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大联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届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高三9月大联考历史试卷
高三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石器时代晚期,牛梁河文化基葬遗址出土的有随葬镯环类佩饰、随葬镯环与动物形玉及复
杂造型玉佩三类且呈现不同组合方式,并与墓葬形制、规模及位置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这
说明牛梁河文化时期
A开始出现等级分化
B.阶级社会发展迅速
C.国家权力趋于集中
D.礼器制度逐渐形成
2.“觚”是行礼所用的酒器。春秋后期,不少诸侯国将觚下方的方形棱角改为圆形,这样既增加
了容量,又更加便于制作(如图1、图2所示)。后世文人却大多认为这一“改进”是“为政不得
其道”“君臣父子各失其本分诸义”的写照。这说明,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变化
圈1方形躯(仿西周平期形制)
图2国形能(春秋战国之际)
A助长了民间的奢靡风气
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C.揭开了礼前乐坏的序幕
D.得益于铸造技术的进步
3.东汉时期,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学,其家族“四世三公”(四代人中均有人官至三公):世传
孟氏《易学的汝南袁氏,也在四代人出了五位三公级别的重臣。这可印证东汉时期
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B.选官标准发生异变
C.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豪强地主开始崛起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24-54C,
4.表1所示的统治者的活动旨在
表1
政权
帝王活动
曹魏
曹玉即位后不久,就命尚书卫饥、缪袋草创纪传,修挥本朝史书
孙吴
孙权在太元元年(公元251年),令丁字,项峻撰著本朝史书
前地
刘聪命左回史公师或探《高祖本纪及《功臣传》
后赵
石粉命明楷、程机等摆起居注《赵书)等
A树立本朝法统地位
B.弘扬传统文化
C笼络天下文人士子
D.实现政治清明
5.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御史大夫李承嘉曾召集御史,贵备他们弹劾不禀告长官就是失礼。
监察御史萧至忠则回答说,御史台无长官,御史都是君主耳目,彼此侍奉君主,各自实能弹劾,
无需请示长官。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A.官僚内斗现象严重
B.社会等级秩序瓦解
C.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D.监察官员权力扩大
6.表2所示是唐代地方政府层级的变迁情况。这反映出唐代
表2
时间
内客
全国划为十道,每道派造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对州(每)县二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
级行政区进行监察
客宗景云二年(711年)
更巡察使等为按条使,并且将原来的差遣制支为常置制
设置十个节度使辖区,式通四夷之事,不与民玫:使采访使兼任您陟使,
室宗天宝年间(742一756年)
掌提者地方官吏的黜秽权
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并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道(方镇)州(郡)县三级制
肃宗乾元元年(758年)
渐渐成形
A.分权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
B.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与演变
C.地方行政机构沿袭前代传统
D.县作为基层机构权力稳定
7.北宋湖州乌程县浔溪村民徐三,“至秀州魏塘,为方氏佣耕”。安阳人制飞“尝为人佣耕”。南宋
时尚属边疆之地的四川茂州,当地之丁“半市人无月给,半有为夷人佣耕者”。据此可知,宋代
A.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B.雇佣关系已经普遍
C.社会分工日趋深化
D.边瓢地区得到开发
8.皇统五年(1145年),金熙宗诏令将女真,契丹人迁至关内,“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
田”,使其耕种谋生,若遇出军,给其钱米。内迁民户分布于燕山之南,淮陇之北,所居不在州
县,筑寨于村落间。这反映出金朝
A社会封建化进程加快
B.民族间差异逐渐消亡
C.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
D.全面借鉴宋朝的军制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
.24-5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