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2 古诗三首-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必备知识梳理与练习(部编版)基础评价1.读一读,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乃(nǎi něi)翁 临安邸(dǐ dī) 恃(chì shì)风雷己亥(hé hài) 抖擞(sǒu shǒu) 万马齐喑(yīn ān)2.下列加点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什么?(1)家祭无忘告乃翁( )(2)九州生气恃风雷( )(3)不拘一格降人才( )3.品析诗句,完成练习。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诗句中的“游人”指的是( )A.旅游的人们。B.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的南宋权贵。C.游泳的人。D.杭州的客人。(2)下列对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B.“熏”“醉”两个字用得精妙无比,把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C.诗人写这两句诗主要是为了描绘温暖的风儿吹得游客们如痴如醉,汴州的美景让他们错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杭州的景象。D.这两句诗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了朝廷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醉生梦死。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示儿》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2)《题临安邸》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愤以及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担忧。能力评价5.轻松阅读。(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公元763年(唐代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1)从诗歌题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满衣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4)《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题:__________。只是他们表达的角度不一样,《示儿》是通过作者的__________(情感)来表现的,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是通过作者的“__________”(情感)来表现的。(二)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生气( ) 九州( ) 恃( )喑( ) 万马齐喑( ) 究( )(3) 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 “万马” 、“天公” 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C.“万马齐喑究可哀” . -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参考答案1.nǎi dǐ shì hài sǒu yīn2.(1)祭祀 (2)依靠 (3)限制3.(1) B (2) C4.(1)宋 陆游 收复中原失地 (2)宋 林升 不思收复失地 国家命运5.(一)(1)略(2)捷报来得太突然 蓟北已收,战乱将息,颠沛流离的生活即将结束,喜极而泣(3)疾速飞驰 渴望归家 (4)爱国 悲 喜(二)(1)清 龚自珍 (2)生气勃勃的局面 中国 依靠 哑 比喻社会政局笔无生气 终究,毕竟 (3)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据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4)B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