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金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一、null(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1.“门前流水尚能西! ”是苏轼坦荡旷达的胸襟;“捐躯赴国难, ”是曹植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快走踏清秋。”是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城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 ”来解读。3.经典名著中不乏奇人,施耐庵的《 》(填作品名)中,花荣射箭技术令人赞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 (填人名)神机妙算,被称为“智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苏七块的 (填人物本领)堪称绝活。【答案】1.休将白发唱黄鸡;视死忽如归;何当金络脑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3.《水浒传》;诸葛亮;医术【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作品的人物形象;《水浒传》【解析】【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休、络。故答案为:休将白发唱黄鸡视死忽如归何当金络脑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则、通。故答案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3.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浒、诸葛。故答案为:《水浒传》诸葛亮医术(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读句子,写词语。4.这片山地到处都是 luǒ lù 的岩石,根本无处cáng shēn 。5.在今晚的yàn hui 上,你就不要再tiāo ti 小明了。6.他用tāng chi 搅了搅 nóng chóu 的粥。【答案】4.裸露;藏身5.宴会;挑剔6.汤匙;浓稠【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解析】【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4.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本题注意“裸”的书写。故答案为:裸露藏身5.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本题注意“宴“剔”的书写。故答案为:宴会挑剔6.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本题注意“汤匙”的书写。故答案为:汤匙浓稠 7.(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提防/沙堤 簌簌/天籁之音 强颜欢笑/强词夺理B.籍贯/蕴藉 记载/载歌载舞 当仁不让/锐不可当C.窒息/停滞 推崇/鬼鬼祟祟 肆无忌惮/殚精竭虑D.着陆/着火 悄悄/悄无声息 鬼使神差/差强人意【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A.dī/dī,sù/lài,qiǎng/qiǎng。B.jí/jiè,zǎi/zài,dāng/dāng。C.zhì/zhì,chóng/suì,dàn/dān。D.zhuó/zháo,qiāo/qiǎo,chāi/chā。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8.(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用字完全正确( )A.夕阳、落叶,萧瑟悲凉的秋景总带给人无限伤感,远在异乡的游子见此情景,更觉孤急。B.微风徐徐吹来,躺在锦锈似的草原,和身在草棉棉处寻梦去。C.藏匿在山区的歹徒,经过警方多日的循线追查,终于被逮捕归案了。D.教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们拥带的对象。【答案】C【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A.有误,“孤急”的“急”应为“寂”;B.有误,“草棉棉”的“棉棉”应为“绵绵”;C.正确;D.有误,“拥带”的“带”应为“戴”。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错别字,大多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许多形声字、形近字等造成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正确书写。9.(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句子引号中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青少年应学会“料理”自己。/当孩子幼小时,父母必须“料理”他们生活上大小的事情。B.他“踌躇”许久,仍无法下决定。/他昂首阔步,“踌躇”满志。C.窗外一朵绽开的茶花,在绵绵细雨中,格外显得楚楚“可怜”。/他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真是“可怜”D.他思想古板,令人暗笑他的“迁”。/门前有座大山,出入之“迁”造成许多不便。【答案】A【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A.相同,两个“料理”都是照顾的意思。B.不同,前句中的“踌躇”指犹豫不决,后句中的“踌躇”指从容自得的样子。C.不同,前句中的“可怜”指可爱,后句中的“可怜”指值得怜悯。D.不同,前句中的“迂”指见解和行为不合时宜,不切实际;后句中的“迂”指曲折、绕弯。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10.(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日常用语中,常会用动物特性表达特殊含义之词,以下用法正确的是( )A.小王好几次跟我约在高铁站见面,却把我“放鸽子”,真让人很难再相信他。B.德培总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朋友劝他应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老当个“三脚猫”。C.小惠个性坚强,虽屡遭挫折也不轻易认输,有“铁公鸡”的性格。D.你想在云端科技方面走在各家企业前端,确保“地头蛇”的地位,必须不断精进努力。【答案】A【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A.正确;B.有误,“三脚猫”指做事技艺不精,形容水平不高,粗浅;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也比喻新奇罕见的事物。不符合语境。C.有误,“铁公鸡”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不符合语境。D.有误,“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也用来比喻本地有一定能力的人物。不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11.(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期坚持锻炼能有效缓解食欲不振、情绪焦躁、睡眠质量差及免疫力低下等问题。B.时时刻刻自我反省反思,才能使我们拥有更璀璨的未来。C.放下手机,来一局桌游吧!让我们再次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度。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答案】C【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A.有误,搭配不当,可把“缓解”改为“解决”;B.有误,缺主语,可把“才能使我们拥有更璀璨的未来”改为“我们才能拥有更璀璨的未来”;C.正确;D.有误,重复赘余,可去掉“切忌”或“不要”。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过了元旦,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运用与本句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13.男孩对同学们说,过去他对同学们不好,现在他后悔了。(改直接引语)14.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我们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 ,而是 ;理想不是 ,而是 。(仿写句子使之成为排比句)【答案】12.喘息之间小女孩就跑到五十米开外。13.男孩对同学们说:“过去我对你们不好,现在我后悔了。”14.葱茏的绿洲;一片需要我们去开垦荒漠;绘就的画卷;一张需要我们去描绘的白纸【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套用式仿写;夸张【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仿写句子。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2)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直接引语就是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把别人的原话放在引号里,引号里面的就是直接引语。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1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仿写句子。“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仿写的句子恰当地使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即可。故答案为:喘息之间小女孩就跑到五十米开外。13.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解答时,在“说”后面加上冒号和上引号,将两个“他”改为“我”,在句末句号后面加上下引号即可。故答案为:男孩对同学们说:“过去我对你们不好,现在我后悔了。”1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理想不是……,而是……”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故答案为: 葱茏的绿洲 一片需要我们去开垦荒漠 绘就的画卷 一张需要我们去描绘的白纸(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师旷①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②独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灶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燃。③安:怎么,哪。④熟与:表比较。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⑤昧:昏暗。15.在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shǎo hǎo B.shǎo hào C.shào hǎo D.shào hào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1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 ”这句话的意思。18.关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B.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C.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D.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答案】15.D16.盲 臣 / 安 敢 / 戏其君乎!17.点燃蜡烛照明,与摸黑走路哪个好呢?18.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2)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参考译文:晋国的晋平公(皇上)问乐师师旷(字子野,人名)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干嘛不点燃火炬呢?”平公说:“做臣子怎么能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炬的光亮。’点亮了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15.本题考查识字认字。少(shào)而好(hào)学。故答案为:D。16.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句意: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故答案为:盲 臣 / 安 敢 / 戏其君乎!17.本题考查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炳烛,点燃蜡烛;熟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故答案为:点燃蜡烛照明,与摸黑走路哪个好呢?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三个比喻句,把“少年喜欢学习“比作“初升的太阳”;把“中年喜欢学习“比作“正午的太阳“;把“晚年喜欢学习“比作“点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告诉晋平公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容易接受理解。故答案为:B。(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用好汉字,写好汉字,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怀素写字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③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漆:把涂料涂在器物止。材料二: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当地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共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九州”“大地”“海内”“天涯”“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材料三: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没有完成识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了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中。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 70%-80%。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19.想要了解汉字的特点,需要重点阅读(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20.阅读材料一,下面加点的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贫无纸可书(书籍)B.以蕉叶供挥洒(以为)C.盘板皆穿(都)21.阅读材料三,这段话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B.许多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规定要求。C.人们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22.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十分刻苦勤奋。B.材料二中的“中华”“九州”“大地”都是“中国”的旧称。C.材料三说明了大多数的小学生汉字书写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23.某社区准备开展“汉字书写大赛”活动,请你帮忙写几句宣传语(告诉人们活动的目的,让更多的人参加活动)。【答案】19.B20.C21.C22.A23. 点燃写字激情,共建书香社会。【知识点】词义理解;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新闻、材料类;中心论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把握。本题是关于“汉字”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二题考查理解字词;第三题考查材料的观点;第四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五题考查语言表达。(2)本题考查理解字义。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3)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重要的信息;合理地概括信息;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5)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1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把握。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写的是怀素勤学苦练书法的事,材料二介绍了汉字的特点,材料三说明了人们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想要了解汉字的特点,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二。故答案为:B。20.本题考查理解字义。A.有误,句意:贫穷没有纸来书写。书:书写;B.有误,句意: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以:用;故答案为:C。21.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由句子“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可知,人们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故答案为:C。2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B.有误,“大地”不是中国的旧称。C.有误,原文是“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没有占到大多数。故答案为:A。2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体现对汉字书写的宣传、号召即可。故答案为:点燃写字激情,共建书香社会。(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粽子里的乡愁①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③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漫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年时节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④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棕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担着富贵粽,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德积福,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⑤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 ”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⑥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棕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棕子给她后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⑦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起玩,我教你认宇。”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就跑了。⑧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⑨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那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的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喜欢过乞丐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⑩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2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门庭若市: ②琐琐屑屑: 25.短文以“粽子”为线素,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 ”详写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 26.“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7.读短文的第④—⑧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乞丐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再填表。情感变化 吃惊 变化原因 28.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24.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形容细小而繁多25.吃粽子;送粽子;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26.“呆呆地”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27.轻视;同情;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28.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知识点】词义理解;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3)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以“粽子”为线索,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吃粽子”,详写了“送粽子”,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2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结合“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分析,“门庭若市”意思是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②结合“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分析,“琐琐屑屑”形容细小而繁多。故答案为: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②形容细小而繁多。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短文以“粽子”为线索,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吃粽子”,详写了“送粽子”,这样写的好处是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故答案为:吃粽子 ;送粽子 ; 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26.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呆呆”的意思是一边愣着,不知所措,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故答案为:“呆呆地”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起玩,我教你认字’”分析,文中作者对乞丐的情感是轻视——吃惊一一同情。结合“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分析,变化的原因是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故答案为: 轻视 ; 同情 ;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最后一段和第一段内容可知,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了中心,“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故答案为: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29.(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习作表达“烟火气” 本义指“烧煮食物的气味”。进入 2023 年之后,超市商场人流如潮,各行各业生意红火,家家户户生活甜蜜,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因此,“烟火气”也被网络机构评为2023年开年热词,用来形容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活。请你选择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一写你生活中的“烟火气”,题目自拟。要求:①语句通顺,叙述清楚,感情真挚;②书写规范,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500字。【答案】生活中的烟火气 清晨六点半,闹铃一响,晚了吧 我十万火急地拿着早饭和包便下了楼。忙碌的一天就此展开……我在车上狼吞虎咽地嚼着面包准备去补课,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在人民医院门口等红绿灯时我瞥见来来往往的路人,一个个都行色匆匆,我兀自被那个身影吸引。红色的帽子,橘色的背心,深色的打底衫,他,是一个朴素的环卫工人。他提着扫帚在医院门口的路上清洁着,六十多岁的他耐着高温酷暑,每天早起扫地。来来往往的人群应该早已习惯了这般常态,没有人注意他的存在。就在这时,一个五六十岁的爷爷推着装满了食物水果的电动车,步子艰难地走过去,大概是病人的家属送东西来的,我想着。转眼,他就停在一个小台阶处,好像在用力得往上推车,可车却纹丝不动,他在那儿停滞了几秒后,穿着橘色一幅的那个老人出现在画面里,只见他放下扫帚,伸出了那双黝黑干涩的手扶了把摇摇欲坠的东西,另一只手搭在车尾用了把劲儿推着,那个推车的老 爷爷回过头来笑望着他,露出一排牙来,车子便轻松地推了上去,环卫工人望了眼路旁黑压压一片的电动车,忙扫视周围寻找着空地,是在帮他寻车位吧 我暗想着。没错!那位环卫工人指着一个方向张着嘴在说什么似的,那位爷爷便立即跟了上去,停好了车。随后,那位爷爷转过身来,举起手跟他打着招呼表示谢意,他摇着头,好心地忙着拎那些繁重的东西,时不时还抢着拎对方手上的袋子,互相推着,有说有笑地走向医院,这时的画面顿生暖意。形同陌路的两人便开始有了交集。那团橘色的出现,短短几秒足以温暖我心。不起眼,有温度,大概这就是人间烟火。绿灯亮了,车子开动,缓缓离去,人间烟火的出现让这城市的一隅变得如此温暖,如此美丽!这让我不觉想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尘世功名利最讨凡人喜”。【知识点】材料作文【解析】【分析】 本题为材料题作文。材料可以提炼“烟火气”的话题。“烟火气”用来形容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活。回顾2023年的生活,想想哪些事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烟火气”,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1 / 1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金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一、null(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根据课内外阅读填空。1.“门前流水尚能西! ”是苏轼坦荡旷达的胸襟;“捐躯赴国难, ”是曹植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快走踏清秋。”是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领城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可以用《周易》中的 ”来解读。3.经典名著中不乏奇人,施耐庵的《 》(填作品名)中,花荣射箭技术令人赞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 (填人名)神机妙算,被称为“智绝”: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苏七块的 (填人物本领)堪称绝活。(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读句子,写词语。4.这片山地到处都是 luǒ lù 的岩石,根本无处cáng shēn 。5.在今晚的yàn hui 上,你就不要再tiāo ti 小明了。6.他用tāng chi 搅了搅 nóng chóu 的粥。7.(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提防/沙堤 簌簌/天籁之音 强颜欢笑/强词夺理B.籍贯/蕴藉 记载/载歌载舞 当仁不让/锐不可当C.窒息/停滞 推崇/鬼鬼祟祟 肆无忌惮/殚精竭虑D.着陆/着火 悄悄/悄无声息 鬼使神差/差强人意8.(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用字完全正确( )A.夕阳、落叶,萧瑟悲凉的秋景总带给人无限伤感,远在异乡的游子见此情景,更觉孤急。B.微风徐徐吹来,躺在锦锈似的草原,和身在草棉棉处寻梦去。C.藏匿在山区的歹徒,经过警方多日的循线追查,终于被逮捕归案了。D.教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们拥带的对象。9.(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句子引号中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青少年应学会“料理”自己。/当孩子幼小时,父母必须“料理”他们生活上大小的事情。B.他“踌躇”许久,仍无法下决定。/他昂首阔步,“踌躇”满志。C.窗外一朵绽开的茶花,在绵绵细雨中,格外显得楚楚“可怜”。/他在车祸中失去一条腿,真是“可怜”D.他思想古板,令人暗笑他的“迁”。/门前有座大山,出入之“迁”造成许多不便。10.(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日常用语中,常会用动物特性表达特殊含义之词,以下用法正确的是( )A.小王好几次跟我约在高铁站见面,却把我“放鸽子”,真让人很难再相信他。B.德培总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朋友劝他应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老当个“三脚猫”。C.小惠个性坚强,虽屡遭挫折也不轻易认输,有“铁公鸡”的性格。D.你想在云端科技方面走在各家企业前端,确保“地头蛇”的地位,必须不断精进努力。11.(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长期坚持锻炼能有效缓解食欲不振、情绪焦躁、睡眠质量差及免疫力低下等问题。B.时时刻刻自我反省反思,才能使我们拥有更璀璨的未来。C.放下手机,来一局桌游吧!让我们再次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度。D.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2.过了元旦,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运用与本句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13.男孩对同学们说,过去他对同学们不好,现在他后悔了。(改直接引语)14.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需要我们去播种的种子;理想不是 ,而是 ;理想不是 ,而是 。(仿写句子使之成为排比句)(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师旷①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②独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灶之明,孰与④昧⑤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燃。③安:怎么,哪。④熟与:表比较。两者相比,询问哪个更甚。⑤昧:昏暗。15.在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shǎo hǎo B.shǎo hào C.shào hǎo D.shào hào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盲 臣 安 敢 戏 其 君 乎 1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 ”这句话的意思。18.关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B.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小时候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C.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D.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用好汉字,写好汉字,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怀素写字怀素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③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漆:把涂料涂在器物止。材料二: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当地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共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九州”“大地”“海内”“天涯”“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材料三: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没有完成识字任务的中小学生也加入了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的大军中。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 70%-80%。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19.想要了解汉字的特点,需要重点阅读(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20.阅读材料一,下面加点的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贫无纸可书(书籍)B.以蕉叶供挥洒(以为)C.盘板皆穿(都)21.阅读材料三,这段话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B.许多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规定要求。C.人们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22.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十分刻苦勤奋。B.材料二中的“中华”“九州”“大地”都是“中国”的旧称。C.材料三说明了大多数的小学生汉字书写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23.某社区准备开展“汉字书写大赛”活动,请你帮忙写几句宣传语(告诉人们活动的目的,让更多的人参加活动)。(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粽子里的乡愁①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③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漫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年时节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④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棕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担着富贵粽,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德积福,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⑤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 ”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⑥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棕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棕子给她后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⑦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起玩,我教你认宇。”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就跑了。⑧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⑨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那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的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喜欢过乞丐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⑩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2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门庭若市: ②琐琐屑屑: 25.短文以“粽子”为线素,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 ”详写了“ ”,这样写的好处是: 26.“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7.读短文的第④—⑧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乞丐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再填表。情感变化 吃惊 变化原因 28.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9.(2023七上·武穴开学考)习作表达“烟火气” 本义指“烧煮食物的气味”。进入 2023 年之后,超市商场人流如潮,各行各业生意红火,家家户户生活甜蜜,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到处都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因此,“烟火气”也被网络机构评为2023年开年热词,用来形容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活。请你选择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一写你生活中的“烟火气”,题目自拟。要求:①语句通顺,叙述清楚,感情真挚;②书写规范,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500字。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休将白发唱黄鸡;视死忽如归;何当金络脑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3.《水浒传》;诸葛亮;医术【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作品的人物形象;《水浒传》【解析】【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1.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休、络。故答案为:休将白发唱黄鸡视死忽如归何当金络脑2.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则、通。故答案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3.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浒、诸葛。故答案为:《水浒传》诸葛亮医术【答案】4.裸露;藏身5.宴会;挑剔6.汤匙;浓稠【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解析】【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4.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本题注意“裸”的书写。故答案为:裸露藏身5.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本题注意“宴“剔”的书写。故答案为:宴会挑剔6.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本题注意“汤匙”的书写。故答案为:汤匙浓稠 7.【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A.dī/dī,sù/lài,qiǎng/qiǎng。B.jí/jiè,zǎi/zài,dāng/dāng。C.zhì/zhì,chóng/suì,dàn/dān。D.zhuó/zháo,qiāo/qiǎo,chāi/chā。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8.【答案】C【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A.有误,“孤急”的“急”应为“寂”;B.有误,“草棉棉”的“棉棉”应为“绵绵”;C.正确;D.有误,“拥带”的“带”应为“戴”。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错别字,大多是因为汉字中存在着许多形声字、形近字等造成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正确书写。9.【答案】A【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A.相同,两个“料理”都是照顾的意思。B.不同,前句中的“踌躇”指犹豫不决,后句中的“踌躇”指从容自得的样子。C.不同,前句中的“可怜”指可爱,后句中的“可怜”指值得怜悯。D.不同,前句中的“迂”指见解和行为不合时宜,不切实际;后句中的“迂”指曲折、绕弯。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10.【答案】A【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A.正确;B.有误,“三脚猫”指做事技艺不精,形容水平不高,粗浅;比喻对各种技艺略知皮毛的人,也比喻新奇罕见的事物。不符合语境。C.有误,“铁公鸡”形容生活中小气,吝啬,一毛不拔的人。不符合语境。D.有误,“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也用来比喻本地有一定能力的人物。不符合语境。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11.【答案】C【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A.有误,搭配不当,可把“缓解”改为“解决”;B.有误,缺主语,可把“才能使我们拥有更璀璨的未来”改为“我们才能拥有更璀璨的未来”;C.正确;D.有误,重复赘余,可去掉“切忌”或“不要”。故答案为:C【点评】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答案】12.喘息之间小女孩就跑到五十米开外。13.男孩对同学们说:“过去我对你们不好,现在我后悔了。”14.葱茏的绿洲;一片需要我们去开垦荒漠;绘就的画卷;一张需要我们去描绘的白纸【知识点】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套用式仿写;夸张【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仿写句子。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2)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直接引语就是直接引用别人的原话,把别人的原话放在引号里,引号里面的就是直接引语。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用句式时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具体包括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开放式、对联式。1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仿写句子。“春节眨眼就到了啊”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仿写的句子恰当地使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即可。故答案为:喘息之间小女孩就跑到五十米开外。13.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解答时,在“说”后面加上冒号和上引号,将两个“他”改为“我”,在句末句号后面加上下引号即可。故答案为:男孩对同学们说:“过去我对你们不好,现在我后悔了。”1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是“理想不是……,而是……”的形式,仿写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故答案为: 葱茏的绿洲 一片需要我们去开垦荒漠 绘就的画卷 一张需要我们去描绘的白纸【答案】15.D16.盲 臣 / 安 敢 / 戏其君乎!17.点燃蜡烛照明,与摸黑走路哪个好呢?18.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解析】【点评】(1) 此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主要考查生僻字、多音字、易读错的字、形似字。多音字可以根据意项判断读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记忆,多读、多训练。(2)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参考译文:晋国的晋平公(皇上)问乐师师旷(字子野,人名)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说:“干嘛不点燃火炬呢?”平公说:“做臣子怎么能戏弄他的君王呢?”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炬的光亮。’点亮了火炬照明,和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15.本题考查识字认字。少(shào)而好(hào)学。故答案为:D。16.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句意:我这个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故答案为:盲 臣 / 安 敢 / 戏其君乎!17.本题考查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炳烛,点燃蜡烛;熟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故答案为:点燃蜡烛照明,与摸黑走路哪个好呢?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三个比喻句,把“少年喜欢学习“比作“初升的太阳”;把“中年喜欢学习“比作“正午的太阳“;把“晚年喜欢学习“比作“点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来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来告诉晋平公学习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容易接受理解。故答案为:B。【答案】19.B20.C21.C22.A23. 点燃写字激情,共建书香社会。【知识点】词义理解;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新闻、材料类;中心论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把握。本题是关于“汉字”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二题考查理解字词;第三题考查材料的观点;第四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五题考查语言表达。(2)本题考查理解字义。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3)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重要的信息;合理地概括信息;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5)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这类题,首先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语文素养进行创意解读;最后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1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把握。读三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写的是怀素勤学苦练书法的事,材料二介绍了汉字的特点,材料三说明了人们书写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想要了解汉字的特点,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二。故答案为:B。20.本题考查理解字义。A.有误,句意:贫穷没有纸来书写。书:书写;B.有误,句意: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以:用;故答案为:C。21.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把握。由句子“有关部门对不同人群进行测试,要求每人写出‘我虽然工作在风光旖旎的地方,却很寂寞,所以我要跳槽’这句话。结果,写不出或写错‘旖旎’两个字的占95%,‘寂’字占54%,‘寞’字占65%‘槽’字占70%;书写潦草的约占70%。上海的一份汉字书写调查显示,年轻人写钢笔字不规范的占70%-80%。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可知,人们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故答案为:C。2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B.有误,“大地”不是中国的旧称。C.有误,原文是“41%的小学生汉字书写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没有占到大多数。故答案为:A。2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体现对汉字书写的宣传、号召即可。故答案为:点燃写字激情,共建书香社会。【答案】24.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形容细小而繁多25.吃粽子;送粽子;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26.“呆呆地”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27.轻视;同情;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28.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知识点】词义理解;记叙性散文;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3)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以“粽子”为线索,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吃粽子”,详写了“送粽子”,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2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①结合“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分析,“门庭若市”意思是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②结合“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分析,“琐琐屑屑”形容细小而繁多。故答案为: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②形容细小而繁多。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短文以“粽子”为线索,有条理地写了三件生活往事,其中略写了“包粽子”和“吃粽子”,详写了“送粽子”,这样写的好处是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故答案为:吃粽子 ;送粽子 ; 有详有略,更好地表达了“我”对母亲、故乡的怀念。26.本题考查词语表达效果分析。“呆呆”的意思是一边愣着,不知所措,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故答案为:“呆呆地”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也因小女孩的话陷入沉思,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富有同情心。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起玩,我教你认字’”分析,文中作者对乞丐的情感是轻视——吃惊一一同情。结合“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分析,变化的原因是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故答案为: 轻视 ; 同情 ;母亲的话改变了“我”,她引导“我”学会善意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幸者,同时也在教育“我”要学会惜福,懂得感恩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最后一段和第一段内容可知,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了中心,“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故答案为: 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故乡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惆怅之情。29.【答案】生活中的烟火气 清晨六点半,闹铃一响,晚了吧 我十万火急地拿着早饭和包便下了楼。忙碌的一天就此展开……我在车上狼吞虎咽地嚼着面包准备去补课,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在人民医院门口等红绿灯时我瞥见来来往往的路人,一个个都行色匆匆,我兀自被那个身影吸引。红色的帽子,橘色的背心,深色的打底衫,他,是一个朴素的环卫工人。他提着扫帚在医院门口的路上清洁着,六十多岁的他耐着高温酷暑,每天早起扫地。来来往往的人群应该早已习惯了这般常态,没有人注意他的存在。就在这时,一个五六十岁的爷爷推着装满了食物水果的电动车,步子艰难地走过去,大概是病人的家属送东西来的,我想着。转眼,他就停在一个小台阶处,好像在用力得往上推车,可车却纹丝不动,他在那儿停滞了几秒后,穿着橘色一幅的那个老人出现在画面里,只见他放下扫帚,伸出了那双黝黑干涩的手扶了把摇摇欲坠的东西,另一只手搭在车尾用了把劲儿推着,那个推车的老 爷爷回过头来笑望着他,露出一排牙来,车子便轻松地推了上去,环卫工人望了眼路旁黑压压一片的电动车,忙扫视周围寻找着空地,是在帮他寻车位吧 我暗想着。没错!那位环卫工人指着一个方向张着嘴在说什么似的,那位爷爷便立即跟了上去,停好了车。随后,那位爷爷转过身来,举起手跟他打着招呼表示谢意,他摇着头,好心地忙着拎那些繁重的东西,时不时还抢着拎对方手上的袋子,互相推着,有说有笑地走向医院,这时的画面顿生暖意。形同陌路的两人便开始有了交集。那团橘色的出现,短短几秒足以温暖我心。不起眼,有温度,大概这就是人间烟火。绿灯亮了,车子开动,缓缓离去,人间烟火的出现让这城市的一隅变得如此温暖,如此美丽!这让我不觉想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尘世功名利最讨凡人喜”。【知识点】材料作文【解析】【分析】 本题为材料题作文。材料可以提炼“烟火气”的话题。“烟火气”用来形容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活。回顾2023年的生活,想想哪些事让你感受到生活中的“烟火气”,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写什么,都要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中的侧重点一定要抓准。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联系材料,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金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金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