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欣赏《清明上河图》北宋 张择端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繁华背后的危机
繁华背后的危机
时空观念:观察地图,两宋面临什么样的危机?统治者如何处理这些危机?
繁华背后的危机
时空观念:观察图片,两宋面临什么样的危机?统治者如何处理这些危机?
1.边疆危机深化
2.北宋VS辽
3.北宋VS西夏
4.南宋VS金
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绍兴和议
兄弟相称
西夏称臣
南宋称臣
1003年
宋辽
“ ”
1127年
“ 之变”
960年
北宋建立
南宋建立
1279年
南宋灭亡
1044年 宋夏
和议
1141年
南宋与金
“ 和议”
并立政权:北宋、 、
并立政权:南宋、 、
时空观念:根据地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历史时间轴。
澶渊之盟
庆历
绍兴
靖康
辽 西夏
金 西夏
募兵政策
对外求和
机构重叠
军队扩编,军费开支大
羁縻之费负担巨大
官僚膨胀
冗兵
冗费
冗官
财政危机
钻研教材:北宋的财政危机如何形成?
两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大半。另外,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探寻危机的真相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史料实证:观察图片并阅读教材,概括宋朝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中央措施:
①分割相权
②分割军权
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加强君主专制
史料实证:观察图片并阅读教材,概括宋朝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地方权力示意图
(2)地方措施:
①设置路级机构,节制各州
②州设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
加强对地方控制,形成中央集权——守内虚外——边防危机
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及图片,总结宋朝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统治时间 榜数 取士总数 年均取士
唐 290 266 6603 23
宋 319 130 115427 344
元 98 16 1139 12
明 277 93 24624 89
清 268 114 26888 100
——《历代科举取士数量表》
(1)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2)提倡文治,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官僚队伍膨胀,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财政危机
历史解释: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影响。
史料: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就其被赞誉肯定的方面而言,例如政治稳定,限制宗室,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等等……就其负面内容和影响而言,例如“守内虚外”的内政外交总政策,造成的国势不振,中央政府组织机构间相互牵制带来的效率低下,为避免割据局面的重演,收缩州郡长官权力,倡导文武臣僚循规蹈矩,防范喜事兴功,不任官而任吏,不任人而任法,在文武关系处理上,实行以文驭武的方针。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10页
积极: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专制集权。
消极:专制制度束缚过死,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消极的政治风气
危机孕育着生机
危机孕育着生机
情景再现:纵观大宋江山,如果你是王安石,面临这样的危机你会何去何从?
财政危机
边防危机
富国
强兵
结局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1043-1045年)】
改 革 者:范仲淹
支 持 者:宋仁宗
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改革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利益
1、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
背景:
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P55)
旨在整顿官僚队伍的庆历新政失败。
目的:
内容: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原则:
富国强兵
加强对农业、商业等的管理和控制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1
目的 内容 含义
富国之法 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
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政府贷款。被豪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
免役法 又称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市易法 政府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均输法 为了供应皇帝、贵族和中央政府的消费物资,政府原在东南的江、浙等六路设置发运使,负责购买物资并运往京城。王安石颁布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1
目的 内容 含义
强兵之法 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此外,还实行连坐法,同保之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保马法 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兵力一般为几千人,有的达万余人。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担任,专管训练。
设军器监 北宋的武器生产和管理非常混乱,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负责武器生产和管理的官员不仅营私舞弊,中饱私囊,而且欺上瞒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用破烂的纸麻缝制盔甲。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下令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探究: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P55学思之窗材料: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评价:
积极: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财政收入。
消极:强兵的效果不明显;一些法令在实施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危机孕育着生机
史料实证:阅读三则史料,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认识?
史料一、综上所述,王安石变法失败除了其他原因,如新法在实施中走样,实践与理论相背离外,重要还在于变法派人士的分裂。——张祥浩:《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再探讨》,载《东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史料二、王安石变法的关键是富国,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而且前期改革难以维持。 ——熊光慈:《史学月刊》2006年第10期
史料三、吕本中的《杂说》所载:“王安石再相,上意颇厌之,事多不从。”王安石只有一走了之。——邓广铭:《宋史十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72页
理论与实践相背离,改革派内部分裂
经济改革缺乏配套政治改革
改革支持者:宋神宗的动摇
危机孕育着生机
危机孕育着生机
探讨交流
交流讨论:结合史料,小组讨论,假设你是宋高宗,你会杀岳飞吗?
史料:宋高宗希望与金完成和议,以便获得短暂的安宁。总的来说,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只能通过与主和派站在一道才能得到加强。主和派官员秦桧毒死了岳飞,岳飞死后不久,秦桧与金国特使完颜宗弼达成和议。——《哈佛中国史之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第7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