冒顿单于强悍的弟兄们,给我冲啊,去抢汉人的财宝,抓汉人为奴隶!欺人太甚!公元前200年 ,刘邦亲率30万大军北上抵御匈奴,结果被匈奴军队围困,经过七天七夜,才得以解围,史称“白登之围”。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将汉朝皇室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同时,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量财物,以暂时避免匈奴的侵扰。1、请结合汉初的社会经济状况说一说白登之战失利的原因 ?汉初刚经历战乱,经济萧条,政权不稳。2、这样的和亲能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吗?和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匈奴骑兵仍不断南下侵扰。汉立七十年后,大汉帝国完成了政权、思想上大一统,而七十年的发展,积蓄了巨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对匈奴反戈一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一场对匈奴暴风骤雨、雷霆万钧的打击即将揭开序幕。七十年磨一剑1.汉武帝对匈奴采取什么手段?2.你能讲讲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故事吗?武力反击让你们领略大汉王朝军团的威力!派卫青、霍去病先后三次武力反击匈奴,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的舅舅,出身奴隶,他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反败为胜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后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是历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23岁时,霍去病因病去世,汉武帝为他修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 )3、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①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根本原因)②汉武帝雄才大略、知人善任;③卫青、霍去病能力杰出。4、汉武帝时大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①促进了西汉边境安定、经济发展;②匈奴大败,从此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公元前85年,匈奴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争夺权位的斗争,诸王纷纷自立,形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便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做阏氏。她长期定居在匈奴,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此后,汉与匈奴间有五十多年没有战争。昭君出塞的作用: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究一1、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过程?2、出现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匈奴汉朝汉文、景帝汉武帝汉元帝汉高祖白登山之围先战争后和亲和亲再战争再和亲取决于国力的强弱汉高祖时: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武帝时:京师之钱累百万巨,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比较汉初“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不同?探究二1、汉初国力较弱;西汉被迫和亲 ;2、汉元帝时国力强盛;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匈奴主动和亲。①南匈奴②北匈奴友好、南迁侵犯、(东汉派大军大败北匈奴)西迁从蒙古草原消失这幅壁画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汉代北方游牧民族地区受中原农耕文明的影响,已经有了农耕生活,反映了当时民族交融的状况。位于内蒙古汉代墓葬中的壁画对比西汉疆域与秦朝疆域,说说疆域范围有什么变化?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汉武帝公元前138年(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结果: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未能完成使命,但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公元前119年(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结果:联络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委派都护,对西域各国的行政、军事进行管理。各国的王、侯以及大小官吏,都由汉朝任命,当时佩戴汉朝印绶的有376人之多。至此,西域地区,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2、设置了西域都护府,西域归属中央政府3、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西汉政府十分重视对南方的经营,不仅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当时越人的聚居地,还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汉朝与西方的关系1、丝绸之路是何时由谁开辟的?张骞 西汉时期开辟丝路第一人——张骞长安(起点)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最远)欧洲(今伊朗)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西亚(古罗马)玉门关阳关大秦亚洲2、路线意大利中国、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等。4、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形区。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有冲积平原形成绿洲。其余广大地区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气候干旱。天山山脉: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千米,宽约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注:镇海招宝山最高点海拔81.6米)昆仑山:全长约2500千米,平均海拔 5500~6000米。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00米。狂风能将沙墙吹起,高度可达其3倍。帕米尔高原是中国的西疆极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这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和神秘的一段。当地有一民谣: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开头。伊朗高原:地势起伏不大,海拔1000~1500米,盐沼、荒漠广布。冬夏温差大、雨量少。①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例如:中国的丝绸、陶瓷、铁器、漆器等传入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传入中国)②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例如:汉代城市有古罗马魔术艺人表演、唐朝盛行由波斯传入的马球游戏、世界三大宗教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③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5、丝绸之路的作用——汉朝与朝鲜半岛的关系中原地区和朝鲜半岛的居民,很早就有来往。东汉时间,关系密切。汉朝的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朝鲜的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西汉初年,燕人卫满带领军民千余人,进入古朝鲜,于公元前195年自立为古朝鲜国王,这就是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在朝鲜北部设乐浪、玄莬、真番、林屯四郡,汉人移人者更多。东汉时期,朝鲜半岛兴起的马韩、辰韩、弁韩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汉朝与日本的关系中日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日本的100多个小国中有30多个和汉朝有来往。倭奴国,日本的古称。汉光武帝时赐倭奴国王印绶 “汉倭奴国王”金印,1784年在日本福冈市出土。倭奴国由此得名,亦为日本在历史上是中国的附属国的佐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