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 教学设计
课题 5.2预防犯罪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法治教育”中的学习主题。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教材分析 本框《预防犯罪》则是整个第五课的第二节点,由“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目展开,引导学生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核心 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预防犯罪; 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防范意识,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健全人格:明辨是非,逐形成自我控制、约束不良行为的能力; 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做负责任的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 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观看视频:上海一初中2名13岁女生给全班同学投毒 2023年9月12日15时37分,上海浦东公安分局接报警称,下南路某中学有多名学生身体不适。 经初步调查,该校学生杨某某(女,13岁)与同班同学郑某某(女,13岁),于当日上午趁体育课期间返回教室,将具有清洁漂白作用的混合液倒入同班学生的水杯内,导致多名学生出现不适症状。 相关学生经送医治疗,均于当晚出院,现已恢复正常上课。目前,警方正会同教育部门开展进一步调查。 引入课题: 预防犯罪 材料阅读 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体会,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 (一)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PPT图片+材料呈现)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袭警罪、抢劫罪、危害公共安全罪、高空抛物罪…… 教师总结: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二)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殴打他人一定是犯罪吗?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喝酒开车一定是犯罪吗? 对比酒驾与醉驾。 追问:通过比较,你认为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补充: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注意:三种特征同时具备,才构成犯罪。 (三)刑罚的含义及其种类? 观看视频:广州一男子开车撞人导致5死13伤 2023年1月1日下午5点左右,广州天河路体育东路口发生了一起宝马车撞人事件,造成了5死13伤,现场一片狼藉,车辆破损严重。 据现场目击者称,当天是下班高峰期,人流量特别大。一辆宝马越野车没有丝毫犹豫发了疯一般冲向正在斑马线上过马路的人群,很多人被撞飞,重重摔倒在地面,好多人没反应过来,温某又继续加速冲撞,撞击数位行人。 现场一片惨状。因为车辆被撞得无法正常使用,才停止下来。 4月18日,该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温庆运被判处死刑。 思考:1.温庆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2.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教师总结: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试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P54)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目标导学二:加强自我防范 (四)如何加强自我范防。 法律链接:《刑法》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课件展示:【央广网评】年龄不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免责金牌” 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局部下调刑事责任年龄至12周岁,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未成年人成长的“底线”。 为什么要调整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教师总结: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名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观看视频:他,是如何从头顶光环的抗震英雄,变成一个信口雌黄的骗子的呢? 教师总结: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材料阅读 图片活动感悟 分组讨论交流分享 材料阅读 各抒己见 观看视频 思考并感悟 小组讨论 材料阅读 思考并感悟 思考感悟 阅读材料 观看视频 阅读思考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了解刑法的作用及其内容。 通过对两类行为的对比,得出犯罪和含义并分析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明白预防犯罪要从拒绝不良行为开始。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