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1分)
只剩下最后一颗 shǒu liú dàn( )了,五位壮士毅然以石头为武器继续战斗。石头如 báo zi( )一样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 rì kòu( )头上砸去,敌人纷纷坠落 shān jiàn( )。最后,他们 áng shǒu tǐng xiōng( ),yǔ diào( )激昂地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山谷。那壮烈的场景让人 rè xuè fèi téng( )。五位壮士向世人:中华民族是一个永不qū( )服的民族!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字词。(8分)
2.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一个用“宣”字组成的词语。(1分)
3.读了语段,我不由得想起曹植说的“ , ”两句诗。(2分)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12分)
1.“悬崖绝壁”的“绝”与下列词语中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绝处逢生 B.络绎不绝 C.悲痛欲绝 D.绝无此意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妈妈双手捧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
②爬上了七峰山的山顶,我向四周 ,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③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④他坐在那里 着窗外。
A.瞻仰 凝视 眺望 端详 B.端详 凝视 瞻仰 眺望
C.端详 眺望 瞻仰 凝视 D.凝视 端详 瞻仰 眺望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被《只此青绿》这一节目深深吸引了,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B.如果字写得横七竖八,即使内容再好,作文也很难拿到高分。
C.这幅画作的气势非常雄伟,给人一种气壮山河的感觉。
D.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拂晓的沉默 舞动神州的雄风
B.叱咤时代的风云 舞动神州的雄风 唤醒拂晓的沉默
C.唤醒拂晓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舞动神州的雄风
D.唤醒拂晓的沉默 舞动神州的雄风 叱咤时代的风云
5.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七律·长征》一诗中,作者通过“暖”“寒”的对比,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B.《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顽强的献身精神,又突出了战士个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C.《开国大典》一文通过对毛主席言行的描写、会场环境的描写及人们激动心情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位领袖的伟大形象。
D.《灯光》一文采用插叙的写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结尾又回到写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
6.亮亮参加了主题为“革命精神”的演讲比赛,他搜集了几个故事,下列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
A.红军过草地。 B.瞿秋白宁死不屈。
C.詹天佑修筑铁路。 D.军民团结一心反“围剿”。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看到他的作品,我不禁说:“好一幅苍松傲雪图啊!”(用合适的词语代替“说”来表达这句话)(2分)

2.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写知识竞赛中同学们抢答的场面。(3分)
最紧张的抢答环节开始了。主持人读完题后宣布:“开始抢答!”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七律·长征》是 (作者)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画面: 、 、 、
和 。其中,表现红军战士藐视艰难险阻,把巍峨耸立的高山看作细小的波浪和泥丸的诗句是“ , ”。
《开国大典》一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描写了 、 、 、 四个场面,突出了开国大典
的气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 的感情。
3.本单元中,我认识了 的红军战士、 的五壮士、 的郝副营长、 的邱少云,正是有了这些革命先烈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综合实践活动。(8分)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以“家·国·梦”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 ④ .
2.【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积累,把下列人物及其爱国言论用线连起来。(3分)
梁启超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陆游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周恩来 位卑未敢忘忧国。
3.【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请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不得借用名人名言)(3分)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南京实施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生灵横遭杀戮,扬子江水血浪翻滚。六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昔日繁华化为灰烬。这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祭文(节选)
屋坍梁折,百镇荡平,千乡闻哭,遍地哀鸣。
刀亡枪杀,不论军民,奸淫掳掠,丧尽良心。
朗朗书声,为之顿绝,哀哀母号,泪有血痕。
夫妻骤离,邻家同死,妇孺无别,老幼无分。
剜目斩首,剖腹流肠,举火而焚,掘土以坑。
【材料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的和平大钟,其钟架的设计一气呵成。钟架上的三根黑色三棱柱代表数字“3”,五个褐红色的圆圈意为5个“0”,中间悬挂大钟的梁设计成一个倒下的“人”字形,寓意南京大屠杀“倒下的300000人敲响的和平大钟”。
1.下列对三则材料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材料一真实地记录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悲惨的历史事件。
B.材料二从侵华日军的残暴行为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两个角度描写了南京遭受浩劫的情景。
C.材料三介绍了“和平大钟”的建造背景及具体建造时间。
D.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2.某班级要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果你是纪念馆的解说员,不应该重点关注(2分)( )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关联不大的一项是(2分)( )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C.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D.知耻而后勇。
4.写出你在阅读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时想到的画面。(2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①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连续打了几场胜仗。苍溪县儿童团的团员们高兴得不得了,到处宣传前方胜利的喜讯。
②儿童团员们到乡下宣传了半个多月,等他们回来时,红军大部队已经走了。大家急得直跺脚,十几张嘴你一言我一语,但都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年纪稍大的何连英想出了一个办法:“咱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追赶大部队。”大家都赞成这个主意。
③A.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路边地里,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豌豆苗已长得很高。若在平日,他们一定会去捕捉在那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去摘那甜滋滋的豌豆苗吃。可今日,他们一个个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④天渐渐黑下来,儿童团员们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这时,不知是谁嚷了一声:“前面有人家!”他们走近一看,原来是座古庙。睡在庙里总比睡在野地里好,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往里走。
⑤B.古庙白天就很吓人,天黑了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石像,个个凶神恶煞。儿童团员们一个紧挨一个,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儿童团员们一个个都饿醒了。这儿是荒山孤庙,到哪儿去找吃的呢 罗坤发现案上供着五个干得裂了口子的馒头。同伴们听说找到了吃的,一下子围了上来。大家一边嚼着干馒头,一边说着俏皮话。有人说:“我们吃了供品,上天怪罪下来怎么办呀?”说完,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不知是谁马上接过话茬儿:“不会的。我们心诚,坐了一夜,这是给我们的奖赏呢!”话音刚落,大伙儿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古庙也充满了生气。
⑥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三个月,行程一千多千米,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红军战士见到孩子们,都很高兴。妇女部部长何连芝就像慈母见到了失散的儿女,把他们一个个搂在怀里,说:“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不愧是英雄少年!”
(有删改)
1.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心急如焚”一词写出了儿童团员们当时 的心情,形容这种心情的四字词语还有 、 等。(3分)
2.儿童团员们因 而掉队,他们采用
追赶红军大部队的办法,最终赶上了红军大部队。(2分)
3.儿童团员们沿途遇到了许多困难,他们是怎么克服的?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格。(6分)
遇到的困难 克服困难的办法
疲劳 (1)
恐惧 (2)
饥饿 (3)
文中画“ ”的句子属于 描写,A处反衬了儿童团员们
心情,B处的作用是 。(3分)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称儿童团员们是“英雄少年”?(3分)
八、习作。(30分)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激动人心的体育竞赛、惊心动魄的防灾演习……你曾经参加过什么活动?看到过怎样的活动场面?请你以“那场景,令我”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过程写清楚,将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③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描写活动场面,要写出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手榴弹 雹子 日寇 山涧 昂首挺胸 语调 热血沸腾 屈
2.宣告 3.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二、 1. A 2. C 3. B 4. C 5. D 6. C
三、示例:1.看到他的作品,我不禁赞叹:“好一幅苍松傲雪图啊!”
2.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选手们皱着眉头,思索着答案。突然,嘀的一声,2号选手按响了抢答器。只听他胸有成竹地说出了答案。“回答正确!”主持人带头鼓起了掌,紧接着观众席上也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四、1.毛泽东 翻越五岭 疾翻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喜庆、热烈、庄严、隆重 无比自豪、激动
3.示例:乐观无畏 勇于献身 舍生忘死 顾全大局
五、1.示例:③ 忆点滴关爱 ④集孝亲名言
2.梁启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示例:勤学习,强体魄,争做国家栋梁。
六、1.C 2.B 3.C 4.示例:房屋破损倒塌,日军所到之处,到处被“扫荡”一空,战火之下,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幸存者的哀鸣让人心惊。
七、1.非常着急 示例:迫不及待 心急火燎
2.下乡宣传前方胜利的喜讯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3.(1)壮着胆子睡在古庙里 (2)一个紧挨一个,靠着墙根坐了一夜 (3)吃供在案上的干馒头
4.环境 着急赶路的急切 衬托了儿童团员们恐惧的心理
5.“这样”指儿童团员们在追赶红军大部队的途中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战胜各种困难。称儿童团员们是“英雄少年”,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