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苏木地伟苏木地伟是彝族语,意思是“尊贵的客人”。酒歌概指民间喜庆节日间饮酒时所唱的歌,主要流传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且多为即兴编唱,演唱形式多样。发声练习热情的、热烈的、深情的这首酒歌的情绪是如何的?《苏木地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彝族酒歌,歌曲热情奔放、激情动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歌曲把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表现得淋淋尽致,也是各种饮食活动中人们必唱的酒歌之一。节拍: 结构:速度:情绪:1、唱旋律2、跟琴演唱歌曲反复跳跃记号彝族酒文化酒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几乎一切事情,都少不了酒。秆秆酒、转转酒已成为了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跳歌彝白等族人民的一种集体性传统歌舞。逢节日喜庆举行,十余人到数百人不等,以笛子﹑三弦月琴﹑芦笙等伴奏。跳时围成一圆圈,动作以腿部变化为主,激烈粗犷。边舞边唱对歌。"阿细跳月"即属"跳歌"的一种。月琴是彝族人男女老幼皆喜欢的一种乐器,用攀枝花薄木制成。琴颈短,设十一或十二个音位,音箱呈圆形,四根弦,分为上下两组,音色尖细、清脆。月琴不仅可以独奏,也可以和其他乐器合奏。彝族乐器彝族葫芦笙的构造和原理与别的民族的葫芦笙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笙斗是葫芦瓜壳制成的,音管不封口也不密封于斗内,而直露出斗底。其音色特别柔美,演奏抒情旋律如泣如诉,十分动情。三胡是用原木镂空而成,前端蒙扎羊皮,后端镂空散音。琴杆长约80厘米,用椿木和金竹制作。有三个耳子,三根弦索。演奏时,每拉弓必动中弦,形成和声,发出的声音具有两把二胡的音响效果。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起源与人们对火的崇拜有关,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音乐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祖国的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彝族,还有白族、苗族、傣族、侗族、壮族等等,希望同学们可以有机会去体验、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了解我们中国其他55个少数民族跟汉族不同的、美丽迷人的音乐文化。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