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音版六上第1课 茉莉花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音版六上第1课 茉莉花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茉莉花教学设计
课题 茉莉花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茉利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曲调流传极广。本课选取了江苏、东北、河北三首不同地区流传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让学生感受它们在风格上的差异,初步了解产生这种差 异与地域、文化语言等因素相关,知道《茉莉花》在中外传播中的影响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 视野,增进民族自豪感。江苏民歌《茉莉花》采用五声调式拍,单乐段,起、承、转、合性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第一乐句由两个短句组成,二者旋律相对称,歌词重查,落音相同:第二乐句承接上局并 出新的乐思第三、四乐句为“转“与’合”的紧密衔接,一气呵成,其中切分节奏的运用给人以轻 盈活泼的感觉。整首歌曲一字多音居多,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有小跳。使音乐显得清丽流畅,委婉 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东北民歌《茉莉花》的唱词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基本相同属“同词异曲”。它十分巧妙地借用了江南小调的音调框架,融入了东北地区质朴的特点,在调式、旋律进行以及衬词处理上做了很大改变,注入了粗犷铿锵,融入了一股”阳刚”之风,使歌曲更具本地特色。河南民歌《茉莉花》是一首以同名但词曲皆有变化而传唱于异地的民间小调,属于汉族民歌中的“变体流传”。歌曲为带变宫音的六声徽调式,音域宽阔,明快亮,具有中国北方小调的风格特点。从唱词上看,它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第一段是相同的、二、三、四段歌词融入了较多的叙事、说唱特征。曲调旋律起伏较大,跳进较多。使用了““和如”最后还有一个旋律使用吕剧“四平腔”常用的拖腔,使全曲给人以刚直、爽朗之感。
学习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歌词内容、间奏、休止符、节奏变化、创作手法等感受歌曲的江南地域风格。2.艺术表现:能用柔美的声音 、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茉莉花》3,创意实践: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设计律动或选择合适到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从中形成创新意识,增强团队精神。4.文化理解:通过学习《茉莉花》,乐于搜集与“茉莉花”相关的资料 ,与同伴分享。
重点 1.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 《茉莉花》。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茉莉花》。2.感受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难点 1.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茉莉花》。2.了解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总结其风格特点,以及鲜花调(小调) 等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你知道最早传到外国的中国民歌是哪一首吗 有一首民歌,仅在中国就有二十多种版本, 从江苏、河北到辽宁、山西,乃至四川等地都被广泛传唱,你知道这首民歌的名字叫什么吗 (这里还可以采用视频导入,《如果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片段,当时录制的音乐就是《茉莉花》。)师:没错!这首歌曲就是我们熟知的《茉莉花》。这首《茉莉花》也被誉为“江南第一歌”、“中国的第二国歌”。由此可知,它在国际上享有的知名度了。 生:《茉莉花》
讲授新课 (一)聆听音乐1.初听:整体感知。师: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情绪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2.复听:曲式判断。(分为几个部分)师:这是一首具有“起、 承、转、 合结构特点的民歌。第一乐句由两个短分句组成,二者旋律相对称“歌词重叠”落音相同)。第二乐句承接上句,并引出新的乐思。第三、四乐句为转与合的紧密衔接,“一气呵成”。 其中切分节奏的运用 (人儿要)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整首歌曲一字多音居多,旋律以级进为主",间有小跳,使音乐显得清丽流畅委婉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3.再听,感受调式。师:(这里老师提示学生找出“五声调式”)问:这首歌曲由哪几个音组成 师:所以,这是一首五声调式歌曲,结束在徽音上,是五声徽调式新课教学师:此歌为何仿于 1942 年冬,在江苏省六合县金牛山下采录, 1957 年经他整理改词作为女声小合唱在北京演出,1959 年再次改词并在奥地利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的演出,此后,这个版本的《茉莉花》传遍国内外。学唱歌曲。2..情感处理。歌词含蓄、细腻, 刻画了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想摘又生发爱花惜花之情。在学唱歌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歌声表现出少女的这种心理活动。3.在演唱时注意气息要连贯,运用强弱、连断的对比",唱出江南水乡的韵味。方法:(1)“好一朵茉莉花。” 要唱得流畅。(2)香也香不过、“采一朵” 用弹跳短促的声音唱。(3)第三描写的是心理活动,要弱处理。把内心细微的变化表现出来。低声部整体来讲可比高声部唱得连贯些。以形成声部的对比。(4)最后一句,“不发”可用渐慢、渐弱来处理。难点:“芽”字的拖腔,要保持气息,把一字多音的拖腔唱出余香未尽的感觉4.聆听方言版《茉莉花》 让学生用方言模仿演唱歌中的片段以更好地体验歌曲的地域风格。 (可播放周灵燕演唱的版本)提示学生意 满# 不# 我# 采# 戴#看# 等字的发音,并模仿学唱。 生:速度:中速稍慢:用优美地声音演唱《茉莉花》比较合适。生:单乐段生:12356用歌声表现出少女的这种心理活动。 (重点在结束一句上,高音及一字多音,学生易唱错)注意:对于音乐素养较好的班级,这里可以先学习低声部,再学习高声部,然后分声部进行练习,最终达到合唱的效果。(但这首二声部合唱曲演唱难度较大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把重点放在高声部的学习上,让学生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和表现歌曲旋律的流畅。歌词表达的含蓄、细腻的特点。)了建议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每一课的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简谱的识谱能力。
课堂练习 可以进行律动编创或选择合适的乐器为《茉莉花》伴奏。选择合适的乐器为《茉莉花》伴奏:碰铃:X- |X-|沙锤:0 X|0 XX|┃
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对这首《茉莉花》已经熟悉。课后,我们尝试了解一下《茉莉花》的过去、现在、未来。查阅相关资料,下一次音乐课与同学们交流探索。师:今天的音乐之旅到此结束,我们下次再见! 提示:过去——聆听[六合民歌]《鲜花调》;东北、河北等不同地方的《茉莉花》,还可以感受一下甘肃的[兰州鼓子曲]版的《茉莉花》现在——鲍元恺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的第一组曲《燕赵故事》第三首选择了河北民歌《茉莉花》作为主题;刘文金改编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茉莉花》;何占豪改编创作的古筝曲《茉莉芬芳》等。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言演唱《茉莉花》并思考如何将《茉莉花》加现在一以变化,使它具有本土特色。
板书 茉莉花江苏民歌碰铃:X- |X-| 沙锤:0 X|0 XX|┃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