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尊重他人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尊重他人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姓名 学号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到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对个人、对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盲人小高的事例,引发学生对于社会上的残疾人和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尊重,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尊重的思考。 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教 学 分 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尊重他人的四个做法 难点:践行尊重,生活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尊重他人。本课的课标依据主要是在“我与他人和集体”层面,即其中第二部分“在集体中成长”中的“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等相关内容,主要是教会学生尊重他人是社会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尊重要怎样做,懂得尊重对社会和谐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正要融入社会,学习如何进入社会,学习与人打交道,学习这一课的尊重将对他们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2、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很强,但对于如何尊重他人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因在行为中难以做到尊重他人,而产生交往危机,影响自身身心及学习发展。 3、学生们对尊重话题有一定基本的理解,基本懂得尊重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认同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教学方法 及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举例,让同学看到尊重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通过创设情景,探究如何解决小高的困扰,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有关在社会交往中如何做到尊重,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有效备课,分析教材,理清课本逻辑关系,确立课题以及确立教学目标。搜集相关素材和资料,并进行一定的串连。分析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
2分钟 3分钟 3分钟 5分钟 2分钟 5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2分钟 4分钟 3分钟 3分钟 3分钟 2分钟 新课导入 在教师说完上课,学生起立向老师鞠躬后,向同学“为什么当老师对你们说起立的时候你们会自觉站起来向老师鞠躬呢?” 预设学生回答“是对老师的一种尊敬和敬意”或者“因为从小就是这样教的,养成习惯了。”如果学生回答后者,则再次追问“为什么从小就教育你们要这样做呢”,从而引出这是一种对教师的尊重行为。 接着,感谢同学们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也现场向同学回敬一个鞠躬以表示尊重。 最后,通过“同学们看,尊重别人你也会收获别人的尊重,尊重是交往的起点,让我们开启本课的内容,学习尊重他人相关知识。”过渡。 新课讲授 4.1.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述两张图片分别描绘了什么情景?” “图一描绘了喂环卫工人送水。图二描绘了女士不将垃圾扔到隔壁的垃圾桶,反而故意仍在地上,高傲要求环卫工人过来扫地。” 向同学提问面对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同学们都有何感受。 预设学生回答“图一感受到了对环卫工人的尊重,是文明的行为;图二感受到的是对环卫工人的不尊重,是缺乏素质,没有教养的行为。” 教师总结, 行为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同学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请同学一起来回忆一下,生活中有遇到类似的不尊重的行为吗?比如ppt上列举的,或者受到尊重的事情。请两位同学起来分享,并谈谈当时的感受。 教师总结,当不被尊重时,内心是很难受的,当被尊重时,内心往往感到温暖和喜悦。下面再通过观看公益短片,加深尊重对个人的意义的理解。 观看公益片时,请同学观察他们心境前后的变化。 观看完毕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在不被尊重前与被尊重后是怎样的一个心境变化,从自卑、沮丧、难受到被接纳被尊重的尊重、满足感等等….都反映出尊重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尊重对个人的重要意义其实是有理论依据的,向同学展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向同学补充知识的同时,让他们了解尊重是一项重要的个人需求,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从上述部分中,也能看出来:受到别人的尊重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相反,得不到尊重与认可,往往出现不好的心理体验。因此,在日常与人的交往中,就应下意识地尊重别人。 尊重除了对个人有重要意义,对社会生活也有着重要意义。展示邻里互不体谅互不尊重的例子,(王某孩子打扰张先生母亲休息,王某不听劝说仍放任孩子跑跳,张先生无奈之下决定用震楼器以噪制噪…邻里关系难堪。)与学生一起探讨尊重于社会生活的意义。 请同学思考,王某与张先生的什么行为导致最终的结果。(王某——半夜放任孩子跑跳,多次劝说无果,张某——以噪制噪,激化矛盾)。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不谅解,最终归纳出不尊重会使人际关系恶化,增加双方的隔阂和摩擦,使社会生活矛盾化。 展示社区调解过后,双方握手言和,学会尊重,这起纠纷得到了妥善解决。归纳得出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程度, 总结:“孟子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更加尊重你。尊重是相互的,就像老师尊重同学们,同学们也会对老师回以尊重,尊重让我们这一集体形成互敬互爱的关系,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人能够学会尊重他人,我们社会将会更文明更和谐。”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尊重他人的意义,知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那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接下来就进入第二目的内容:尊重从我做起。一起学习如何尊重他人。 首先向同学介绍一名人物:小高。 带领同学们简单地了解小高的基本情况:视障人士、搬入社区、却遇到了了出行困难和面临歧视两个困扰。接着请同学们作为社区的志愿者,为小高同志解决困扰,帮助他顺利地融入新社区。 在讲解“出行困难”这一困扰之前,请同学们上台玩一个游戏,从中体会盲人出行的困难和无助。 请两位参与了游戏的同学谈谈感受。 预设被蒙住眼睛的同学回答:很害怕,没有安全感和方向感。 预设作为指导的同学回答:感受到他行走很艰难,需要不断地去关注他的一举一动,正确地引导他。 引出社会生活中盲人出行其实是很需要帮助的,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盲人往往要依靠盲道和导盲犬。 但我们社会上在盲道基本看不到盲人,并不是因为盲人群体小,而是因为(引出下文) 社会上众多盲人和小高不愿走盲道的原因都是因为盲道很“忙”。列举出几个关于盲道的不文明的现象,暴露社会上对盲人出行需求不重视的现象。 过渡:盲道行不通了,小高很是苦恼,但刚刚同学们也提到除了盲道还有导盲犬呀,于是他斥巨资购入了一条导盲犬,本以外那样就能够出行无忧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通过观看视频“导盲犬被拒绝上公共交通”,看出导盲犬屡次被拒,盲人的出行感受不被理解。 表明上述视频中司机的做法是不对的,这不仅仅是不尊重人的形为,还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展示法律条例的内容: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国家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 表明只要工作人员检验合格,导盲犬是可以上车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导盲犬的接纳程度是比较低的。 知识点: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学会换位思考。 提问同学们面对以上有关盲道以及导盲犬的现象,你作为社区志愿者该如何去解决,与前后的同学进行讨论,讨论时间为1分钟。 预设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能回答出清理盲道、呼吁社会接纳导盲犬,向相关部门提议完善无障碍设施,积极去帮助他。。。 学生回答不出的则教师作为补充。 从学生的回答能体现出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和学会换位思考这两个知识点。对同学提出的意见表示赞扬和肯定。 知识点:3、4、平等待人、学会欣赏他人 过渡:出行的困扰算得到解决办法了,但别忘他还有第二个困扰,那就是“受到歧视”的困扰。 指出小高搬来社区后时常能听到社区居民对他说“你就是个没有用的残疾人,老想着做什么事情呀”的情况;此外当小高走在路上总感觉有异样的目光盯着他,并对他议论纷纷,这让小高很不好受,他觉得他只是患有眼疾,不该低人一等。 面对居民以上这些看法,该怎么拉近居民与小高的关系呢?(预设学生回答开展社区活动和游戏) 最终,社区志愿者决定通过组织社区活动,拉近他们的距离…… 小高有着比他人强的声音定位和辨别能力,因此他在活动中大放光彩,赢得了居民们的喝彩。不仅如此,他能分辨出各类鸟的声音,因此他与社区养鸟的大爷打成一片。在相处与游戏中,社区居民们渐渐发现了小高身上的优点,积极地去赞扬他,这让小高感到很高兴。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即便我们身上存在着不足,但同样也有着优点,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积极地去肯定和赞扬他人; 通过小高前前后后的事件之后,社区居民们学会了尊重,最终,小高顺利地融入了社区,社区又变得融洽了起来。 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讲完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升华:尊重源自内心的关心和尊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老师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对待社会上的残疾人,还是陌生人,亦或是对待日常生活中交往接触的人,都能做到尊重他人,尊重从我做起,让尊重成为社会的风尚,让社会变得更加文明融洽。 下课之前给大家留下一个课后作业“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该尊重什么呢?” 请同学在作业本上写下他们的看法和感受,不少于300字。 学生思考、集体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图的内容,并用言语描绘出来 同学能看图回答,思考行为背后体现的内在修养。 同学回忆,并分享身边遇到的或者遭受的不被尊重的事情,谈谈当时的感受. 同学认真观看,加深理解。 同学与教师归纳出心境的变化 认真听讲。 认真看例子,在教师指引下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学生能回答出,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双方都没有尊重对方。 通过和解后的结果,同学能吸收到尊重对于社会生活的良好影响。 学生能基本了解情况 学生踊跃参与活动。 学生回答出真实感受,不论是参与游戏的同学还是在台下观望的同学都能感受到盲人出行的困难。 同学认真观看并引起思考共鸣。 学生产生深刻共鸣。 吸收知识 学生踊跃思考,积极回答 学生认真思考 提出尊重教育、开展游戏和社区活动等方案。 学生有所感悟,并做好笔记。 同学与教师一同进行小结 学生课后认真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 让学生思考方才自己的行为,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课堂上。 用贴近社会生活日常的漫画,有利于学生理解思考。选择了两幅都与对待环卫工人有关的、却截然不同的行为,更能反映出个人素质、修养层面的不同。 总结归纳出知识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有话可说,同时让同学意识到,身边很多无意识的事情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尊重他人会对别人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学生反思和加深日常交往中要尊重他人。 加深尊重对个人的意义的理解。 反映出尊重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尊重他人作一个理论支持,同时总结上两部分内容,总结推出知识点。 了解到尊重对个人的意义之后,通过邻里矛盾的例子来讲述尊重对社会生活也有重要意义。 分析结果的成因,加深理解,不尊重会使社会生活矛盾激化。 总结归纳,得出知识点:尊重使社会生活融洽。 同时回应开头同学向老师鞠躬的事例,作小小的升华,同时为第一目内容画下一个句号。 简单过渡,从意识上要尊重他人,到第二目的“怎么做”。 将学生带入设定好的情境中,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从游戏中切实感受到盲人出行的情况。让同学们意识到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体会盲人出行的困难。 揭示社会中不文明现象。引起学生共鸣。 引发学生对这类不文明社会现象的思考。 给学生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让同学知道,法律使切实保障盲人的权益的。 学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给学生落实尊重他人的观念。 举出居民的错误看法和观念,为下文解决问题做铺垫。 表明尊重他人还需要做到欣赏他人;通过小高最终融入社区的结果,让同学们清楚尊重他人能够使社会和谐,因此在社会生活中要做到尊重他人。 小结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升华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尊重是要发自内心的,无论是对待残疾人还是陌生人还是日常生活中相处的人,都要尊重他们。 引导学生不仅仅是要尊重他人,还应尊重其他的事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前半部分案例较散,连贯性不强。 只讲解了尊重他人,没有扩展谈谈还应该尊重什么,只能作为课后作业引导同学思考。 教师讲解较多,不利于学生思考,且导致课堂氛围较沉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