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交换原理(教案)-《中小型网络组建与维护》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交换原理(教案)-《中小型网络组建与维护》同步教学(人民邮电版)

资源简介

项目名称 项目二:写字楼网络搭建 总课时 12
子项目 交换原理 课时数 2
内容分析 写字楼的网络,总体规模较大,为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不同的部门需要有自己的局域网。熟悉划分VLAN使用的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方能准确高效的设置信息安全区域。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十六进制,IP地址及工作原理,MAC地址,网络拓扑。 能力基础:熟练掌握IP转发工作原理。 素质基础:对划分VLAN后的网络安全状态深有体会,熟知信息安全对网络环境造成的困扰。
教学目标 思政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信息安全和网络垃圾流量息息相关,节约网络资源,保障网络畅通,是网络工程师能力的体现。 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网卡的工作过程; 熟练掌握TCP/IP模型的工作原理。 1.熟悉交换机的工作过程; 2.熟悉网卡的工作过程; 3.熟悉TCP/IP模型的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 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网卡的工作原理
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所讲授知识的特点,依托云班课和高校邦教学平台,使用PPT课件、动画、思维导图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采用小组合作、师生点评、设疑引思,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将传统品德,古代文明,重视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课堂,对接岗位提高教学时效性,实现教学目标。 3.利用PPT课件和动画,体验网卡的工作原理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有助于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及方法应用
一、课前导预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1.什么是MAC地址; 2.MAC地址进和IP地址的不同和联系; 3.垃圾流量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查找案例、新闻); 4.查询以太网的概念。 1.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2.通过QQ 群、微信群等发布课前预习通知; 3.网上批阅预习作业、测试,统计作业分数,整理预习问题,更新问题库及教学重难点。 1.接收课前学习任务单; 2.在云班课中对课前问题进行讨论; 3.并完课前测试和课前任务。 1.让学生按照任务单的要求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为新课程做准备; 2.完成网上测试,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更新重、难点。
实施手段: 使用高教邦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任务,上传学习资料,微信、QQ课前答疑。
二、课中导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总结 (5分钟) 1.展示学生课前学习成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1.点评学生课前学习成果。总结学生学习过程遇到难点。 1.分组汇报学习成果并分享学习心得。 1.通过学情分析,归纳本单元学习难点。
思政元素:网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保障网络畅通,从最基础的底层做起(划分VLAN)。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畅通是网络工程师的必备能力。了解局域网的发展史,熟练掌握网络信息获取技能。(网络安全,基础底层的力量)
实施手段: 通过云班课展示学生课前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太网和MAC地址 (20分钟) 1.以太网是局域网最成熟的技术标准,是局域网的代名词;2.MAC地址是十六进制表示的硬件地址。 1.讲述局域网发展史,分析MAC地址在通信过程中的作用。 1.有道云笔记记录 教师讲课内容,记录网址,已备课后查看。 1.锻炼学生获取网络知识的技能。了解通信技术的底层基础。
思政元素: 万丈高楼平地起,再现先进的科技发展,也需要最底层的基础支撑。打好基础,才是能持续学习的王道。(基础底层的重要性)
实施手段: 图片展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网卡的工作原理 (20分钟) 1.网卡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1.使用思维导图和PPT动画,讲解课程。 1.跟随教师的讲解,记录笔记,巩固学习内容。 1.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总结和发现规律,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思政元素:昨天的课程是今天课程的基础,今天的学习效果是明天高效学习的基础。知识衔接的重要性。“子不学,断机杼”(知识积累)
实施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5分钟) 1.交换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工作原理。 1.讲解原理,展示动画。 1.认真听讲,及时总结。 1.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及时梳理知识的好习惯。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学习踏实,及时梳理知识掌握情况的优秀品质。(职业素养)
实施手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总结(10分钟) 1.总结以太网和MAC地址的概念。 2.总结网卡的工作原理; 3.总结交换机多种工作状态下的工作原理。 1.回顾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条目; 2.收集学生的思维导图,总结本堂课内容。 1.根据教师的引导,归纳梳理不同数制相互转换的过程,提交思维导图。 1.掌握网卡的工作原理,需要熟知TCP/IP模型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体会课程衔接的重要性,今天的学的好,以后学的就轻松。
思政元素:数学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学习理工科课程的的兴趣。
实施手段: 思维导图梳理,解决教学重点。
三、课后导巩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后拓展 1.习题布置 1.习题布置 1.完成作业并提交 1.为下节课的高效学习做准备。
实施手段: 通过作业,评看学生的课堂内容接纳情况,为下节课的三层交换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网卡和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繁琐难懂,但它是TCP/IP体系结构工作的体现,最基础也最重要,是通信工程的工作基础。本堂课使用PPT和动画展现数据包的传输过程,通俗易懂。 思政反思: 函授学生,社会经验丰富,但理工科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缺乏学习信心。接地气的思政点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更好的接纳新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