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题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 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口号、经过、结果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知道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少年要弘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家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时间、口号、经过、结果)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
课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温故 知新 教师提前进入课堂展示复习任务: 新文化运动(时间、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口号、阵地、内容、评价)教师走动,观察学生背诵复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提前进入课堂,根据老师提示进行课前背诵,温故知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有问题寻求教师帮助。
二、 新课 导入 青年节起源于中国的五四运动,后来在1939年的五四运动周年纪念的时候,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生了解青年节的由来,通过五四青年节引入新课学习。
三、 解读 目标 教师展示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简要解说任务要求,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开始做任务。
四、 讲授 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 任务: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展示材料: 材料一:(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伟大的中国革命》 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独裁,且军阀混战不断,阶级矛盾尖锐。 材料二: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阶级基础。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2.导火索 任务: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展示材料:巴黎和会关于德国在山东权利的规定: (1)德国在山东胶州的各项权利、所有权、特别权利,……都让与日本。 (2)德国在青岛至济南铁路所得的各项权利,连同用矿权、开采权,一并让与日本。 (3)德国在胶州的一切动产与不动产,无偿归日本所有。 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权利全部转让给了日本。 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概况(五四运动前期概况) 任务:观看视频,结合课本62页,完成以下问题: 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爆发》 展示图片:《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五四运动中,首先觉醒的是青年学生?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P60 【材料研读】 展示材料: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 外争主权: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反帝) 内除国贼: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反封建)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概况(五四运动后期概况) 任务:阅读教材63页,完成下表: 思考: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中方: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 外方: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2.结果 任务:阅读教材P63,结合图片说说五四运动的结果。 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三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免职令 拒签和约的报道 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 这是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意义 任务:小组合作,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 意义(2)五四运动具有革命性,进步性与广泛性。 材料三: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意义(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材料四: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说,这个革命“已经不是旧的、完全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 义的社会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无产阶级参加领导或领导的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l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毛泽东——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意义(4)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历史解释】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此之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时期,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 任务: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践行五四精神? 展示材料: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如何践行“五四”精神?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之前所学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 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找出五四运动的基本信息,标注勾画课本。 学生结合之前所学思考五四运动中为何首先觉醒的是青年学生。 阅读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学生自主学习,找出五四运动后期概况,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片,找出五四运动的结果,标注课本。 小组合作,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结合教师补充讲解,加深对五四运动意义的理解。 学生结合新旧民主主义的对比,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 掌握五四精神,说说如何践行五四精神。
五、 课堂 小结 小结 利用板书,带领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再次标注重难点,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 学生跟随教师引导进行复习总结,并且尝试自己总结回顾。
六、 当堂 检测 利用几个选择进行当堂检测,查询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1.(2023·湖南株洲·7)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提到:“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的情景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新文化运动期间 2.(2023·甘肃金昌·11)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
A.艰苦奋斗 B.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3.(2023·四川南充·5)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中“它”指(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限时训练,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寻求教师、同学帮助,自我提升。
目标达成评价: 学生能说出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导火索、时间、中心、主力、口号、结果、性质、意义); 能结合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反思改进: 本节课内容容量不大,线索也很清晰,但是五四运动是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学生除了知道历史事件本身的基本史实外,更要理解它的重大意义。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也是共产党史上的重大事件,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