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节 《夯实法治基础》【自主学习】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的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2.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重要性)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_________,保障人们依法享有的______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个人)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________,是实现强国富民的___________,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社会)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_______。(国际)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________。(民族)⑤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___________。(人类)P44引言3.良法与善治(1)良法的标准:①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___________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何为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________利益的最大化。二.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行动指南、总目标、基本要求。①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和重要_____。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________和行动指南。②总目标: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治体系,建设______________法治国家。③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建设法治中国?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______群众的_______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_______,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_______________,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______者、自觉_______者和坚定______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机统一。【课堂检测】1.(2022·南充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讲话和演讲中,善于用“中国风格”话语表达方式,引经据典、融情于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平“语”近人。下列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体现法治思想的是( )①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②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④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近些年,“全面依法治国”“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等词组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法治,是因为( )①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④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谋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司法机关应独立行使立法权③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④每一位公民都要成为法治的自觉遵守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22湖北】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己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5.人民网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于2月初正式上线,这是人民网连续22年开展全国“两会”调查。网友可通过多渠道进入调查页面,选择最关心的热词并填写调查问卷。此举体现了党和政府( )①科学立法,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③始终代表最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 ④致力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道德与法治老师出谜题:某国家机关它“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人的出生、上学、就业、结婚、年老都要与它打交道。下列属于该国家机关的职责的是(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领导立法7.(2022·福建中考)福建某地检察院联合教育局,聘任多名中小学生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法治小助理”,承担校园法治教育宣传员和监督员的职责。该举措有利于( )①引导学生学法知法守法 ②鼓励学生参与法治实践③提高青少年的执法能力 ④加强青少年的司法保护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2·荆州中考)“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是明代政治改革家张居正提出的观点。意思是说,大凡国家大事,制定法令条例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他的这一观点对我国当今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律有效实施②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效,建设法治中国③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④法律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共29张PPT)社会热点新闻回顾:9月18日,贵阳中院一审判决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一审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今年8月25日,黄女士推着婴儿车在楼下散步,路过电梯厅附近斜坡时,一只未灭的烟头从天而降。她马上检查,孩子一直哭泣,后来在孩子脖子上发现烟头烫痕,“孩子用自己的脖子把烟头掐灭的……”据了解,警方事后对事发单元楼的所有住户进行了采血调查,并与烟头上的DNA进行了比对,最后成功锁定了扔烟头的嫌疑人。请大家结合所学法律知识及本课主题,对以上两则新闻进行点评。法治保障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4.1 夯实法治基础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新教材)【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法治观念】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健全人格】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责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我国的法治进程教学难点: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1法治的含义。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法治的要求?3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行动指南、总目标、基本要求。4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花提前预习教材P44—50,关注以下问题。怎样建设法治中国?501选 择 法 治 道 路结合下图,思考:什么是法治?它的作用有哪些?了解“法治”:整治网络直播治理校园欺凌监管食品安全维护交通秩序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处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公民)选择法治道路:《中国宪法》《美国宪法》《德国民法典》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近代的艰辛探索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选择法治道路: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党领导人民走上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封建专制(“人治”)2.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重要性)笔记整理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个人)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社会)③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民族)⑤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人类)P44引言《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思考:(1)这些法律是“良法”吗?什么样的法律能称之为“良法”?(2)为什么有了法律规范,电信诈骗还会发生?(3)有了良好的法律就是法治了吗?《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课堂探究:良法与善治结合实际,畅所欲言什么是“良法”?良法(三个判断标准)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了解“良法”: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课堂探究:良法与善治8月15日至16日,中国公安部、泰国警察总署、缅甸警察总部、老挝公安部在泰国清迈联合举行针对本区域赌诈及衍生的人口贩运、绑架、非法拘禁等犯罪的专项合作打击行动启动会。8月26日,又有5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在仰光国际机场由缅甸警方移交给中国警方工作组押解回国。至此,在四天时间内共24名电诈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张某也被解救,于9月5日回国。通过以上新闻,思考:良法与善治的关系?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良法善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法治的要求?笔记整理人治思维与法治思维的区别人 治 法 治基础 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 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特点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表现 “国王即法律” “朕即法律” 强调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影响造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推动社会有序发展知识拓展影响 造成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推动社会有序发展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02描 绘 法 治 蓝 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16字方针1982现行宪法通过1997《民法典》公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0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82002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12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20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首次单独把法治建设作为专章论述、专门部署202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中23次提到了“法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本课所学,思考:以上新闻材料说明了什么?法治与全面依法治国: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蓝图:①地位:②总目标:③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严格执法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行动指南、总目标、基本要求。笔记整理知识巩固:知识辨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只有人人参与的法治,才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说一说:以下表述分别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何种要求?举例: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X法》举例:行政机关(政府),如公安交警……举例:法院审理案件、检察院……举例:公民学法、守法,普及法律知识……知识巩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我国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党委提出→政治协商→人大审议通过→政府执行”的法定程序,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笔记整理(1)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维护法律尊严,学会依法办事;(2)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3)依法行使监督建议权,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中学生能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什么力量?知识拓展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法治的含义和要求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法治要求实行善治法治进程绘就中国法治新蓝图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知识梳理:1.近些年,“全面依法治国”“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等词组频繁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法治,是因为( )①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公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②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④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谋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司法机关应独立行使立法权③各级人大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④每一位公民都要成为法治的自觉遵守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C课堂检测3.【2022湖北】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己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4.人民网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于2月初正式上线,这是人民网连续22年开展全国“两会”调查。网友可通过多渠道进入调查页面,选择最关心的热词并填写调查问卷。此举体现了党和政府( )①科学立法,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 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③始终代表最广大公民的根本利益 ④致力于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夯实法治基础》.pptx 4.1《夯实法治基础》学案.docx 全面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mp4 法治与全面依法治国.mp4 良法善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