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二年级上册3.12《我们小点儿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3.12《我们小点儿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我们小点儿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在公共场所说话要小点儿声,这是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有教养的行为。
道德修养:懂得在公共场所要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尽量不打扰他人。
责任意识:在公共场所能自觉调低音量,养成小声说话的好习惯,初步树立遵守公共生活规则的意识。
话题二 “这里也要小点儿声”教学反思:
课前体验,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
安静的环境能够保证图书馆和医院正常的公共秩序,更有利于安静地学习和身心健康的恢复。
认识警示标志,寻找警示标志出现在什么场所的过程,也是让学生知道在哪些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的过程。同时,以图书馆和医院这两个学生熟悉的场合为例,让学生感受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患者康复,有利于人们正常活动,从而产生对公共场合应低声说话、保持安静的认同
目前这个教学环节,教师依然是在讲教材和完成教材上内容的设计,有纸上谈兵的感觉,尚未回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教师要思考本节课如何能有效改进学生自己生活习惯与状态。
在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我们会有意识地减小自己说话的音量。而在没有警示标志的公共场所,我们依然要保持安静,这才是真正尊重别人的文明行为。
品德教育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当学生由课本情景,联想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不文明现象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我们小声说话 为什么 让学生记录下来,制作成卡,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在将来的生活中,学生进入更多的公共场所时,就会有意识地降低音量。
《声音》是对本课内容的扩展与深化,让学生模仿绘本语言说说安静聆听会有哪些意外收获,感受静能生慧,体会安静的力量,进一步激发他们在公共场所乐意保持安静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