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课件(共23张PPT)-《外科护理》同步教学(北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6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课件(共23张PPT)-《外科护理》同步教学(北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项目十三 腹部外科疾病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任务六
教学目标
掌握绞窄性肠梗阻的特点。
熟悉急性肠梗阻的分类。
了解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分类及病理。
能对急性肠梗阻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能对肠梗阻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病人关心爱护的思想。
培养学生病情观察能力、自主思维学习能力、病例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情景导入
对该病人的护理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该病人目前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问题是什么?
针对该病人目前的护理诊断/问题,应如何对其进行护理?
王先生,76岁。于两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腹痛,有恶心、无呕吐,无排便,排气明显减少。体检发现: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叩诊鼓音,肠鸣音2次/分。腹部X线示:中上腹部分肠管扩张,可见数个液平面,下腹部普遍密度增高。血常规示:WBC14.6*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76.7%。经检查诊断为肠梗阻。
概述
INTRODUCTION
肠梗阻是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急腹症。肠梗阻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还易导致全身性生理紊乱。
病因与分类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肠腔内堵塞;肠管外受压;肠壁病变。
动力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单纯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
其他分类
梗阻部位:高位肠梗阻和低位肠梗阻。
梗阻程度: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梗阻发展快慢: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
知识窗
KNOWLEDGE WINDOW
盲袢综合征
盲袢综合征(blind loop syndrome)是指小肠袢的内容物淤滞、细荫繁殖过多而造成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上有腹泻、营养吸收障碍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细胞贫血等表现。狭义的盲袢综合征是指肠管(特别是小肠)的端侧或侧侧吻合术后造成的盲袢,以及旷置肠管的残留肠袢所引起的吸收不良状态。广义的盲袢综合征还包括由于小肠结构或功能上的各种异常,使局部小肠段发生淤滞,以至于细菌繁殖过多而发生吸收不良。
CONTENT
目录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询问病人的身份信息资料,以及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吸烟嗜好、饮食习惯、个人卫生情况。发病前有无体位不当、饮食不当、饱餐后剧烈活动等诱因;既往有无习惯性便秘,有无腹部手术及外伤史,有无各种急慢性肠道疾病史及家族史等。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以及相关的用药情况,有无药物过敏史。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症状:
腹痛
机械性肠梗阻:阵发性剧烈腹痛
绞窄性肠梗阻:腹痛间隙期不断缩短或呈持续性剧烈腹痛
麻痹性肠梗阻:呈全腹持续性胀痛
呕吐
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低位肠梗阻:呕吐迟而少,呕吐物为粪样
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呈溢出性
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症状:
腹胀
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
低位肠梗阻:腹胀明显
麻痹性肠梗阻:均匀性全腹胀
绞窄性肠梗阻:腹胀不对称
停止排便、排气
见于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但梗阻早期、高位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可有多次少量的排气排便;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黏液样便。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单纯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麻痹性:见全腹膨隆
肠扭转:腹胀不对称

单纯性: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
绞窄性:固定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绞窄性:腹腔渗液,有移动性浊音。

机械性: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麻痹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体征:(1)腹部体征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早期:多无全身症状
晚期或绞窄性肠梗阻:引起脱水、休克和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体征:
(2)全身体征
护理评估

心理-社会状况
评估病人的心理情况,有无过度焦虑或恐惧,是否了解围术期的相关知识;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支持情况,对病人心理和经济的支持情况等。
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尿比重均升高。
绞窄性肠梗阻早期即出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
肠梗阻晚期出现血气分析和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影像学检查
肠梗阻发生4-6小时后,立位或侧位腹部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气液平面和胀气肠袢。
绞窄性肠梗阻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
护理评估

治疗要点
肠梗阻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治疗缺水、酸中毒、感染和休克。
非手术治疗
禁食禁饮、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给予生长抑素减少胃肠液分泌,酌情应用解痉剂、镇静剂
中医中药治疗、口服或胃肠道灌注植物油、针刺疗法等成
手术治疗
粘连松解术
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
肠切除吻合术
肠切开异物取出术
肠短路吻合术
肠造口或肠外置术
护理诊断
疼痛 与肠蠕动增强或肠壁缺血有关。
体液不足 与频繁呕吐、肠腔内大量积液、胃肠减压有关。
体温升高 与肠腔内细菌繁殖有关。
潜在并发症:腹腔感染、肠瘘、肠粘连等。
护理目标
病人腹痛减轻;水、电解质平衡得以维持,未发生酸碱失衡;体温正常;术后无发生并发症。
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01
饮食
02
胃肠减压
03
体位
04
肠道准备
10
病情观察
09
控制感染
08
记录出入量及合理输液
07
呕吐护理
06
解痉止痛
05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体位 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术后鼓励早期活动,以利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饮食 术后禁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进食后若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饮食。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若术后3-5日出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及剧痛时应怀疑切口感染
若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表现,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液体带粪臭味时,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
遵医嘱进行积极的全身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局部双套管负压引流
引流不畅或感染不能局限者需再次手术处理
护理措施 术后护理

健康指导
生活方式:饮食宜少食刺激性食物,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腹部受凉和饭后剧烈运动。
复诊指导:定期门诊随访,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护理评价
病人腹痛是否减轻。
水、电解质平衡是否得以维持,有无发生酸碱失衡。
体温是否正常。
术后有无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