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白居易的诗歌影响广泛而深远,晚唐张为称白居易为“广大教化主”,白氏获得这样的称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原则回应了当时文艺创作遇到的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获得了后世广泛共鸣。我国在魏晋时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对文体、内容等的研究使文艺开拓出新的天地。但过犹不及,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一直存在。如六朝骄文讲求对偶、声律,脱离生活;中唐“大历十才子”追求丽辞、精于雕琢,反映的生活较为狭隘。而唐自安史之乱后,进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阶段,文人们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背离了士人的责任,也扭曲了文艺的主要功用。于是韩愈、柳宗元等发起“古文运动”,务求恢复文章质朴自由、言之有物的传统;白居易、元镇等发起“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承续《诗经》和汉魏乐府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功能。除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还提出一些相关的主张,如诗歌应“救济人病、禅补时阙”,诗人应“志在兼济、行在独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白居易的诗文创作忠实地践行了他的上述理念。不论他在入仕初期,还是在朝为左拾遗,抑或被贬地方,都有许多作品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如《新制布袭》言:“安得万里裘,盖襄周四。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悲悯情怀与杜甫一脉相承。白居易的讽谕诗是他现实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其中《观刈麦》《卖炭翁》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名篇。而其讽谕之作中却绝无怨毒,只是“愿得天子知”,以达到辅助君王革新天下的目的。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相关,他在诗歌创作中力避艰涩,追求平易,形成了朴素的美学风格。关注现实、语言平易并不意味着艺术性减弱,他认为“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他非常重视以和谐的韵律连缀诗章,《琵琶行》《长恨歌》等作品皆为平易而美的佳作。回顾中国古代文学史,那些获得崇高声誉的文学艺术家,如屈原、废信、杜甫、陆游、辛弃疾、郑板桥等,也多是和白居易一样,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起,就形成了抒写人生、关注现实的传统,后经历代诗教的强化,遂成为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这样的美学传统,使文学艺术总能反映人民的悲欢、时代的风云,成为裨补时阙、塑造民族灵魂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样的创作观念,正是对传统文艺精神的继承和提升。当前适逢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新时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为文学艺术家施展才华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精神,自应被发扬光大,并被赋予时代内涵。(摘编自马奔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被后人称作“广大教化主”,是因为他始终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B.中唐“大历十才子”的文学创作片面重视形式,其作品文辞华丽,讲求对偶声律,罔顾现实而空玩文字。C.白居易的讽谕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其创作意图不是“裨补时阙”,而是“愿得天子知”,辅助君王革新天下。D.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起,就形成了抒写人生、关注现实的传统,我们在新时代应该继承这一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直接针对我国当前文艺创作所遇到的挑战,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较强的现实意义。B.第二段简述了六朝至安史之乱后我国文学创作存在的一些弊病,突出了白居易等人提出新的创作主张的必要性。C.文章第四段承接前文白居易的文艺创作主张及实践,进一步论及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精神,将论述引向深入。D.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论述了白居易的创作主张,也表达了对新时期继承和提升传统文艺精神的期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只要内容符合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其作品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一定能够获得广泛共鸣。B.六朝骈文虽然存在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内容等问题,但是在文体方面,骈文也为文艺开拓了新的天地。C.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诗歌作品,语言平易,非常重视韵律和谐,具有平易而美的艺术风格。D.新时代的文学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并为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赋予时代内涵。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是当务之急。受疫情影响,湖北很多优质农副产品面临销售困境,这将直接影响湖北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和人民群众的就业生计。自4月1日起,央视新闻新媒体联合各大电商平台、生活服务平台和社交平台,联手淘宝、京东等数十个知名品牌,启动了“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大型公益活动,倡议广大网友通过购买湖北生鲜、农副产品,为湖北经济复苏贡献温暖力量。4月6日晚,由央视新闻主播朱广权和带货达人李某组成的“小朱配琦”组合同框搭档火了一把。他们主持的“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引发了广大网友为湖北“拼单”的极大热情——这场公益直播共吸引1091万人观看,累计观看次数达1.22亿人次,直播间点赞数达1.6亿人次,两个小时直播累计销售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网络视频直播带货,是一种新兴高效的网络经济方式。只要网络主播和网络平台规范有序,能够为消费者减少销售环节,节约时间成本,确保商品质量,降低购买成本,提高购物效率,提供完善服务,就应该大力支持。而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带货方式开展公益活动,更是使直播带货拥有了一颗关爱社会、随手公益的公益心,更应该大力支持。(摘编自《让直播带货带来更多温暖的力量》,央广网2020年4月8日)材料二:4月15日,湖北省30个县的县长在直播间“为湖北拼个单”;山东烟台海阳市副市长发起“博士市长助力农产品”,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同时,一些公众人物“直播带货”的交易额不断刷新纪录。“直播带货”作为一种线上新型消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除了营销技巧之外,“直播带货”的流行也有着深层次原因。直播经济蓄力已久,已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再加上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足不出户推动“宅经济”发展,线下客源稀少促进企业商家转向电子商务谋生存。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销售的边界不断扩大。直播经济的火热,可谓顺势而成。“直播带货”在方便购物的同时,也存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假冒伪劣、售后维权难等问题。这启示直播电商,不讲诚信可能一时走得快,但绝对走不远。解决诚信问题、涵养行业生态才是制胜之道。此外,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报告显示,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但仅有13.6%的消费者进行投诉。网络直播并非法律盲区,市场监管者需尽早完善制度,畅通维权渠道,更好地呵护直播经济的良好生态。摘编自(《“直播带货”创新消费方式》,《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2日)材料三:直播带货让网络平台找到了新赛道,为各类企业提供了新舞台。互动性强、亲和力强和消费黏性强的直播带货,甚至成为一些行业启动复工的钥匙,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衣食住行娱乐等各行业看到了新机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网络零售规模和去年基本持平,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加5.9%,这说明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进一步提升。直播带货正在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线上直播销售正步入常态化并形成新趋势。直播带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正在激活消费一池春水,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成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突破。摘编自(《让直播带货成为经济转型新突破》,《北京青年报》2020年04月26日)材料四:对比内容 传统电商 直播电商信息是否对称 传统电商模式仅仅依靠图片和文字,但不乏有些文字信息含有虚假成分,而图片往往经过修图处理,比实物更美观,对消费者进行误导。 直播电商是基于视频让消费者能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或服务,其维度较为丰富,所看即所得。购物体验感 由于信息不全面,消费者则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才能做出消费决策;这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而言会有所下降。 主播们讲解示范、回答问题,直播解决了“讲解”这个导购问题,提供与线下商场导购员相同服务,快速让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产品。是否包含社交属性 缺乏社交行为,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却少了跟亲朋好友聚会逛街的机会。 可以即时互动,问主播问题,并跟看直播的人一起通过弹幕等方式交流,一起购物。(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的助农公益直播节目不仅有助于解决产品滞销问题,也传递了同心抗疫、共渡难关的决心,公益与直播的结合模式引起了强烈反响。B.疫情期间“直播带货”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青睐,不仅因为疫情期间“宅经济”的发展,还因为“直播带货”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减少消费投诉。C.与线下销售相比,“直播带货”能为消费者减少销售环节,节约时间成本,降低购买成本,提高购物效率,为此应大力支持。D.“直播带货”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的,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线下经济的复苏,“直播带货”的热度也必将会退去。5.结合材料四,不属于电商直播优势的一项是( )A.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咨询了产品性能问题,得到了主播的讲解示范。B.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看到主播在试用产品,较全面地了解产品性能。C.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与主播互动,通过弹幕交流,购物体验更愉快。D.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里领取线上优惠券,以较低的价格在线购买产品。6.如何才能促进“直播带货”取得长足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小题。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信(实在)难求 语(谈论)天姥 掩(遮掩)赤城 魂悸(受惊心跳)B.向天横(遮断) 欲倒(拜倒) 殷(震动)岩泉 渌(绿水)水C.势拔(超出)五岳 鸾回(驾)车 因(因为)之 向来(原来)D.海客(航海的人) 清(凄清)猿啼 脚著(穿) 中(中间)开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忽魂悸以魄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吾尝终日而思矣C.唯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D.迷花倚石忽已暝 儿已薄禄相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渌水荡漾清猿啼 B.失向来之烟霞C.古来万事东流水 D.使我不得开心颜10.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四弦一声如裂帛11.作者极写洞天之内晴空万里,日月双悬,仙人如麻,其乐融融的景象,其作用是( )A.寻找虚无缥缈的仙境,表示厌恶世间生活。B.表达诗人向往乐土,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C.增添梦境的神奇色彩,强调及时行乐。D.暗示人生如梦,变幻无常,瞬息即逝。1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达诗人( )A.希望骑白鹿去行乐,实现自己梦游名山的愿望。B.幻想骑白鹿去访名山,逃避现实。C.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排挤,无可奈何,只好骑鹿访名山。D.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恶势力誓不两立,决不妥协。1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虚无缥缈的“瀛洲”引出在云霞中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B.“连天”从横向写天姥山的高峻,“向天横”则从纵向写出天姥山的巍然气势。C.“一夜飞度”表现了李白的急切兴奋之情。“照”“送”二字,将月亮拟人化,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D.“脚著谢公屐”,李白借写谢灵运之事来写自己,表示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世俗。14.《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15.把下列古诗文句子理解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一竿晴日舞比邻 译文:太阳初升的时候乡邻们高兴地跳起舞蹈。B.方宅十余亩 译文:方形宅子占地十几亩。C.半壁见海日 译文: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D.梦啼妆泪红阑干 译文:梦里啼哭泪水染红了身体依靠的栏杆。四、古代诗歌阅读16.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春 思李 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 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1)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作简要赏析。五、选择题17.下列各项归类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列缺霹雳 ②樯橹灰飞烟灭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梦啼妆泪红阑干A.①②⑥⑧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⑧ D.④⑤⑥⑦1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环境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是( )A.以环境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B.以听众的专注,衬托音乐演奏的成功。C.以环境的静寂,表现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D.渲染静寂的气氛,烘托听众凄切的情感。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B.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横亘C.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动D.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盘旋20.下列各组加横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天姥(mǔ) 门扉(fēi) 澹澹(dàn) 石扉(fēi)B.訇然(hōnɡ) 渌水(lǜ) 战栗(lì) 喧闹(xuān)C.寂寥(liáo) 鸾鸟(luán) 青冥(mínɡ) 剡溪(shàn)D.栖隐(qī) 霓裳(ní) 木屐(jī) 嗟叹(jiē)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低眉信手续续弹C.枫叶获花秋瑟瑟D.终年不闻丝竹声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万里悲秋常作客C.老大嫁作商人妇 D.门前冷落鞍马稀23.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考点:内容、感情、手法)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2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世界。B.唐代诗歌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古体诗。C.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格律诗,或叫近体诗。D.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六、语言表达25.发挥联想和想象,从下面的三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进行扩写。要求:想象合理,符合原诗意境;内容全面准确。(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26.下面是某学生给校园文学社的一封应聘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校园文学社是同学们自己的社团,举办的活动很有意义,主办刊物丰富多彩,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作为一名学生,我决定加入贵社,本人对文学很有造诣,读初中时曾在学校刊物上发表过几篇作品,贵社若接受我的申请,将是贵社的荣耀,我会积极参与贵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投稿件的。请批准我的请求。(1) 改________ (2)________改_______ (3)________改_______“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乃生命之源。它在客观的自然中,在主观的精神中,也在亘古的诗词中。诗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 A ,水与诗和谐而统一。诗绘水貌,诗中的水形态万千。在诗词的世界里,它可以尽展壮美之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水的磅礴,“__①_ ,_②_”(杜甫《登岳阳楼》)“_③_”(杜甫《旅夜书怀》)中洞庭的浩瀚与江水的雄浑; B ,如“_④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水的空蒙迷茫,“_⑤_,_⑥_”(韦庄《菩萨蛮(其二)》)中江南之水的澄碧以及生活的闲适。水传诗情, C 。它颂扬着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乐观,讲述着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浓郁悲伤,诉说着李清照“_⑦_”(《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相思无奈。诗与水的交融中,更传达着自然与生命的至理。朱熹借水阐释源头活水的学习之道,张若虚通过“___⑧ ,_⑨_”中江月的永恒悟得生命短暂与永恒的统一,李白更是在感慨“ __⑩_”(《梦游天姥吟留别》)后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年慨叹!人类的生命在自然之水中诞生,更在诗词之水中获得隽永。27.在上段文字中标有①~⑩的横线处根据提示填写恰当的诗句。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28.在上面一段文字标有A、B、C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A.B.C.29.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选择一首你体会最深的,写一篇鉴赏短文。也可以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如写景、抒情、对偶、布局谋篇、炼字炼句等,做一些比较分析。30.下面图表是关于李白经典诗作产生情况的统计,请就图表信息总结三条写作经验,每条不超过18字。年龄阶段 经历处境 作品名称 作品数量0-24岁 学习积累,游学阶段 无 025-41岁 游历天下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42-44岁 入仕长安,但不受用,政治失意 《蜀道难》 145-62岁 赐金放还,流离西南,躲避战乱,被流放,离世 《行路难》《独坐敬亭山》《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草发白帝城》 6七、小阅读-课内31.(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两种情怀的?3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何理解最后两句?3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关于李白梦醒后的感叹,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也有人认为是积极的。你是怎么认为的?谈一谈你的看法。八、句子默写34.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①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③熊咆龙吟殷岩泉, 。(《梦游天姥吟留别》)④羽扇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⑤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⑥ ,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师者,所以 。(《师说》)⑧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诗经·子衿》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语句是: 。悠悠我心。(《短歌行》)参考答案:1.D 2.A 3.A4.A 5.D 6.①市场监管者应完善相关制度,畅通维权渠道,呵护直播经济的良好生态;②网络主播、网络平台及相关商家企业应遵守业内制度规范,诚信经营,提供优质产品,注重售后服务;③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遇到消费问题,要有维权意识,促使“直播带货”经济良性发展。④吸引更多优质平台、企业、产品及公众人物参与,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7.A 8.A 9.B 10.C 11.B 12.D 13.B 14.不能。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景象,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15.C16.(1)《春思》表现了思妇对远在燕地戍边的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春怨》表现了思妇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之情。(2)①李白《春思》中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两句写思妇怪不相识的春风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虽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②金昌绪《春怨》中的“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两句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让她无法梦到丈夫,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并无关系。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17.D18.C19.B20.B21.A22.D23.D24.C25.(1)高峻挺拔的天姥山高高地耸立在云端,远远看去,笔直地插向天空,仿佛和渺远的天空连接到一起,陡峭高峻的天姥山好像超过了传说中高峻无比的五岳,稳稳地遮掩住了它身边的赤城山。(2)秋日天高气爽,猎猎多风,远处不时传来猿的长啸声。远远望去,在水清沙白的辽阔江面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好一幅肃杀悲凉、空旷辽阔的秋天景象。(3)东来的小船和西去的画舫仿佛都被琵琶声吸引而停下来细细聆听,一切都融于乐声之中,只有江中的月影随着江水摇动,闪着银白的光,一切美得宛如梦乡。26.(1)将“决定”改为“自愿”;(2)将“造诣”改为“兴趣”;(3)将“贵社的荣耀”改为“我的荣耀”。27. ①吴楚东南坼; ②乾坤日夜浮 ; ③月涌大江流; ④漠漠水田飞白鹭; ⑤春水碧于天; ⑥画船听雨眠 ; ⑦花自飘零水自流; ⑧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⑨江月年年望相似; ⑩古来万事东流水。 28. A.水因诗的参与而生灵魂; B.它能够尽显柔美之态; C.水中的诗情感纷呈。29.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30.参考示例:①知行合一方能写出佳作。②精神受难才能孕育佳作。③人生阅历的丰富是佳作产生的条件。④开眼界见世面是成就佳作的关键。31.悲: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无限悲愁之结。独:诗人长期漂泊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诗人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心中的忧思。全诗先用苍凉的色调描绘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萧瑟图画,以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和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是千百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接着又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露出诗人激荡不已的心情。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韶光易逝,触景生愁,也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颈联情景交融,从时间和空间上把主题表达得既深且广,更见构思的精巧。32.最后两句卒章显志,宣告蔑视权贵,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33.我认为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进步性: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它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34. 怅寥廓 万里悲秋常作客 栗深林兮惊层巅 樯橹灰飞烟灭 泣孤舟之嫠妇 惟觉时之枕席 传道受业解惑也 青青子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