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其中作为主体的民族是( )www.21-cn-jy.comA.壮族 B.藏族 C.汉族 D.维吾尔族2.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建议是( )A.各少数民族都服从汉族的领导B.各民族一律平等C.由汉族同化其他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统一D.按照各民族人数多少排定地位次序3.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④我国各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5.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 )A.特别行政区的自治B.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的自治C.少数民族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的自治D.类似联邦制式的自治6.我国人口特别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位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21·世纪*教育网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C.人民当家作主是包括我国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在内的当家作主D.少数民族人民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7.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9.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占我国人口的8%的55个少数民族本应选代表360人左右,并保证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从实际上看,少数民族代表达409名,占代表总额的13.69%。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时在政治上坚持 的原则和政策。( )www-2-1-cnjy-com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共同发展10.2015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4周年。西藏解放64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1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表明我国( )2-1-c-n-j-y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②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不可分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表所示内容,表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21*cnjy*com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表:地区名称成立时间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西部大开发 D.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13.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和睦共处的秘诀在于( )A.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各不相同C.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D.相互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14.我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份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云南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15.全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自治区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2·1·c·n·j·y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材料二: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西藏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解放?2015年是西藏解放多少周年?(2)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索朗顿珠一家的变化谈谈你的感想。17.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援疆干部,爸爸在新疆,小明常常在网上浏览与新疆相关的信息。信息一:全国人民与新疆各族人民心连心。新一轮支援新疆发展建设的大幕开启,按照中央的部署,浙江省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21教育网(1)材料一说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什么?信息二:考虑到新疆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自治区将新疆少数民族公民的结婚年龄变通为男不得早于20岁,女不得早于18岁。21cnjy.com(2)结合信息二,谈谈我们应怎样承担起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信息三:在工作期间,小林的爸爸拜访了当地的牧民家庭。说起今天的生活,牧民努尔一家有说不完的话。(3)从以下四个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新疆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原因有哪些?对话内容原因爷爷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①爸爸没有汉族兄弟的援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②妈妈我们牧民自己管理内部事务,主人翁意识更强了③努尔我们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这两天还接到了国外的订单呢④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至17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共有2987名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21·cn·jy·com材料二: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西藏将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凡是在西藏自治区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均能享受这一政策,在民办或其他部门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也可享受等额财政补贴。【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材料三:2011年12月5日,国家民委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来源:21cnj*y.co*m】(1)材料一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原则?(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各说明了什么?(3)结合材料说说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BBCBCDCAC1112131415BADBA二、非选择题:18.(1)民族平等原则。(2)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上采取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材料三说明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上,国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①经济方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文化方面: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④社会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件28张PPT。 这首歌表达了中华儿女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回顾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知识梳理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及特点(1)构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居住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2)特点: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中国的民族分布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回顾大杂居,小聚居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提出时间:新中国筹建时。(2)内容: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民族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1947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如今,由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构成的自治地区,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64%。阅 读 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实行情况: 由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构成的自治地区,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64%。(4)意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使各族人民平等地享受着同样的政治权力,成为我国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石。如在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解放,西藏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②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平等与民族和谐的保证,促进了各民族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同心同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明确规定: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体现民族平等。珞巴族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总人口只有3 000多人,远低于《选举法》规定的选举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人数。但珞巴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也选出了自己的代表。 十八大少数民族党员代表249名,比十七大时增加了7名,占11%;43个少数民族有代表,比十七大时增加了1个民族。易错点睛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明这些地区不受中央政府的领导吗?不是。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的。各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机关,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必须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贯彻执行。各民族自治区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运用中国行政区划图,回顾七年级所学内容,讨论一下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并说出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名称。除此之外,还有哪几类民族自治地区?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西部的边疆地区。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除省级民族自治区之外,还有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旗等民族自治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想一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怎样的意义?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区制宜、因民族制宜,从而促进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全面支持 1.各民族共同发展(1)六十多年来,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2)国家推出各种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各省市、各部门也提供无私援助,推动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沿边开放战略,到不断加大的边境贸易促进政策,再到“兴边富民”行动……曾经的边缘地区正逐步成为如今的开放前沿。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全国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自治区,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图6-37 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2.国家积极扶持少数民族文化(1)独特的文化承载着少数民族发展繁荣的历史血脉,构成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如《格萨尔》史诗、水族水书、蒙古族长调民歌等。(2)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推广上,国家采取的积极措施使许多少数民族文化重放光彩。图6-38 维吾尔族群众表演木卡姆 新中国成立前,被称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的木卡姆艺术濒于灭绝。而今,它不仅在新疆全区广泛传唱,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位擅长演奏木卡姆的民间老艺人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国家拿出专门经费对民间艺人进行补贴,这样的荣誉和幸福是过去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结合以上描述,从多个角度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发展。此外,你还能举出哪些方面的实例?例如,教育的进步、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等等。可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归纳。资料1 云南省是我国民族自治州县最多的省份。早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筹建的时候,傣族、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就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民族团结的愿望。“我们要像糯米粑粑一样团结得不可分开。”“中国是一个碗,我们都是里面平等的水,一个离不开一个。”资料2 “天上星星数不清,阿尼帕一家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含辛茹苦收养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10个孤儿的故事广为传唱。加上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和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年逾七旬的老人和她的大家庭,人口已达180多人,来自6个民族。 结合历史与现实情况。分析民族团结对维护国家统一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前提和保障;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持边疆的稳定等。 根据资料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说说各族人民是如何团结、和睦相处的。 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中进行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等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在宗教界进行“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四个维护”教育,宣传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相互支持,团结奋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的做法及重要意义 (1)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2)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4)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并向有关部门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积极建言献策。(5)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勇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要点探究1.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第三课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1)从历史传统看,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2)从现实条件看,我国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2.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 据统计,1959年到2013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由1.74亿元跃升至807.67亿元。另外,2013年西藏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2561元,增速首次排全国第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增速排全国第二。300万西藏各族人民正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农牧民免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僧尼养老保险、孕前优生免费健康体检、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同时,全区88.7%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新居,173万人的安全饮水和67万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课外拓展西藏的变化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课堂小结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构成;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使各族人民平等地享受着同样的政治权利,成为我国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基石含义:作用:在民族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3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练习).doc 6.3 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课件).ppt 【经典中国 辉煌60年】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flv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flv 爱我中华.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