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课件+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6.4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练习)
一、选择题: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所适用的范围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少数民族地区 D.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2.“一国两制”构想出台的历史背景包括( )
①历史原因造成了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存在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③不断发展的中国已经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实力
④由于历史原因,三地的情况比较复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应用于(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城市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4.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
A.主权归属不同 B.外交政策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5.回归后的香港,发生变化的是(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生活方式
6.嘉兴有一位著名大师——金庸。他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历史意义有(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②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向世界显示了中国已经是超级大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8.香港、澳门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末回归祖国的原因有( )
①英、葡两国慑于中国军事力量的雄厚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③香港、澳门两地的租期已到
④“一国两制”基本国策为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9.澳门回归十年来,生产总值由472.87亿澳门元增加到1718.67亿澳门元;到2009年底,政府财政储备是1999年的四十多倍。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 ②澳门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中央人民政府对澳门的支持 ④澳门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隔的历史事件有( )
①戚继光抗倭 ②中日甲午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1.“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指日可待
12.大陆与台湾之间直接“三通”的实施( )
①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③开创了两岸交往新时代 ④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大陆熊猫“团团”和“圆圆”已适应了台湾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实现两岸人民真正“团圆”的政治基础是( )21教育网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全面实现直接“三通”
14.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国家性质,主要是因为(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我国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C.特别行政区有自治权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
15.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
材料二:1997年6月30日晚,十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那时的天安门广场,华灯流光溢彩,人如海,歌如潮。在距离1997年7月1日O时只有10秒钟的时候,群众已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他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
材料三: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它标志着……O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21cnjy.com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是指什么?
(2)英国国旗的缓缓降落标志着什么?
(3)材料二、三反映了在不同地点的中华儿女表现出的相同情绪,这说明了什么?
1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至1998年,全国共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www.21-cn-jy.com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2·1·c·n·j·y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谈谈你的认识。
18.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
(1)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3)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4)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子哪一年?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5)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6)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7)写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D
D
B
A
B
B
D
B
11
12
13
14
15
B
C
C
B
C
二、非选择题:
16.
(1)改革开放以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解决香港问题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8.
(1)郑成功。
(2)《马关条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
(4)1949年。
(5)一国两制。
(6)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7)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认识: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等等。(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课件34张PPT。情景导入思考:1. 这首诗歌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2.“就在今天… …”中的今天指哪一天?
3. 香港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呢? 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以怎样的构想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政府逐步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中。港澳相继回归祖国与回归后的繁荣稳定,不仅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也对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积极影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实践 1.“一国两制”的提出(1)背景:20世纪80年代前后,推进祖国的完全统一被提上议事日程。(2)目的:为维护国家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3)提出:邓小平从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4)含义: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都保持长期不变。一国两制一国一个中国两制大陆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原则、前提与基础)(主体)出发点/依据:维护国家和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历史和现实的实际出发。图6-39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专程为香港问题访华,并坚持过去的条约仍然有效。会谈中,邓小平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是可以讨论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又提出主权换治权,即由英国继续管理香港的说法,遭到邓小平的严正驳斥。2.香港和澳门回归图6-40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6-41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 界香港岛九龙1860《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香港问题由来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现任香港特別行政区行政首长 梁振英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澳门问题由来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3.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持续发展(1)方针:“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2)表现:①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走上了同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②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首次将香港和澳门纳入国家发展的蓝图。③今天的香港和澳门,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有序发展,民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稳定,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事实证明: “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图6-42 璀璨香港图6-43 澳门回归后的部分经济指标资料1 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但是,走在街头,似乎又都没有改变:城市越来越大,东西交融的文化没有变;游客越来越多,而舒适、闲淡的生活没有变。有人说,改变,意味着进步与成长;不变,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尊重。
资料2 在香港和澳门,很多人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历程:回归前,他们“背靠世界,面向内地”;回归后,他们“背靠内地,面向国际”。不变: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香港和澳门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制度等并未发生变化,同时,港澳地区稳定的社会秩序也不会发生变化。结合以上资料,谈谈你对香港和澳门“变”与“不变”的看法。变: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实现了“港人治港”“澳人治澳”,人们在心理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物质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方面感受到了进步和发展,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香港和澳门的发展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内地的帮助。◎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意义? 议一议◎我们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1.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事,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2.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范例。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3.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最根本原因)易错点睛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是完全自治。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错误。 以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例,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如自行选举产生行政长官,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但它并不是完全的自治,特别行政区无权行使外交、宣战、媾和等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完全由自己选出的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即“港人治港”,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表现,但需要在中央的领导下进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对台方针的提出(1)原因: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古代台湾与大陆联系:三国孙权隋朝隋炀帝元朝明末清初1662年郑成功清朝台湾自古就是中国
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上面的资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近代台湾的有关史实1)1895年 《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台湾2)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3)1949年 国民党败退台湾,人为地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本质区别?港澳问题是殖民侵占,是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实质是国家主权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国家内部事务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容外国干涉。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海峡两岸的交往: 自1987年开始,随着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两岸经济、贸易和文化交往日益频繁。特别是直接“三通”开启后,两岸人民的联系更密切、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2)认识: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有助于台湾同胞加深对“一国两制”内涵的了解,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中国的完全统一早日实现。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民间团体 — 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自1993年4月起,两会进行多次会谈,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图6-44 海峡会会长汪道涵(左)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第一次会谈图6-45 2005年,两岸领导人时隔60年后首次会晤。图6-46 两岸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不能实现:阻碍/不利因素——岛内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你觉得两岸未来一定能实现统一吗?能实现:有利因素——集思广益◎有利因素? 1)历史角度:
2)发展角度:
3)现实角度:
4)政策角度:
5)法律角度:
6)外交角度: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最根本)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为之提供成功的范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一个中国”的原则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公认 国民党元老、早年追随孙中山的于右任于1949年移居台湾,他的结发妻子和女儿留在家乡。于右任身居要职,却与家人天各一方,晚年回首往事时,他不禁黯然神伤。1962年1月,于右任在病故前写了一首诗,发出盼望两岸早日统一的呼声,是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真实写照。阅 读 卡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望大陆咫尺天涯 于右任的故事和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于右任的故事和诗句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其诗《望大陆》深藏了刻骨铭心的切身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的渴望与追求。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 愁 资料1 2008年12月15日,中断60年之久的海峡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和通商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两岸真正进入一日生活圈。
资料2 一位深受大陆歌迷喜爱的台湾歌手,长年往返两岸三地。在首次体验两岸直航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太多青春岁月都浪费在转机上…… 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给两岸人民的交往与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便利:使两岸的往来更加便捷,了解更加深入;扩大了两岸的交流领域,使联系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将使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层次的提高和领域的拓展,推动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图6-47 两岸开通空运直航影响:将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拓展两岸民众的共同利益,强化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两岸之间全方位、多领域的大交流和大发展。第四课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不做有损国格、不利于祖国统一的事,敢于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反对“台独”。
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打好基础,为祖国繁荣富强作贡献。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坚决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方针和立场,大力宣传“一国两制”政策。 青少年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些什么?“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课堂小结“一国两制”
的提出“一国两制”
的实践台湾问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都保持长期不变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出者:邓小平含义:香港回归澳门回归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回归后的发展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频繁“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台湾的影响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