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 年级 上 册教案备课序号:第 9节主备教师 备课组长执行教学 上课时间教学内容 5.1延续文化血脉 课 型 新授教学目标 1.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3.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难点 树立文化自信。教学模式 “一心二导三力”教学模式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课件、教材教 学 过 程 个性思考【故事导入】——故事提兴趣,学习更有趣 故事导学: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中国式浪漫” 开幕式当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秋分有丰收之意,也是丹桂飘香时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花是秋日“百花之首”,“蟾宫折桂”寓意学业有成、夺得头筹,杭州也将桂花作为市花。从运动员入场时激昂奏响欢迎仪式的“桂花鼓”,到主题曲唱响时场馆上空飘散而来的仿真桂花瓣,以及四处散发的桂花香芬……以花为媒,以丰收为意象,桂花元素贯穿开幕式始终,展现出东道主向亚洲发出的邀约与祝福。 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揭开神秘面纱,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刷屏”现场。东道主中国以绵延五千年的文化印记,向八方宾朋展现一场体育盛会如何牵手“中国式浪漫”,一个文明古国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彰显文化自信。本次亚运会开幕式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在运动员入场仪式上,展示国家姓名的花窗背景镶嵌着梅、兰、竹、菊图案,中心场地不时切换出梅、兰、竹、菊的精致刺绣样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常见题材,其也被称作“四君子”,是千古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风骨所在。以君子之风迎八方来客,为“同住亚细亚”的广阔胸怀添上生动注脚。 从亚洲运动会以上细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吧!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学习更有效 1.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必备知识清单 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2、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形成)? 4、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5、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及措施? 6、为什么要弘扬中华美德?(原因) 7、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特点及重要性? 8、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文化根 【教学故事一】——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一)中华文化的产生 教学活动一:幻灯片展示部分民族传统节日 望果节 盘王节 那达慕大会 教师总结: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小组合作探究: 想一想:你积累了哪些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的名句?(可以任选四个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教师点拨:示例如下幻灯片内容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 ③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端午节) ④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 教师总结: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及特点 教学活动二:材料呈现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它是绢本设色画,以大青绿设色,山势绵亘、视野开阔、构思奇巧,代表了宋代绘画的最高成就。 《富春山居图》则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代表作。它是纸本水墨画,描绘了初秋时节富春江两岸的秀丽风光,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达得淋漓尽致。整幅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 风雅:开幕式上安排了文人雅集的场面,从书法、绘画、点茶、焚香、篆刻、对弈、舞剑、吟诗等多个方面,彰显“风雅处处是平常”的江南生活美学。 研学总结: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形成: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内容:如文学方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等艺术方面----书法、绘画、舞蹈、京剧、黄梅戏等建筑与文化遗址方面----万里长城、秦始皇陵、故宫等。 特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故事二】——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思考问题:(1)你对前面列举的这些文化遗产价值有哪些了解 教师点拨:①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 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②文化遗产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 国主义情怀的最好教科书。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 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④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在于它是进行学术 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思考问题:(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教师点拨:不认同这种说法。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可,有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②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保护文化遗 产,有助于中华民族守望精神家园,铸魂强魄,凝心聚力。 说一说:什么是文化自信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从诗画江南到人文亚运……开幕式上的文化元素不仅彰显着中华文化自信,更激励人们继续擦亮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亚洲人民架起一座文化交流、心心相融的新桥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 研学总结:2.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研学总结:3.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及措施? 内涵: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重要性: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衰,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文化自信的措施: 国家: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公民:②学习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思考: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 三者一脉传承。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古”与“今”的关系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古”,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为中国文化之“今”。 这三种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种文化内涵不同,是中华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智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二、美德万年长 【教学故事三】——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故事研学: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囊萤映雪,负薪挂角,悬梁刺股,凿壁借光,以画地,韦编三绝,破釜沉舟,孔融分梨,樊哙闯宫,诸葛恪得驴,荆轲刺秦王,解铃还须系铃人,少年柳公权,硬汉子董宣,特殊遗嘱,玄奘取经,缇萦救父,季扎还愿,管鲍之交,暖不忘寒,明山宾卖牛,状元还乡,郑和灭海贼,金孝拾银,伯乐举贤,寇准罢宴,三遇恩师,别出心裁的赛马,钟隐拜师,毛遂自荐三顾茅庐、负荆请罪、曾子杀猪… 【小组合作】——互帮又互学,小组力量大 小组合作探究: 思考:(1)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教师总结:(1)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 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教师点拨:(2)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②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③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故事四】——故事呈案例,快乐好学习 故事研学: “金桂飘香”:引导员服装以雅贵的杭州市花桂花作为主视觉元素,向亚州各国运动员传达吉祥与友好之意 “钱塘之韵”:引导牌以古典方纹样结合工笔牡丹纹为形象基础创新应用先进数字3D打印技术设计镂空扇面形如钱塘江浪潮写意化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钱塘江潮的独特魅力。 研学总结:4.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树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意识。 ②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③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践行卡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坚持文化自信的原因、做法;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知识梳理】——学会思维法,知识全概括 【课堂训练】——掌握怎么样,我来试一试 1.《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使晦涩难懂的典籍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带动了“读典热潮”,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抵人心的力量。这体现出 ①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应坚定文化自信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流淌过五千年历史长河,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化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对此,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D )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 B. 中华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D. 只有抵制外来文化才能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 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天文知识与人文生活合一的文化技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目前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印证了( B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优秀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大力弘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文化自信文化强省) 材料一: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国际空间站,打破了西方大国的垄断。中国在自己的国际空间站中做到了所有操作界面按钮都是中文字的伟大成就。有国外的网友认为神舟系列的操作界面是英文才能算是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对于质疑,中国发言人在答复中说:“中国空间站官方文字、官方语言只有一种:中文。” 材料二:2022 年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24数到1,冬去春来,四季更替。中国人通过观天时万物总结的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中国人传统的勤劳智慧与生命哲学,以此倒计时,正是中国人的浪漫所在。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道德模范传承中华美德、体现时代精神。要引导人们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1)根据材料一,从中国发言人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请你将下列四幅图片所示节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为什么要传承中华美德? 【答案】(1)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国空间站使用汉字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空间站使用汉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中国人在自己的空间站使用中国汉字,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④中国在航天事业的成就,表明了我国在尖端技术领域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打破西方大国垄断,创造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 (2)清明、小暑、大雪、大寒。 (3)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②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③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④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繁杂,较为抽象,不容易理解,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华文化根,全方位地了解了中华文化,重点是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要结合史实和现实来理解,选择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意义;一个是美德万年长,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可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来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