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26 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 课时)
一、 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这一课的时间跨度虽然只有七年,但这却是中国当代史上极为重要地时期,其重要性就在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本课内容涉及范围广、容量大,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对课标和教参的解读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略处理,重点突出,难点能突破。
单纯从知识落实的角度来看,本课的难度不大,但其现实意义较强,有很大的思想教育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要根植于教材,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家国情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
二、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二)学习要求与说明:
1.通过材料阅读,能够从不同角度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能够认识到外交领域的开创性。
(
4
)
3.通过图片解读和史料分析,能够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的努力。
4.通过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英雄、敬仰英雄的伟大情怀;通过对中国革命史的梳理,体会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教学内容分析
在教材编排上,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 25 课“人民解放战争”是本课的前提,本课是下一个内容第 27 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基础。
这一课的时间跨度虽然只有七年,但这却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要地时期,其重要性就在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同时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众多领域。新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课时紧,在授课的过程中难以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讲授过程要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
四、学情分析
(一)根据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初中教材有所涉及。学生对部分内容相对熟悉,但高中的历史学习并不止步于知道和理解,而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材料图像上信息,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建构历史发展的联系。
(二)授课时学生已经进行高中学习将近一个学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某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可以借助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用较为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呈现给学生,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巩固新生政权的主要举措、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深远意义。六、教学资源:《中外历史纲要》(上)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导入新课 展示毛泽东 1949 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发言中的一段内容。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 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 学 生 结 合之前所学,思考问题。 将学生引入初步 思考, 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义国家要好些。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 年 3 月 5 日) 提问:材料中的“新世界”指的是什么? 是怎么建设起来的?
一、中华 1.展示与新中国成立的筹备工作有关的中 通 过 有 关 培养学生阅读概括史料的 问题; 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人民共和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 的文字和图片
国的成立 内容。 材料,跟随教师
2.展示与开国大典有关的历史图片。 的讲述,能够总
3.引用教材文字资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 结出新中国成
国成立的意义。 立的伟大意义。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
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
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
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56 页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指引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的表现。 材料: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 2/3 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 157-158 页 2.提问: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举措? 3.通过图片、史料等多方面内容,向学生 1.根据给出的史料,回答教师的问题。 2.通过多方面史料,能说出新中国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具 体措施。 , ) 通过对应的史料, 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 同时认识到为巩固人民政权和走向世界采取的多方面的举措,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中
展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举措。 国人民为巩固政权所做的努力。 ,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阅读史料:1949 年 2 月初,毛泽东在同米高扬谈话的片段。向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国家领导人对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阐述。 材料: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1949 年 2 月毛泽东同米高扬的 谈话 2.提问:请同学们结合以上材料和中国近代史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说说这包含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哪一项外交方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外交方针? 3.通过表格呈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 1.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还 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以及要考虑以何种形象参与国际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当时的国际形势(两极格局)理解新中国的 外交方针和外交策略。 3. 通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感受到新中国领导人 的外交智慧。
及其具体内容。通过学习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亚非会议,向学生展示新中国参加国际会议、处理国际关系上的智慧,认识到新中国通过积极的外 交活动树立和平负责的国际形象。
四、社会 1. 学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指引学 1.通过提问引导 培养学
主义基本 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认识国民经济发 学生思考“新世 生史论
制度的建 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历史 界”的性质。 结合,
立 背景,讲解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 2.社会主义基本 提升学
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过程、成就 制度的建立包 生家国
和意义。 括经济和政治 情怀的
材料: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 两方面,知道其 情感。
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 建立的过程和
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 意义。
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3.阅读史料,总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结出国家的性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质,认识到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160 页 主义基本制度
2. 学习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讲解学 在中国全面确
习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 立的深远意义。
京召开的史实。
3. 引用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部分内容,说明国家政体的性质、国家
的权力机关和根本政治制度。 材料: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结合本课的内容,讲解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小结 1.回顾大标题的内容来进行本课小结。 2.向在新中国成立和建设过程中付出巨大努力的中国人民致敬! 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艰难,感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更加能够为国家取得的今日辉煌成就 而自豪。 与开头呼应,提升学生的家国 情怀。
八、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不大但意义重大,并且涉及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课堂容量较大。笔者在授课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的困惑有如下几点: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确定教学重难点?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如何突破,比如“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以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需要讲到什么程度?
单纯从知识落实的角度来讲,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要充分发挥本节课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功能,落实立德树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料信息。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都深挖用好,尽量以学生手头资料为主,让学生在课后的自主学习里都能有很好的学习抓手。同时进行合理设问,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