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新中镇教育组中学七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新中镇教育组中学七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新中镇教育组中学七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4分)“春季体验馆”要录制一段“春天的声音”,同学们挑选了一段文字进行配乐朗诵。但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们判断。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浓淡得宜,疏①
(密 蜜)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生叶,嫩绿新翠,娇媚多姿。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酝酿的香气,燕子和黄莺卖弄着② (轻 清)脆的歌喉……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代表着诗情画意,还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1)(2分)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们作出选择    
A.méi yán niàng
B.mèi yán niàng
C.méi yān liàng
D.mèi yān liàng
(2)(2分)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6分)“夏季体验馆”和“秋季体验馆”设计完成后,同学们想观察其中的花木,进行观察日记写作。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学写观察日记?
首先,当然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和记录。观察时,还要调动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外观色彩、枝叶形状时,轻轻闻一下它的气味……其次,可以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方法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们能化抽象为具体,我们才开始动笔写作。写作时要注意条理性,分清主次与详略。
(1)(2分)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的画线处补写一句话,使语意完整、通顺。
(2)(4分)有的同学感觉用文字呈现学写观察日记的方法不够直观,请根据上面文段内容帮他完成下面的图示。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0字。
①   
②   
③   
④   
3.(4分)“冬季体验馆”要设计一个书签,以此吸引游客的注意。下图是同学们根据节气特点制作的书签,请你从节气歌“冬雪雪冬小大寒”包含的节气中任选其一
①   
②   
③   
4.(每空1分共8分)本次活动即将结束,小豫准备写一段活动结语,请回顾学过的古诗文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景物美不胜收。古人常借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   ,②   ”,作者借所见的暮春之景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③   ”,作者在暮春时节寄寓繁华落幕的慨叹;《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借秋景“④   ,⑤   ,古道西风瘦马”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⑥   ,⑦   ”,诗人通过秋菊这个意象寄托对和平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⑧   ”,用“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比喻描绘边塞荒凉凄冷的景象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半空中,天上,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作者:老舍)
(1)(4分)选文③~⑤段描写了三幅与山有关的图画,请仿照示例概括。
阳光朗照下的山——   ——   
(2)(4分)请你根据前面句子的示例,给后面的画线句标注重音、停连。(表示重音,V表示无标点处停顿,∧表示有标点处连读)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3)(4分)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句中加点的两个“卧”字有何妙处?)
(4)(4分)阅读下列语段,作者同样是写济南的山,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6.(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听雨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百鸟争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心旷神怡。B.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作者:季羡林。有删改)
(1)(4分)本文写听雨,作者不仅描摹了眼前的雨景,而且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③~⑨段
①   →评价雅人听雨→②   →③   →④ 
 →盼望雨声长响
(2)(4分)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灵动。请借助小贴士,从文中A、B两处的画横线句子中任选一处完成品析。
小贴士:可从炼字、修辞手法、多感官视角、色彩与画面等角度去品析。
(3)(4分)这篇散文清新质朴,它可以作为七上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吗?请你结合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简要说明看法及理由。
【第一单元导语】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7.(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司空①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②,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③。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④复生此宝。”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司空:中国古代官名。②中外孙:孙子和外孙。③属:关注。④衰宗:衰败的宗族,文中谦称自己的家族。
(1)(3分)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①俄而雪骤 词语推断法:暴风骤雨    
②于时闻语 查阅词典法:①听见;②闻名,著称,知识;④声誉;⑤用鼻子嗅,嗅到。(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③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课内迁移法:终身不复鼓琴(《伯牙鼓琴》)    
(2)(2分)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撒盐空中差可拟。
(3)(2分)请根据提示,为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语调、停顿、重音、字音延长等方面进行朗读设计)
(4)(4分)围绕两个文段内容,同学们展开了“《世说新语》之儿童早慧”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豫:魏晋名士用语机警的风气在当时盛行,甚至影响儿童。这些儿童思维敏捷,如《咏雪》中①   。
小南:是的,他们的早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乙文中②   。
8.(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分)《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作者先写观海的地点,接着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澹澹”形容大海①   的特点,“丛生”和“丰茂”表现出草木②   的特点。
(2)(2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四、名著阅读(共5分)
9.(5分)小文和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朋友圈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1)(2分)根据书中内容,判断以下两位朋友圈留言人的真实姓名,写在横线上。
①   :老迅,回绍兴了我们喝酒去!②   :读书须读正经书,做学问才是头等大事。
(2)(3分)小文公布了鲁迅的亲友、恩师名单,你认为哪一个人不应该出现在名单上,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名单:阿长、远房叔祖、寿镜吾、藤野先生、范爱农、陈莲河
五、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诗人海理说:“冬天从这里夺取的,春天会交还给你。”的确,春天除了季节上的意义外
好像我们成长路上所有优美的形容词,和春天二字搭配起来,都不违和。
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以“这就是春天的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2)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灿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给你遐想,让你向往。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字迹要规范、美观。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新中镇教育组中学七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4分)“春季体验馆”要录制一段“春天的声音”,同学们挑选了一段文字进行配乐朗诵。但有些字词拿不准,请帮他们判断。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浓淡得宜,疏① (密 蜜)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赏。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生叶,嫩绿新翠,娇媚多姿。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酝酿的香气,燕子和黄莺卖弄着② (轻 清)脆的歌喉……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有着非凡的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不仅代表着诗情画意,还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们作出选择  B 
A.méi yán niàng
B.mèi yán niàng
C.méi yān liàng
D.mèi yān liàng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B
(2)①密 ②清
2.(6分)“夏季体验馆”和“秋季体验馆”设计完成后,同学们想观察其中的花木,进行观察日记写作。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学写观察日记?
首先,当然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和记录。观察时,还要调动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外观色彩、枝叶形状时,轻轻闻一下它的气味……其次,可以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方法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它们能化抽象为具体,我们才开始动笔写作。写作时要注意条理性,分清主次与详略。
(1)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的画线处补写一句话,使语意完整、通顺。
(2)有的同学感觉用文字呈现学写观察日记的方法不够直观,请根据上面文段内容帮他完成下面的图示。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0字。
① 选择观察对象 
② 调动各种感官 
③ 学习写作技巧 
④ 分清主次、详略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观察日记的写作方法和步骤,故文段中的画线处可填写“观察日记该如何写呢”。
(2)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由“当然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和记录”可概括出①处答案:选择观察对象;由“观察时,不只是简单地看,还要调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可概括出②处答案:调动各种感官;由“其次,可以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学习写作技巧”可概括出③处答案:学习写作技巧;由“写作时要注意条理性,分清主次与详略”可提炼出④处答案:分清主次、详略。
【解答】答案:
(1)示例:观察日记该如何写呢?
(2)示例:①选择观察对象
②调动各种感官
③学习写作技巧
④分清主次、详略
3.(4分)“冬季体验馆”要设计一个书签,以此吸引游客的注意。下图是同学们根据节气特点制作的书签,请你从节气歌“冬雪雪冬小大寒”包含的节气中任选其一
① 惊蛰 
② 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动物。 
③ 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他们睁开惺忪睡眼,敞开胸怀迎接崭新的季节。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仿写和续写、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中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立春,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从这六个节气中任意选择一个,先说含义,再诗意描绘。诗意描绘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绘。
【解答】答案:
示例:①惊蛰
②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动物。
③远方传来轰隆隆的雷鸣,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敞开胸怀迎接崭新的季节。
4.(8分)本次活动即将结束,小豫准备写一段活动结语,请回顾学过的古诗文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景物美不胜收。古人常借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 闻道龙标过五溪 ”,作者借所见的暮春之景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③ 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在暮春时节寄寓繁华落幕的慨叹;《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借秋景“④ 枯藤老树昏鸦 ,⑤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营造了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⑥ 遥怜故园菊 ,⑦ 应傍战场开 ”,诗人通过秋菊这个意象寄托对和平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⑧ 受降城外月如霜 ”,用“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比喻描绘边塞荒凉凄冷的景象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注意“杨”的写法)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注意“道”的写法)
③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意“逢”的写法)
④枯藤老树昏鸦(注意“藤”“鸦”的写法)
⑤小桥流水人家
⑥遥怜故园菊(注意“怜”的写法)
⑦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写法)
⑧受降城外月如霜(注意“降”的写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半空中,天上,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作者:老舍)
(1)选文③~⑤段描写了三幅与山有关的图画,请仿照示例概括。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 城外的远山 
(2)请你根据前面句子的示例,给后面的画线句标注重音、停连。(表示重音,V表示无标点处停顿,∧表示有标点处连读)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3)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句中加点的两个“卧”字有何妙处?)
(4)阅读下列语段,作者同样是写济南的山,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老舍《济南的冬天》)
【乙】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选自老舍《济南的秋天》)
【答案】(1)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2)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3)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描写了想象中的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②“卧”,运用拟人,把村庄和雪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矮屋顶上的薄雪的可爱,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
(4)同:都写了阳光下山腰的美好景色(或都着重描写了色彩)。
异:乙段文字写了色彩的多种变化,神奇美妙;甲段文字只写了阳光的微黄和薄雪的粉色。
【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分析已知项可得都含有关键词“山”。结合“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就是下小雪吧,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合“古老的济南,城外又那么宽敞,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整合概括可得“城外的远山”。
(2)本题考查重音停连。停顿可以在主谓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对象变化。“今天”前连读,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①“可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等关键词可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一句把济南外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可知这句话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像人一样有爱心,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对,这是张小水墨画,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安详之感。“卧”与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儿粉色”甲段写了阳光下山腰的美好景色。结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可知,色彩的多种变化。
答案:
(1)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2)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3)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②“卧”,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村庄,烘托出恬静安适的气氛。
(4)同:都写了阳光下山腰的美好景色(或都着重描写了色彩)。
异:乙段文字写了色彩的多种变化,神奇美妙。
6.(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听雨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百鸟争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心旷神怡。B.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作者:季羡林。有删改)
(1)本文写听雨,作者不仅描摹了眼前的雨景,而且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③~⑨段
① 喜听雨滴妙音 →评价雅人听雨→② 叙述喜雨原因 →③ 神驰雨中麦田 →④ 欣赏雨中荷花 →盼望雨声长响
(2)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灵动。请借助小贴士,从文中A、B两处的画横线句子中任选一处完成品析。
小贴士:可从炼字、修辞手法、多感官视角、色彩与画面等角度去品析。
(3)这篇散文清新质朴,它可以作为七上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吗?请你结合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简要说明看法及理由。
【第一单元导语】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答案】(1)①喜听雨滴妙音;②叙述喜雨原因;③神驰雨中麦田;④欣赏雨中荷花
(2)示例:A处连用一组比喻、排比句,细致地描写“雨敲铁皮”声音的美妙,引发读者想象,表达了作者听雨时“心花怒放”的心情。语句铺排华丽,情感真挚。
(3)示例:可以。单元导语中提示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而本文运用一系列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春雨中大自然的生机画面。这与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完全贴合的。
【分析】本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写“真情”。作者先写眼前本来令人“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声却变得异常悦耳;再写想象中辽阔原野上青青麦苗尽情吮吸甘露似的雨滴的情景;最后又回到眼前,写小荷蓬勃的生命力,并盼雨声一直响下去。文章表达了作者心系农民和农村的宽厚博大真情,也表达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结合“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结合“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不禁神驰千里。麦田里,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本来有点黄萎的,③概括为:神驰雨中麦田,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文中A。示例:B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听雨时的欣喜之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单元导语中提示本单元借四季美景、热爱生活的情怀,表达了心系农民和农村的博大胸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1)①喜听雨滴妙音;②叙述喜雨原因;④欣赏雨中荷花
(2)示例:A处连用一组比喻、排比句,引发读者想象。语句铺排华丽。
(3)示例:可以。单元导语中提示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而本文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展现春雨中大自然的生机画面。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7.(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司空①顾和与时贤共清言。张玄之、顾敷是中外孙②,年并七岁,在床边戏。于时闻语,神情如不相属③。瞑于灯下,二儿共叙客主之言,都无遗失。顾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④复生此宝。”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司空:中国古代官名。②中外孙:孙子和外孙。③属:关注。④衰宗:衰败的宗族,文中谦称自己的家族。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①俄而雪骤 词语推断法:暴风骤雨  急。 
②于时闻语 查阅词典法:①听见;②闻名,著称,知识;④声誉;⑤用鼻子嗅,嗅到。(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① (填序号)
③不意衰宗复生此宝 课内迁移法:终身不复鼓琴(《伯牙鼓琴》)  再,又。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撒盐空中差可拟。
(3)请根据提示,为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设计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语调、停顿、重音、字音延长等方面进行朗读设计)
(4)围绕两个文段内容,同学们展开了“《世说新语》之儿童早慧”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豫:魏晋名士用语机警的风气在当时盛行,甚至影响儿童。这些儿童思维敏捷,如《咏雪》中① 谢道温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 。
小南:是的,他们的早慧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乙文中② 张玄之、顾敷二人过耳不忘,拥有超强的记忆力 。
【答案】(1)①急。
②①
③再,又。
(2)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未若”后要稍作停顿,“柳絮”要重音,“起”字音延长。这样才能突出雪花似柳絮般,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漫天飞舞的特征,表达对漫天飞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①谢道温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②张玄之、顾敷二人过耳不忘,拥有超强的记忆力。
【分析】参考译文:
【甲】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司空顾和与当代的名流们一起清谈。他的外孙张玄之和孙子顾敷当时都是七岁,就在大人们的坐榻边玩耍。看他们的神情,好像对谈话的内容并不关心。当顾和在灯下闭目养神的时候,听到两个小孩开始复述之前主人与客人之间的谈话,竟然毫无遗漏。顾和听了很激动,过去提着他们的耳朵说:“没想到我们这个衰落的家族还生出了这样的宝贝!”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不久,雪下得大了。骤,急。
②句意:这是听他们说话。闻,听见。
③句意:没想到我们这个衰落的家族还生出了这样的宝贝!复,再,又。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句中重点词语有:差,差不多;拟,相比。
(3)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从语调、停顿、字音延长等方面进行朗读设计。结合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其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体现其短暂思考如何将眼前的雪景描摹的生动唯美,体现雪花与柳絮一般,乘风而起,仿佛眼前浮现出当时的雪景。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题干提示“魏晋名士用语机警的风气在当时盛行,甚至影响儿童,如《咏雪》中”可知;联系“公大笑乐,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可知,通过点明兄女的身份;联系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富有意蕴美,才华出众,如乙文中”、顾敷是中外孙,在床边戏,神情如不相属,二儿共叙客主之言,张玄之,结果他们复述的客人之间的谈话竟然毫无遗漏、顾敷二人过耳不忘。
答案:
(1)①急。
②①
③再,又。
(2)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未若”后要稍作停顿,“柳絮”要重音。这样才能突出雪花似柳絮般,飘忽无根,表达对漫天飞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①谢道温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顾敷二人过耳不忘。
8.(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作者先写观海的地点,接着以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澹澹”形容大海① 波澜壮阔 的特点,“丛生”和“丰茂”表现出草木② 生机勃勃 的特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答案】(1)波澜壮阔 生机勃勃
(2)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恢弘场面,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分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水何澹”可知,“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的特点,百草丰茂”可知,岛上树木和百草丛生;“丛生”和“丰茂“表现出草木繁茂。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互文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作者的壮志情怀、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答案:
(1)波澜壮阔 生机勃勃
(2)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太阳和月亮的运行。银河星光灿烂。庆幸得很哪。
四、名著阅读(共5分)
9.(5分)小文和你围绕鲁迅和他的朋友圈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1)根据书中内容,判断以下两位朋友圈留言人的真实姓名,写在横线上。
① 范爱农 :老迅,回绍兴了我们喝酒去!② 寿镜吾 :读书须读正经书,做学问才是头等大事。
(2)小文公布了鲁迅的亲友、恩师名单,你认为哪一个人不应该出现在名单上,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名单:阿长、远房叔祖、寿镜吾、藤野先生、范爱农、陈莲河
【答案】(1)①范爱农
②寿镜吾
(2)陈莲河。理由:陈莲河是一个庸医,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江湖骗子,鲁迅先:生的父亲就是被他治死的,因此他不可能在鲁迅的亲友,恩师名单中。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结合《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①根据《范爱农》中范爱农对鲁迅说的“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们同去”。
②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怪哉’这虫?……”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所谓不知道者,这个人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父亲的病》可知、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所以。
答案:
(1)①范爱农
②寿镜吾
(2)陈莲河。理由:陈莲河是一个庸医,鲁迅先:生的父亲就是被他治死的,恩师名单中。
五、作文(50分)
10.(50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诗人海理说:“冬天从这里夺取的,春天会交还给你。”的确,春天除了季节上的意义外
好像我们成长路上所有优美的形容词,和春天二字搭配起来,都不违和。
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以“这就是春天的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5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这就是春天的模样”,春天的模样,冰雪融化、春暖花开、山河奔流、山川锦绣,这是自然现象。审题时关键要理解“春天”的比喻义,春天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思想感情,比如希望、善良、宽容、爱等。“春天的模样”可以理解为人间大爱,充满温情,生活充满阳光,人生永远是春天等。写作时,应突出它的正能量,主题积极向上。本文适合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选材时可以写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情。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较小的素材中表现较为深刻的道理。可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增强文章表现力。
【解答】
这就是春天的模样
阳光镀亮了粉嫩的鲜花,风的手指拨响了青草的琴弦,涌向春日的舞台。
春日的乍暖还寒,我想起了那时的初秋,我容易被自己的小情绪控制。一天中午,轻柔的声线如同涓涓流水叮咚作响、学习。”语言中透着鼓励。您的鼓励让我迷失的心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一束温暖的春阳照亮了沉暗的心。
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夜色如水,轻叹着停下手中的笔,像掉进了一丸薄荷,弥漫开来,我的眼眸掠过一抹黯淡,我垂眸靠在一旁的床沿上,抵触住校,看文文比你小都适应了。我扯出一抹淡笑。平时,慢慢开导我。温和的清风吹拂脸颊。
不经意间,挑剔各种各样的不好,容易浮躁不定,一次又一次地在记载本上强调“心态”二字,我并不理解,但是每日的一眼、生长,希望我端正心态,偏执于自己的想法。可是您一点点让“心态”如春雨般滋润我的心田;您清亮仿佛空谷里一朵幽兰的声音如春日的暖阳。
老师,您宛若冰寒中的一道春阳,迈过了严寒风雪的冬季。
透过那温暖的晨曦,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模样。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四季色彩斑斓。草长莺飞的春,阳光灿烂的夏,天高云淡的秋,给你遐想,让你向往。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景
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左右。字迹要规范、美观。②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一年四季,每季都会发生不同的故事。选择你最喜爱的季节,记叙这个季节里发生的感人的事迹。
比如我们可以写最喜欢的季节是秋季,并记叙发生的秋天的故事,所以文章要有关于秋天的环境描写,从而为故事设置舞台,渲染气氛。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但要有真情实感,能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要求写故事,那么行文就要有连贯的情节,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采用倒叙或者插叙的顺序,恰当运用抑扬、对比、铺垫等写作手法。
【解答】
我最喜欢的季节
我最喜欢秋季,翩翩然拭去了燥意。
秋蝉聒噪。只有奶奶躺在小院的凉椅上,暗香的夜似在与她作伴。
“奶奶,我嗓子又发炎了,疼,但疼痛却无可忍受。
老人并未睁眼,赶明儿我给你摘点枇杷叶吧。”
枇杷叶。这话,我都无比熟悉。以前说这话的是爷爷,说这话的是奶奶,一样的腔调,我的心突然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陡然下沉,不可遏止。
乡间的早晨来得急,砖瓦似又深了一轮,甜丝丝的味道钻入鼻腔,宛如人间仙境。
奶奶回头舀水,笑了:“囡囡今天起好早,枇杷水马上就好,赶紧出去。”
我趴在桌子上,奶奶烫得直搓手。我轻吁一口,我咂了咂嘴?枇杷叶老了点?”我点头,一轮两轮的皱纹里填满了阳光。我端起碗一饮而尽,涩涩的,不突出,仔细回味、空气的甜香。
她似乎与我记忆里某个身影重叠,但我从未知道,我只朦胧地记得,他都轻轻拍我的头,快起床,起来喝吧,总是默默为我做好一切。我已习惯他的照顾,眼底的皱纹泛上来,暖意一点点包裹着我,在升腾的白气中度过一个又一个午后、流转!好像他从未离开过我。
凝眸外望,檐上的水珠系成水帘,打在青石阶上。
我喜欢秋天,有枇杷水的味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