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一、选择题1.类比推理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①使人们富于联想、触类旁通,获得创造性的启发或灵感②在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中具有前锋作用③在日常论证说理中,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④对于人们提出新思想、新设计具有重要作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我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的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 )A.剩余法 B.求同法 C.求异法 D.共变法3.有科学家做了一个科学探究实验,其实验的形式、结构如下表。这个科学实验(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的变化(1) A1,B,C A1,b,c(2) A2,B,C A2,b,c(3) A3,b,c…… …… ……(n) An,B,C An,b,c①属于完全归纳推理②采用的是共变法③得出的结论是必然的④证明A与a有因果联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某学习小组做了以下实验,推测到振动与物体发出声音存在因果关系。该小组使用的推理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5.一般来说,疫苗研发要经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分为Ⅰ至Ⅲ期,Ⅰ期受试者数量较少,约在百例左右,Ⅱ期受试者在几百到上千例,Ⅲ期受试者数量最为庞大,耗时最久,要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等对照设计,在近万人群中全面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疫苗上市后,还要继续对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进行研究。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或然性,须进行多期临床试验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错的,需反复试验来纠正③类比推理的根据越多结论越可靠,疫苗要持续研究④只有对全部个体实验验证,才能提高结论的可靠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铁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锌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铅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铁、锌、铅都是金属,所以,一切金属在加热时都与硫化合。上述材料中前提与结论所断定的范围表述正确的是( )A.前提是个别性的,结论是一般性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B.前提是一般性的,结论是个别性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C.前提是一般性的,结论也是一般性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D.前提是个别性的,结论也是个别性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7.冯梦龙《警世通言》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王安石有一首咏菊诗,开头两句为“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认为菊花最能耐寒、耐久,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便提笔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花瓣纷落,满地铺金,才知原是自己错了。苏东坡错在( )①混淆了自己认识之“菊”与王安石所咏之“菊”的内涵②违背推理规则,从而导致在正确前提下却得出错误结论③只根据少数个别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④凭经验作出“秋花不比春花落”的判断,意涵中的量项不准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国的南方柑橘产地浙江在地形、水文、土壤、气候等条件上都相似,因此,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也能产柑橘。这是一个正确的类比推理,要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就必须( )①在前提中多找两个对象的相同属性②要找相同类的对象进行比较③在两个对象间多运用比喻④在前提中抓住两个对象的本质属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一尊南宋年间的千手观音造像原本有1024只手,修复前可见约830手,保存相对完好的有400只左右。团队就是以这400只保存完整的手为基准,观察待修复手处在整龛观音的什么位置,寻找它的对称相似手的空间特征。再通过完好手的五个手指之间的回归关系,算出待修复手的长度、手指弯曲度等等,最终完成修复。这一文物修复过程是( )①在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中推断文物缺损部位的状态②运用类比推理寻找文物各部分之间的规律性关系③通过思维发散揭示文物各部位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④根据无意想象重建文物完好部位与缺损部位的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类比推理运用得好,可以促进我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下列类比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人们在采用鼻腔喷雾接种方式对哺乳动物小鼠进行的新冠肺炎候选疫苗试验中发现,新冠肺炎候选疫苗激活了小鼠的局部免疫应答和全身性免疫应答的保护作用;人是高级哺乳动物,这种新药也能激活人体的局部免疫应答和全身性免疫应答的保护作用。B.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发现,松辽平原与中亚细亚的地质结构很相似,中亚细亚地层内部有石油存在,所以,我国松辽平原的地层中也存在石油。C.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既自转也绕太阳公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有生命存在。D.蜥蜴是爬行类动物,蜥蜴有冬眠的习性;蛇也是爬行类动物,因此蛇也有冬眠的习性。11.到目前为止,对物种差异的认识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动物模型的解释中。为了克服这个巨大的问题,一群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简称FIT”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将小鼠模型的研究数据转化为人类疾病的数据,从而对于基于小鼠的研究结果运用于人类疾病数据转换进行更准确和更有效的推断。这反映了( )①小鼠研究的数据转换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②科学家根据事物的要素和结构进行了类比推理③获取科学的人类疾病数据与研究样本属性无关④物种差异的存在决定了研究不能运用类比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走进位于嘉定的我国著名外交官顾维钧陈列室,他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慷慨陈词令人振奋:“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中国的圣人孔子和孟子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以雄辩维护了国家主权,从逻辑角度看,他采用了( )A.类比推理 B.归纳推理 C.演绎推理 D.必然推理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00多年前,法国的牲畜中流行一种炭疽病,致使大量家畜死亡。细菌学家巴斯德经过潜心研究培养出了炭疽病防疫疫苗,但当时的权威们不相信巴斯德的研究成果,于是巴斯德进行了一场公开实验。同一牧场选取50只羊羔分成两组,一组接种疫苗,一组不接种。三个月之后这50只羊羔又全部被注射了炭疽病毒菌液。三天后,接种过疫苗的羊羔全部生气勃勃,而未接种疫苗的羊羔全部死亡。材料二 巴斯德科学成就卓著。他不但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还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同时巴斯德还以爱国闻名于世。“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就是他的著名言论。(1)材料一中的实验研究运用了哪种推理方法,并说明理由。(2)“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的判断类型是什么?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是什么?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分析宋人“身为宋国笑”的原因。答案1.答案:D解析: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中具有前锋作用,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在日常论证说理中,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惑,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①②③④都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D: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材料中运用的是共变法,D符合题意。A:剩余法指我们考察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A不符合题意。B:求同法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B不符合题意。C:求异法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D解析:②④正确,依据图表,被研究对象a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其他相关因素不变,只有一个相关因素A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可断定这个科学实验采用的是共变法,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研究对象a有因果关系;①③错误,共变法因为有规律在,得出的结论相对来说更可靠,但仍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所以结果不具有必然性。故选D。4.答案:A解析:A:在不同环境中,同一个因素引起了同一个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共同因素与发生的现象有因果联系,这就是求同法,A符合题意。B:求异法是指在不同场合出现同样的现象,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那么可以推断这个不同的因素是引发该现象的原因,B排除。C: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指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题中体现的是求同法,C排除。D:共变法强调的是某种因素的变化和现象的变化之间有因果联系,题目中没有涉及共变法,D排除。故选A。5.答案:D解析:①正确,在疫苗上市后,还要继续对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进行研究,因为不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或然性,须进行多期临床试验;②错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结论不可靠,但不是一定错误;③正确,在疫苗上市后,还要继续对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进行研究,因为类比推理的根据越多结论越可靠,需要进行持续的研究;④错误,“只有对全部个体实验验证,才能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不完全归纳推理。题干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断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铁、锌、铅”属于所有金属里的个别金属,所以这个推理前提是个别性的,结论“一切金属”是一般性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错误,排除。故选A。7.答案:D解析:①错误,苏东坡并没有混淆自己认识之“菊”与王安石所咏之“菊”的内涵;②错误,苏东坡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并不是在正确前提下却得出错误结论;③正确,苏东坡凭经验根据少数个别事实推出一般结论,认为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④正确,苏东坡凭经验认为所有菊花都因耐寒、耐久而不落,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他犯了意涵中的量项不准确的错误。故选D。8.答案:D解析:在前提中多找两个对象的相同属性、在前提中抓住两个对象的本质属性都是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条件,①④符合题意。类比推理是不同(类)对象之间的比较,②排除;类比推理不是比喻,类比是一种推理形式,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③排除。9.答案:A解析:①材料中这一文物修复过程是在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中推断文物缺损部位的状态,同时也是运用类比推理寻找文物各部分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文物工作者解决文物各部位之间的固有联系,而不是通过思维发散揭示文物各部位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③排除。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文物工作者文物修复的过程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而不是无目的的重建文物完好部位与缺损部位的联系,④错误。故选A。10.答案:C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自转和公转并不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条件,故C中的推理不可靠,当选。11.答案:A解析:类比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结论可靠度就越高,故选①②,不选③;材料中的科学研究就是一种类比推理,故不选④。12.答案:A解析:A: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属于类比推理,A符合题意。B: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材料不属于归纳推理,B排除。C: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前提推出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材料不属于归纳推理,C排除。D::材料中体现的是类比推理,而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其结论不具有保真性。D排除。故选A。13.答案:(1)该实验研究运用了归纳推理的求异法。在该项实验研究中,羔羊存活是被考察的对象,接种疫苗是差异因素,在三个月后注射炭疽病毒菌液的相同条件下,接种的存活,未接种的死亡。由此得出,接种炭疽疫苗可以有效抵御炭疽病的侵害,二者存在因果联系。(2)联言判断。所有联言支为真,则判断为真。解析:(1)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中的实验研究运用了哪种推理方法,并说明理由。“同一牧场选取50只羊羔分成两组,一组接种疫苗,一组不接种,三个月之后这50只羊羔又全部被注射了炭疽病毒菌液,两组受试对象结果不同”,可联系归纳推理的方法;“一组接种疫苗,一组不接种”,可联系差异因素;“三个月后注射炭疽病毒菌液”,可联系相同因素;“三天后,接种过疫苗的羊羔全部生气勃勃,而未接种疫苗的羊羔全部死亡”,可联系不同结果。(2)本题要求回答“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的判断类型是什么,该类判断为真的条件是什么。“科学没有国界,学者有自己的祖国(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可联系联言判断;“科学没有国界,学者有自己的祖国(两种情况同时为真)”,可联系联言判断方为真。14.答案:①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范围要尽可能广,还要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②宋人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就犯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因而“身为宋国笑”。解析:本题考查不完全归纳法的要求。材料中宋人根据一两件事实而得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范围要尽可能广,还要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