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探究专题训练
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起来了,这说明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逐渐变小直到不能听到声音,并由此可得到结论:   。
2.如图所示,小明与小芳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通话时,传声的介质主要是    (填“固体”、“液体”、“气体”)。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3.如图所示为声速测量仪的实验装置图及其使用说明书,根据使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
使用说明书:
1.甲、乙为声信号采集器。
2.用小槌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差,单位为秒(s)。
(1)若铜铃放置在甲、乙的中点,即s1=s2,启动声音发生器,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s。
(2)把声速测量仪放置于某液体中,将声音发生器移至甲、乙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启动声音发生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01s,已知s1=0.4m,s2=1.8m,则声音在该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小明调整甲、乙间距为34cm,再将铜铃放到乙的右边距离乙20cm处,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敲击铜铃,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s。增大铜铃到乙的距离,显示屏的示数    (变大/变小/不变)。
4.如图所示,小华用钢尺做“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的实验。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    。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    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   。
(3)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4)把(1)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    不同。
(5)以上实验运用的物理探究方法叫    ,下列实验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填字母)。
A.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B.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5.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    的振动引起的。小强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靠    传到耳朵里的。
(2)吹    (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如果用小棒来敲击这些瓶子,   (填序号)瓶时,音调最高。
(3)小强同学使用不同的力气对着A瓶子吹气,他听到的声音    和    是相同的,他所用的力气越大,听到声音的    就越大。
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如表所列10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110 0.76
B 铜 60 0.89 G 钢 ▲ 1.02
C 铜 60 1.00 H 尼龙 90 1.02
D 铜 90 0.76 I 尼龙 110 1.02
E 铜 110 1.00 J 铜 90 ▲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能/不能)。
(2)小华又选用其中三根琴弦验证了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请填出表格中的G、J两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分别为    和    ;
(3)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琴弦来完成实验较合理。理由:   。
7.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从而得出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
(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    (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
(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
8.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音叉、机械闹钟)你不选另一种声源的原因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8米 10米 6米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9.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用实验进行探究。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   。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
10.在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中,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复上面的实验。
(1)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A.使音叉停止振动
B.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   。
(2)假如在月球表面上做这个实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会看
到乒乓球被弹开,但是却听不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3)图甲、乙、丙是敲击音叉,使其发出不同响度或音调时所得到的声音波形图,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甲、乙声音的   相同,甲、丙声音的   相同(均选填“音调”“响度”)。
11.小田做了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渐    (选填“减小”、“增大”或“不变”),若瓶内已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如图乙所示,小明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看到小纸片跳动的幅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声音的响度与    (选填“振幅”或“频率”)有关。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得更    (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这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    (选填“幅度”或“频率”)有关。
(4)如图丁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音叉的振动被放大,这里运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选填“类比法”或“转换法”)。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大。
(5)如图戊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    可以传声。
(6)如图己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
12.如图所示是某班物理兴趣小组成员探究声现象的一些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该同学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    。
(2)(乙)图中,两个同学拍手后发现鱼儿惊慌地游动,说明液体能    。
(3)(丙)图中,当不断地抽气时,真空罩中闹钟声音在逐渐地减弱,说明    。
(4)(丁)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5)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同时声音也会影响人类的生活,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扬声器纸盆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第二章《声现象》实验探究专题训练答案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固体;用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阻碍了声波的传播;不能;
3.0;1400;0.001;不变;
4.频率;幅度(或振幅);慢;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的振动频率低于20Hz,人耳听不到;音色;控制变量法;A;
5.空气柱;空气;G;频率;A;音调;音色;响度;
6.琴弦长短;能;90;1.02;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
7.响度;真空不能传声;低;次声波;快;高;
8.机械闹钟;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B;泡沫,衣服,锡箔纸;
9.长度;a;b;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A;B;
10.B;大;真空不能传声;响度;音调;
11.减小;真空;变大;振幅;慢;频率;转换法;响度;空气;能量;
12.传播声音;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色;响度;振动;空气;声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