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题 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讲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重点难点
重点: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难点:如何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尊重他人。
讲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2运用你的经验。
提问:(1)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场景一体现了对比赛对手的尊重;场景二是不尊重环卫工人的表现。
(2)就上述场景,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情境,初步让学生了解要尊重他人。
学生自主学习
一.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 ▲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 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二. 尊重从我做起
3. ▲怎样尊重他人?
4. 怎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5. 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样平等待人?
6. 怎样换位思考?
7. 怎样欣赏他人?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3运用你的经验。
提问:(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我赞同第三位同学的观点。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超市里其他购物者和营业员对你的尊重。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我认同这个观点。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因此,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总结: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活动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上探究与分享。
提问: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读者甲看到每个人都有进馆阅读的权利,但是没有看到衣冠不整者进馆阅读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读者乙看到衣冠不整者不得进馆读书是对其他读者的尊重;读者丙没有看到尊重是相互的,每个人享有穿着自由的权利,但也需要尊重他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你。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P34)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P33)
(1)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2)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二)尊重从我做起
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4下探究与分享。
提问: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情境一:我会帮助小萌解决问题后,再去参观美术馆。情境二:我会停止看足球比赛,与同学一起商量写演讲稿的事。情境三:我会认真听舅舅谈昨晚看过的电影。
理由: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设计意图:设计此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帮助学生切实体验到尊重他人的举措。
活动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5探究与分享。
提问:(1)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赞同。理由: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力、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2)你还有哪些看法?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例如:我尊重那些性格与自己不合的人;我尊重弱者,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掌声;等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认识平等对待他人,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
3.▲怎样尊重他人?
(P35-P36)
(1)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 平等对待他人。
(3) 学会换位思考。
(4) 学会欣赏他人。
4.怎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P35)
(1) 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2) 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5.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样平等待人?(P35)
(1)原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2)做法: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②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6. 怎样换位思考?(P35)
(1)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2)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7.怎样欣赏他人?(P36)
(1)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2)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3)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拓展空间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6探究与分享。
提问: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1)我们应该尊重其他生命。因为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地球的生物链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2)我们应该尊重大自然。因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人类有责任和义务尊重无私奉献的大自然。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地球、尊重自然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尽己所能。(3)我们应该尊重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因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不曾中断而一直延续至今,形成一个自我更新、不断发展而又兼容并蓄的开放体系。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继承、弘扬中华文化是青少年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尊重他人,扩展到尊重其他生命,提升了 学生的道德素养。深化对尊重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怎样做到尊重他人。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从社会角度看,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做到尊重他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师生共同强调重难点。
板书设计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1、尊重他人的原因
2.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的原因
二. 尊重从我做起
3.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设置多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