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课题 5.4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时 1课时
设计者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时间
学习分析 1.课程要求 1.了解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2.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3.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 4.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教材解读 本节是八年级第五章第四节内容,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及密度概念已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密度测量方法,及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不久,对于物理学科中的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还没有熟练掌握,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都还较弱,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作用,引导、指导要恰当,及时激励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时要层层推进、步步讨论、设计、实施才能有条有理的、顺其自然地完成本节课的教与学任务。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 2、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 3、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
达成评价 1、能在课上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2、能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利用密度知识进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 难点:不同物质的体积或质量与密度之间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天平及砝码、烧杯、量筒、细线、计算器等 学生:预习学案
(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活动一:金牌是否是纯金的?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的视频,问同学们想不想得到金牌,然后拿出一块镀金的明晃晃的金牌,说明这块“金牌”要颁发给这节课表现最好的那位同学。 【学生发问】这块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教师活动】如何鉴别这块奖牌是不是纯金的呢 相信学完这节课,同学们都会成为这方面的高手。 用学生熟悉且又感兴趣的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体现“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感知物理就在生活中。
新课教学 构建新知 进行新课 活动二:常见物质的密度 【教师活动】要应用密度知识,我们必须了解知道一些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已经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让我们一同来看看。 【学生活动】请阅读课本P96~97的常见固体、液体、气体密度表,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提问】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吗 【学生回答】同种物质的密度在状态不变时是一定的,若状态改变则密度改变。 【教师提问】在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中,哪种物质的密度最大 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固体密度最大的是铂,为21.5×103 kg/m3;液体密度最大的是汞,其大小为13.6×103 kg/m3;气体密度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其大小为1.98 kg/m3。 【教师提问】有没有密度相同的物质 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有,如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同,其大小为0.8×103 kg/m3。 【学生活动】通过查密度表,回答:纯水的密度是多少 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ρ水=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 000千克。 通过学生自己分析,激发探究的激情。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对现象进行思考提出问题。
知识应用 巩固提升 活动三: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师提问】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来判断刚才的奖牌是不是纯金的 说出你的方案。 【学生回答】分别测出奖牌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奖牌的密度,跟金的密度对比,由此判断是不是纯金的。 【教师总结】为了应用方便,密度公式可以变换为或,这三个公式可以分别用来求物体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教师补充】它们的单位必须统一,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体积的单位必须是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才是千克每立方米。而质量的单位是克时,体积的单位就必须是立方厘米,密度的单位才能为克每立方厘米。 【例题】 小丽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是272 g,石块的密度是 2.72x103 kg/m3。 【详解】[1]天平刻度盘上,每大格为1g,每小格为0.2g,读数为2.2g,两个砝码分别为20g、5g,则石块的质量为m=20g+5g+2.2g=27.2g [2]石块放入量筒前读数为30mL,放入后读数为40mL, 则石块的体积为V=40mL-30mL=10mL 则石块的密度为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采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 收获感悟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对有疑惑的地方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课后习题 实践作业:用测量密度的方法判断铅球的材质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对密度的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完密度知识后进行的,对于密度表达式的推导这一问题是相当困难的。再加上这学期学习的主要是力学内容,本身对于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就是难点,中考时最怕的压轴大题也是纯字母的推证题。 通过探究得出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探究能力和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节课中我们力求做到: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利用问题层层引导学生,引领感悟物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