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2.2 声音的特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学情分析 学生本学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学生的物理思维才刚起步,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发声体自身特点等,学生知道,但也容易混淆。引导学生先悟后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但必须渗透物理思维——深度思考、分析能力,渗透物理习惯——认真、细心,渗透物理情感——抗挫与合作能力。
教学 目标 物理观念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科学态度 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音叉、系有细线的乒乓球、铁架台等
教学环节 备注
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不同人演唱的歌曲,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思考:他们发出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新课教学 音调 通过上面的例子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问题: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的高低呢?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1.实验探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请同学们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声音的高低,并注意观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1)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 慢及声音的特点。 (2)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现象: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声音粗。 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跟频率有关。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2到p33页有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教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总结:(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二、响度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也可以说是强弱的差异。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做响度,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 猜想:响度与所用力的大小有关,根据是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就越响。 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 实验器材: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 方案1:取一塑料尺,让其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另一端,改变所用力的大小,观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方案2: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用不同的力敲鼓时,通过鼓所发出声音的不同,观察碎纸屑振动起来的高度。 方案3:课本上图1.3-4所示的实验,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然后将发声的音叉靠近小球,观察小球被弹起的距离。 消除学生对用力大小是声音大小因素的误区,说明所用力的大小只是外因,物体声音的大小在其内部看来,决定于其振动的幅度。 结论:我们把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手机调到合适的音量播放音乐,从讲台走到教室后面再走回讲台,问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结论: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三、音色 如果声音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都相同,这两个声音就是一样的吗? 多媒体展示 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曲子,听起来一样吗? 观看声波的录像。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有别于其他声音的特殊因素)。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四、三种典型的乐器 先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张紧程度有关,弦越紧,音调越高。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4、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乐器。
小组阅读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小结 音调:定义 影响因素 超声波、次声波 响度:定义 影响因素 音色:定义 影响因素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2)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音调低。 (3)大多数人听力范围:20Hz到20000Hz。 (4)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5)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有振幅决定。 1、振幅: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就做振幅 2、影响响度的因素: (1)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2)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三、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