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备课】沪科版物理八上 第4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2课时 光的反射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备课】沪科版物理八上 第4章 多彩的光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2课时 光的反射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2课时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通过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素养目标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1.反射定律中“三线共面”结论的得出;
2.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具准备】
演示用:激光灯、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 我们坐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子都能看见讲台上放的粉笔盒,但是,有的同学却看不见黑板上某处写的粉笔字(我们常常说“反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反射有何规律.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现象
师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学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师 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学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师 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师 所有的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变换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的角度.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变换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的角度,墙壁上的光斑移动.
教师举例说明: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
(2)光反射中的物理名词
师 在讲光的反射规律之前,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激光灯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
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多媒体展示)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注意强调光线的方向与其对应的读法)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知识点2 光的反射定律
(1)提出问题: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实验步骤:
①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引导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出的光线的方向.
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③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是否能看到反射光线.
④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步骤如下:
a.将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虚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AO、A1O、A2O.
b.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AO、A1O、A2O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c.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d.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e.使光线分别沿BO、B1O、B2O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3)分析和论证:
A:上述步骤①和②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B:按步骤③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C:从步骤④的a~d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从步骤④的e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①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②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总结: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应注意以下四点:①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是因果关系,故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颠倒位置.②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反射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由于反射角由入射角来决定,即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④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将沿原来入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射出.
例题1(多媒体展示)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10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解析: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
答案:(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2)画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图乙所示;
(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知识点3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师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3:让平行光射向平面镜.
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
师 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演示实验4:让平行光射向毛玻璃片.
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师 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讲解.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多媒体课件)
教师总结:对于黑板反光,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或用不反光材料制作黑板.
例题2 (多媒体展示)晚上,小丽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如右图所示,若手电筒从竖直上方照下来,人从侧面观察到 更亮一些,这是因为发生了 的缘故.
解析: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观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白纸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更亮一些;
答案:白纸;漫反射.
师 光的反射最普遍的应用就是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能反射光(非光源物体).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还有很多,如黑板反光、水中倒影等.光的反射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①自行车尾灯:晚上汽车的灯光不论从哪个方向射向自行车尾灯,光线都会反向射回;②红宝石激光器使很强的激光多次反射形成激光束;③人造卫星利用光的反射在太空中感知地面的矿藏和森林,估计农作物的产量;④光纤利用光的反射现象传递信息等.光的反射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但某些时候光的反射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光污染.光污染主要是由于阳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玻璃外墙将射向玻璃表面的光线反射回来,射到周围房间内或行人的眼睛中,对他人造成干扰或伤害.
【课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时应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应注意抓住规律的关键所在.光的反射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联系实际运用好本节知识.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
1.如果只按照课本的要求去进行教学,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更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物理学科学习的初始阶段,应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让学生在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培养兴趣,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吸取别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学会合作交流,等等.这些能力的养成,比学会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实验,开始可能缓慢些,但必须夯实这一过程,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尤其是思维基础较差的班级,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因为这里是他们学习的转折点,低的起点,小的台阶,更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乐学中培养学好物理的信心.
2.法线是人们为研究反射现象而引入的一条位置参照线,它经过入射点与反射表面垂直.引入法线后,对反射光和入射光的位置、方向的描述,就有了可供参照的标准,如入射角、反射角分别以与法线的夹角来计,易懂易记.由于法线是一条辅助线,在画光路图时用虚线表示.
3.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这是为了增加结论的可靠性,使归纳得出的规律更有普遍意义.物理中的定量探究往往要测量多组数据,通过对几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规律.这种“数据归纳”的方法,在以后的探究学习中经常用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