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2张PPT。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明朝为什么要大修长城?3、这说明朝民族政策是?1.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大
多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为了防范北方蒙古、女真等族南下扰掠明朝1. 康熙皇帝赞成明朝的做法吗?代表他民族政策的观点是?2.为此清朝统治者修建了哪一建筑?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纵使地形有利,却难以成为国家的保障, 要巩固政权靠的是施行仁德,而不是依仗地势险要。)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修建时间1703—1792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994年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自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使用以后,皇帝每年秋弥前后均要在此长期停住,消夏避暑,处理军政要务,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 乾隆皇帝在承德仿照西藏拉萨的布拉达宫建造了普陀宗乘之庙。避暑山庄四周有12座喇嘛庙,泛称“外八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族等的建筑风格,。木兰围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起设立,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与内蒙古草原接壤;清王朝自设立木兰围场之后,每年都要在这里以行围狩猎的方式演练军旅,从而达到控制蒙古、震慑沙俄、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北部边防的目的。 乾隆帝: “一座喇嘛庙, 胜抵十万兵。”清统治者比较积极主动,
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
反映出清朝的民族政策是? 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一支,明末游牧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18世纪遭到沙皇俄国残酷奴役压迫。1771年,首领渥巴锡决心脱离沙俄统治率部17万余人东归祖国,遭到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一路的围追堵截,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导致大量减员,但义无反顾“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仅8万余人最终完成东归壮举。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清朝乾隆帝在避暑山庄召见土尔扈特部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乞求前来者,殊为可悯,理应妥善安抚办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加强对东北边疆的防御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如何治理边疆?(一)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三)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二)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四)加强对东北边疆的防御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的措施?1、建立册封制度:清朝初期西藏的宗教领袖由清朝皇帝赐予“达赖喇嘛”(顺治帝时)和“班禅额尔德尼” (康熙帝时)的封号。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雍正帝)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作用: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3、实行金瓶掣签制(一)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792年乾隆皇帝规定方法是:将各位灵童的名字写在象牙签上,每人一签,都投入金瓶内。喇嘛念七天“金瓶经”之后,从金瓶中掣出一签,签上写着谁的名字,谁就是转世灵童,即可上报皇帝批准。 (1)什么是金瓶掣签制?
现任的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名叫确吉杰布 ;
1990年2月13日出生1995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你知道吗?活佛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开始称西藏高僧为“活佛”,这时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活佛转世制度创立后,它才成为寺庙领袖继承人的特称。
小活佛每天早晨大约五点多钟,值班喇嘛敲钟时,即要起床,洗漱要节约用水、侍者将住房打扫干净,而小寺院中的「小活佛」要自己打扫住室。然后披上袈裟,向经书磕头、礼佛。念经大约一或二小时后,开始吃早点,主要是奶茶,藏族喇嘛使用自己专用的碗,互不乱用。早点以后,小活佛背诵经文,不能玩,直到中午吃饭,但过午不食,允许吃肉,饮食和种类也有规定,下午不学习,允许在院内玩,晚上学习一段时间而后睡觉,天天如此生活。 现年21岁的班禅额尔德尼(2)实行金瓶掣签制的目的是什么?保证转世灵童的公平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央的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十四世达赖丹增嘉措(1934~),出身青海省湟中县藏族农家,1940年经国民政府批准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1949年,与中央人民政府签订《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筹委会主任委员等职。1959年,西藏武装叛乱失败后逃往印度,走上分裂国家的道路。1960年代初,在印度达兰萨拉成立所谓“西藏流亡政府”,颁布“宪法”自任国家首脑,在美国支持下于尼泊尔木斯唐重组“四水六岗卫教军”,对我边境进行十余年武装袭扰,污蔑中国政府、挑拨民族关系,1989年3月,煽动拉萨骚乱事件。2008年3月,煽动制造拉萨暴力事件,破坏奥运火炬的国外传递。 (二)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西南少数民族)1、明朝初年,中央政府沿用了哪个朝代的 什么政策管理西南地区?元朝,任命当地民族首领土司进行管理2、明成祖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派中央官员(流官)直接管理西南地区 改土归流3、清朝哪一任皇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起到了什么作用?改土归流加强了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雍正时期(三)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准噶尔(蒙古语“左手”),中国蒙古族厄鲁特部一支,明末清初,控制了天山南北,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到西藏的广大地区。噶尔丹,清代准噶尔部首领,1671年,杀兄夺取权,在沙皇俄国支持下进攻内蒙古,威逼北京,公然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妄图分裂中国,康熙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3次亲征,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大败噶尔丹,1696年昭莫多之战消灭噶尔丹主力,1697年众叛亲离的噶尔丹在科布多服毒自杀。平定准噶尔叛乱(1690-1757),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近70年,最终消灭准噶尔部,取得完全胜利,维护了中国领土的统一,打击了沙皇的侵略野心,挫败了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了西北边疆的安宁。1、粉碎准噶尔贵族(蒙古族)的分裂势力乾隆皇帝 回部叛乱,又称大小和卓之乱。“和卓”波斯语“圣裔”即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1755年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释放准噶尔作为人质囚禁于伊犁的大小和卓博罗尼都和霍集占。 1757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控制天山南路。在南疆人民支持下,1759年清军平定叛乱。逃亡的大、小和卓被葱岭以西的巴达克山国的国王素勒沙将和卓木兄弟杀死,把首级函献清军。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乱后设立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最高军政长官。新疆地区重新统一,清朝自此统一全国。2、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叛乱(四)加强对东北边疆的防御
——雅克萨之战(对外)原因:经过:结果: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入侵我国并建立殖民据点。康熙皇帝决定以武力反抗沙俄入侵者,
1685-1687,清军两次大规模围攻雅克萨城。1689年签订了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作用:这些措施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防御政策措施:
1、修长城
2、任命土司进行管理怀柔政策(避暑山庄、土尔扈特部回归)措施:
1、在西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
2、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3、在西北地区:粉碎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4、在东北:雅克萨之战(对外)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包南海诸岛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对比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找出其中的异同同: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异:清朝疆域较为广大,今天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疆域范围缩小。 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班禅额尔德尼设立驻藏大臣平定准格尔部分裂势力平定回部贵族叛乱抗击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册封达赖喇嘛土尔扈特部回归怀柔(恩)(威)(威)恩总结清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或手段怀柔政策,
恩威并施明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西到甘肃嘉峪关。
全长6300多公里《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规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雅克萨尼布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