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天心区初中学科学习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在规定范围内答题;3.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4.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5.本科试卷共2页,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与理解(共60分)(一)古诗文阅读(28分)“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这是出自暑假最受瞩目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的台词。一部《长安三万里》通过诗歌和历史的交织,展现了大唐的万千气象和盛世诗人的豪情壮志。让我们通过诗文重温高适的人生。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注: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1.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B.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诗歌开篇就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C.“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为:何处吹奏《梅花落》这首曲子 D.最后一句描述了晚风吹起,一夜之间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 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飞满关山的奇异景象。2.本诗情感含蓄隽永、委婉深沉,请结合诗句完成下列表格。(6分)诗句 情感 分析① ② ③化声为形: 。 ④用了通感的方法,听觉与视觉相通,战士由听曲而想到了故乡的梅花。3.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作者借菊花意象,寄托________情感。如《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诗人_______的复杂情感。(4分)高适者,渤海修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做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①。河西节度哥舒翰②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锱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节选自《旧唐书·高适传》注:①河右:地名。②哥舒翰:哥舒翰是唐玄宗时期名将,屡立战功。4.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的“奇”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为同一种用法,解为“以……为奇”。B.“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的“薄”有“与厚相对”“迫近”“轻视”“姓氏”等义项,在句中解为“轻视”。C.“已而又去”中的“已而”一词为表时间副词的固定短语,解为“不久”。D. “召而谋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的用法相同。5.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被省略了标点,根据句意推测正确的的断句的一项是( )(3分)A.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B.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C.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D.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3分)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7.文中评说高适“窥察洞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6分)(二)文学作品阅读(共22分)无声地成长①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②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③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④“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⑤“呼,胡胡胡胡——呼!”⑥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⑦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⑧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 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⑨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⑩“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很多年后,当我被生活打击得不知所措的时候,爸爸的话便不断回响在我的耳畔: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8.默读文章内容,完成表格。(4分)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三更半夜 我跟着爸爸去看猫头鹰 ①亮亮的天色 ② 不难过月亮高高挂在天空 爸爸再次呼叫,猫头鹰终于有了回应 ③④ 我回忆起爸爸的话 充满希望细读语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10.浏览原文,选择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本文叙述了“我”跟随父亲看猫头鹰的经过,表现了“我”内心的变化与成长。B.文章开头运用了环境描写,皎洁的月光,火车汽笛声低沉,一声声的狗叫声,为全文奠定了忧伤的基调。C.当猫头鹰没有出现时,“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知道“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就像机遇一样。D.深更半夜,我们行走在漆黑的树林中,“我”很害怕却没有出声,回想父亲的话,“我”学会了勇敢与坚强。11.精读文本,请说说标题“无声地成长”的意蕴。并结合链接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成长的理解。 (9分)【链接材料】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摘自《走一步再走一步》(三)名著阅读(共10分)1.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他老想着远远的一辆车,可以使他自由,独立,像自己的手脚的那么一辆车。有了自己的车,他可以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有自己的力气与洋车,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2.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慢慢的再把这个扩大一点,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是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撒无赖。初一上来,大家一点也不怀疑他,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还不成,他会去再借二毛钱,而还上一毛五的债,剩下五分先喝了酒再说。一来二去,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出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12.对比阅读两个片段,“他”在前后行为和心理上有了哪些变化 (4分)前后变化行为 之前:之后:心理 之前:之后:13.请你依据整本书,从主客观两种角度,分析“他”变化的原因。(6分)变化的原因主观客观二、写作(共40分)14.“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千难万挡我去闯,今朝唯我少年郎!”“少年”是理想、是热血、是希望,是百折不挠的毅力与决心。学校举行“我要做这样的少年”主题征文,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记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听到、看到别人的故事,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想法。具体要求:①抓住典型事例、典型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借助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深化主题;②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