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练习一、单选题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下列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奴隶社会:奴隶劳动的绝大部分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③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年6月9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主场城市活动在长沙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举行。汉代长沙王陵墓群考古项目负责人何旭红发布了十年考古成果,刷新了人们对汉代长沙王的认知。从汉代所处的社会时代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互助合作是当时主要的生产模式②农民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③农民需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④文字在当时得以发明和应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3.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积淀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从原始社会状态发展到现代社会的一个中间环节。下列对封建社会特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甚至有少量的土地 ②封建地主阶级只给农民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④文字出现并应用,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下表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2/3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上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 )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危机爆发的根源 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5.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妈妈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煤。”“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②劳动人民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少③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购买力相对缩小④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是( )①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②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循环中逐渐恢复,并走向繁荣③促使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种比例关系逐步趋向协调④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材料表明( )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③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全世界都是以同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方法更替的④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欢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西斯蒙第认为,消费不足是经济危机的前提,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大生产和它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所造成的生产无限扩大和消费不足的矛盾。这一观点( )A.揭示出生产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B.承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充满暴力和掠夺C.看到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D.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的产物9.科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也会导致经济危机爆发。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已经看到,现代机器已经达到极高程度的改进的可能性,怎样由于社会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而变成一种迫使各个工业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的强制性命令。”由此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科技会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10.赵家徐姚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遗址距今大约1.3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址。该遗址总计出土遗物1000余件,火塘3处,出土遗物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据此推知( )①原始畜牧业开始出现,经济得到发展②磨制石器得到了推广,文明程度提高③家庭资产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加剧④氏族议事会民主决策,成员地位平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在奴隶制近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残酷的农奴制堡垒却还存留在中国西藏。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旧西藏“三大领主”掌握着绝对权力,农奴只是领主“会说话的牲口”和“会走路的工具”。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领主的强制下劳动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被“三大领主”占有和支配④奴隶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甚至少量土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i)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si),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豳(bīn)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从各个侧面展现了周代早期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对此,高一(1)班同学以“周朝的剥削”为题进行小组研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领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是农奴受剥削的根源②周朝农民已完全获得人身自由,不再受剥削③领主占有土地,以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④农奴世代为领主劳动,生活困苦得不到温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诗经·东方未明》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生活状况: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 )①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但并不完全占有奴隶 ④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2年9月,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共计投入1400万元。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出土有青铜神像、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可以推测出三星堆文明时期( )①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突出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当时剥削的基础 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5.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某同学对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很感兴趣,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最确切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被剥削的直接原因②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全面冲击,美国出现了牛奶过剩,威斯康星州的奶农们被迫倾倒数十万加仑的牛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11日的一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达到524.5万,高于预期。这( )A.是以生产的绝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B.可以通过资本主义改革从根本上克服C.说明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弊大于利D.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7.马克思在《工资、价格和利润》一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资本家支付3先令雇佣了一名纺纱工人,获得其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这名工人工作6小时可以创造3先令的价值,但资本家会要求他工作12小时。后6小时所创造3先令的价值,被资本家称之为利润,其实质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马克思通过这一例子(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③揭露了资本主义“利润”所掩盖的剥削本质④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经济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1857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的银行、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近 5000家企业破产;粮食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国工业品的激烈竞争,促使了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下列对这次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以社会生产绝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②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工人失业和生活水平下降③会导致金融环境的恶化和大量生产资料的闲置④受到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直接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常常出现: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大量工人失业,他们靠领取救济金生存。这种现象表明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D.生产相对过剩20.“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造成了新的‘恶性循环’。”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已经丧失了自我调整的能力③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地位低下,处境悲惨。奴隶主阶级对广大奴隶的野蛮统治和残酷剥削是罗马奴隶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因此,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与激烈的阶级斗争相伴随。公元前73年,意大利爆发了共和国后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材料说明(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②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 ④奴隶主为了维护各阶级的利益,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Y市博物馆珍藏文物众多,战国末期的铜鼎(如右图)是其中的一件。下列描述与这一时期相符的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C.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D.氏族内部出现压迫现象23.两千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下列关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奴隶主不完全占有奴隶B.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要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C.奴隶可以占有基本生活所需的劳动产品,其余的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D.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24.对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时代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5.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列对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绝对过剩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经济危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简答题26.材料一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三类。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推广和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是中国农具史上的大变革: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有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没有被当成人,奴隶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被明码标价。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哪怕是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没有;大多数奴隶主都很残忍,为防止奴隶逃跑,他们给奴隶做特殊标记,比如在脸上刻字、带上锁链等。一旦奴隶犯事或者逃跑了被抓回来,奴隶主就会严厉惩罚他们,断肢、割鼻、挖眼等酷刑常常施加在他们身上。(1)结合材料一,谈谈生产工具的改进给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分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27.情境一 资本主义的诞生结束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带来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冲破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生产关系。科学技术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飞快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全面解放。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把曾经封闭割据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开放交融的世界,从此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情境二 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经济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数量,美国为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000头牲畜被消灭。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并未绝迹。例如美国在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中,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就把38000多加仑的优质鲜奶倒入水沟中。(1)结合情境一,为什么说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文明的再跨越?(2)结合情境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许多产品被毁坏,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吗?(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8.地主向农民收取的地租,通常要占农民收获量的一半,多的则达七成以至八成以上。当农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后,地主就要提高租额,把增产的成果据为已有。在正常年景下,农民交租后已所剩无几;遇上灾年,租额不减,农民处境更加艰难。此外,地主在收取实物地租时,还使用大斗、大秤计量,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常常逼得农民家破人亡。(1)你认为在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2)在封建社会农民对地主依然存在人身依附关系的根源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2.B3.B4.A5.B6.C7.C8.D9.B10.B11.A12.B13.D14.D15.A16.D17.D18.D19.D20.B21.B22.A23.D24.B25.D26.(1)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①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27.(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但这种过剩是生产相对过剩。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3)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实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28.(1)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2)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