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调研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鼓励我们立足时代发展,创新艺术表达,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过程中,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从延河岸边走来的艺术院团,国家话剧院近年来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创作了《红色的起点》《直播开国大典》《三湾,那一夜》等一批话剧作品。《红色的起点》凸显青春洋溢的革命精神,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表达,再现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直播开国大典》则聚焦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再现新华广播电台如何在有限条件下,顺利实况转播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让故事更加好看,在《直播开国大典》中,我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3条线索交融并进,增强全剧悬念和戏剧冲突,更加有效地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今年国庆期间,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剧《抗战中的文艺》成功上演。全剧以活跃在抗战中的文艺家为主人公,集中呈现鲁迅、田汉、聂耳等文艺大家的爱国之志和救国之举。国家话剧院推出这部剧,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更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家国情怀。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我们深入生活,走近书写不凡生命诗篇的英模人物,通过文艺创作让人物事迹和精神为更多人所知。只有深入生活,创作者才能走进人物内心,进而从精神层面理解人物,这样刻画出的人物才清晰准确、真实可感。为创作话剧《谷文昌》,国家话剧院的主创团队数次来到主人公生前奋斗过的地方采风。人物形象的种子逐渐在演员心中生根发芽,这样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令人信服。无论表现革命前辈还是英模人物,当创作者自己被表现对象深深打动、在精神和情感上有所升华时,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富有原型人物的精气神。为创作民族歌剧《技贫路上》,我们多次深入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妮村,在主人公黄文秀工作过的田间地头听乡亲们含泪讲述她的故事,反复研读地留下的《驻村日记》。这位年轻共产党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德,成为我们创作时的力量之源。我们将探索戏剧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建设戏剧现场云演播平台和数字智能演艺基地。戏剧和网络的融合不止步于直播,而是要实现戏剧线下创作与线上数字化创作的全面融合,通过数字的、审美的方式,让精彩的中国故事被更多人看到。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戏剧人义不容辞,大有可为。(摘编自《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5日)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外青年交流的桥梁,也是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良好载体。南法的春天悄然到来时,一次温暖的邂逅,让我们认识了两位学习汉语的法国女孩。她们邀请我们参加学校举办的汉学研讨会,言语间流露出的对中国的热爱令我们动容。研讨会上,我们从“好雨知时节”聊到“海内存知己”,再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她们一个喜欢李白,一个想去苏州。她们说,“汉语不仅美,而且更是未来”,“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去中国”。我们将从国内带来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她们,并说中国永远张开怀抱欢迎她们的到来。看到她们灿烂的笑容,我们心中感慨万千:中国文化的魅力感染着全世界,她们只是千千万万外国汉语学习者的缩影。从长江的滚滚春潮,到塞纳河的粼粼波光,我们在法国讲述的中国故事意韵悠长——历久弥断,中华传统文化活色生香;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中国之声铿锵响亮;不忘初心,来时的道路指引前进的方向;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满载世界的希望。摘编自《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中国青年报》2022年5月13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鼓励我们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B.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打破传统叙事模式。C.国家话剧院推出首部文献剧,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和家国情怀。D.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外青年交流的桥梁和载体,利于交流情感,增进友谊。2.下列对上述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了“总一分”式结构,多角度阐述用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和方法,完整而严谨。B.材料一列举《谷文昌》主创团队深入采风的事例,体现了创作者“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创作理念。C.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说理形象透彻,使得文章的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D.两则材料的论证语言严谨而生动,于平实之中饱含情感,表现了中国戏剧人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剧《红色的起点》以“大事记”式的舞台形式徐徐展开壮阔的历史画卷,这种创新艺术表达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实践。B.创作者只要自己被表现对象深深打动、在精神和情感上有所升华时,创作出的作品就能富有原型人物的精气神并打动人心。C.戏剧和网络的融合不应止步于直播,要实现线下与线上创作的全面融合,通过合适的方式,让精彩的中国故事被更多人看到。D.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指示的自觉行动。4.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现代文阅读Ⅱ里昂的婚礼奥地利 茨威格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法兰西国民公会上,巴雷尔针对里昂城提出了一项杀机腾腾的提案:“里昂反对自由,里昂必须消亡!”于是,富歇就佩戴着人民代表的功勋来到了里昂城。他们在地下埋上火药一排排地炸毁整个城市中最豪华美丽的建筑物,司法机构每两天都能得到最新的指令,大肆枪杀很多无辜的人。当时死的人太多了,弄进棺材里,或者挖坑掩埋,已经赶不上杀人的速度了,所以他们就开始在湍急的罗纳河中抛尸,河水迅速就能把尸体给冲走。里昂的几座监狱早就人满为患了,所以他们又在建筑物的地窖、学校和修道院里收容嫌疑犯,不过也只能短暂地看押一段时间而已,一个人至多能在稻草上躺一晚上就会被杀掉。一天,非常寒冷,又有一大群犯人被送进了市政府的地窖。这64个男女犯人都胡乱地在低矮的地窖里坐着,拱顶的地窖里昏暗、潮湿,散发着酒桶和腐烂作物特有的霉变味道。最前面的屋子里有个壁炉,里面点燃着微弱的炉火,看上去似乎给这幽暗的地窖平添了些许温暖气息,其实更像给众人染上了一抹鲜红的血色。大多数的犯人一副呆滞、冷漠的样子,仿佛正在自己的坟墓旁待着似的。晚上七点钟的时候,狱卒送来了一批新的犯人,大约二十多个。地窖里的囚犯们盯着那些新加入进来的犯人,目光并不友善,他们早就无意识地将这间散发出带有霉味的空气的房间,以及已经生霉的草堆和壁炉旁温暖的地方当作自己独有的东西,虽然他们都要死了。新来的犯人进来以后,也不会跟之前的囚徒打招呼问候,而是找个小角落,挤在那里沉默着。“罗伯特!罗伯特!”突然,一声爽朗愉悦的呼叫打破了沉寂,似乎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响,把陷于麻木之中的人们拉了出来。一位少女从新囚犯堆里跳出来,伸出双臂,跌跌撞撞地扑向了一个青年男子,听到呼喊的男子也奔向了那位少女。两个年轻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深深地亲吻,欢乐的泪水顷刻间从两人双颊流过。他们旁若无人地抽泣着,倾诉着,完全沉浸在无限的柔情当中。能够同生共死,这样就都不必为了失去对方而感觉到悲伤难过了。原来这位少女和青年男子罗伯特几个月前刚刚订婚。教堂里已经贴出他们即将结婚的公告,婚礼的日子恰好订在里昂城鲜血横流的那一天。可新郎却要在佩西将军的队伍里去进行那绝望的突围,音讯全无。这位少女曾经为了未婚夫去找人大代表和里昂刽子手富歇,然而却被告知未婚夫已经死去。得知这一消息,刚烈的少女愤怒地从头发上摘下革命的徽章,扔在地上用双脚猛踩,并大骂刽子手,她因此被抓了起来。在这样一对被奇妙的巧合安排在一起的情侣周围呆着,大家都情绪激动起来,也都把自己的命运抛诸脑后了,向他们表示赞叹,或者怜悯,或者同情。可少女说:“唯有一点遗憾的地方就是,我还只能用自己娘家的姓名跟罗伯特共同赴死,而不是作为对方的妻子一起共面天主。”这时,一位年纪稍长的男子从地上挣扎着站起身,走向这对情侣。这是一个不愿意宣誓效忠革命政府的神父,虽没有身穿神父的制服,可担任着神父的职务。他说,在这里,有这些受难者,以及随处可在的天主作为明证,可以让他们结为夫妻。牢里的所有人,一听到能够把这个阴沉的死亡监狱瞬间变成教堂,心中都被神圣的情绪所笼罩,大家都想为他们的婚礼尽力,以此来掩盖自己内心无法抑制的激动。男人们把地窖里数量不多的几把椅子全部搬来、摆放好,并在钉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下面摆放了一排蜡烛,凑合着把桌子搬了过去,做成了个很简易的小祭坛。而女人们则将自己遭难游行时收到的少得可怜的鲜花,编织成一顶非常细小的花冠,用来装饰这位未婚少女的头发。然后,神父带领着少女和未婚夫走进隔壁的房间,听他们向神忏悔,并向他们发问。少女的声音非常坚定,她回答说:“我愿意与他同生共死。”接着,神父将他们两人的手叠放在一起,正式宣布他们成为夫妻。这一对新婚的夫妻对神父行了吻手礼,而囚犯们全都围上前,对他们说祝福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当下最恳切的情感,在这个短暂的时刻,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死亡的结局。整个监牢里的受难者还赠送给这一对新婚夫妻一件珍贵的礼物,那就是独处的机会,帮他们挪出里面那间比较小的屋子,让他们安静地度过专属于自己的新婚之夜,也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夜。第二天清晨,最终的结局没能逃脱平常的惯例。守卫的士兵将犯人按队列排好站在那里,子弹就一梭梭地冲着他们打过去,随后,这些温热的、鲜血还在汩汩流淌的尸体被丢进罗纳河里,湍急的流水冷漠地卷着这些尸体,片刻之间就将他们都送进了河底……唯有新娘头顶所戴的花冠,被河水轻柔地从少女的头上冲了下来,花冠还奇怪地随波逐流了一会儿,它毫无目的地在奔流的波浪上漂浮着。最终,这一顶漂亮的花冠也被河水浸没了。(选编自《里昂的婚礼》)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姑娘对爱情忠贞,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表明武力不能毁灭爱。因为爱,可以勇敢面对杀戮,不惧死亡。B.法国革命者激进措施使得法国陷入白色恐怖,在这种恐怖之中,少女与青年在临刑前一夜的婚礼更显珍贵,也无情鞭挞了所谓革命者的强权与暴力。C.对于里昂人民面临的生存困境,茨威格以文艺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希望渺茫的境况下坚定地呼唤与追求人道:仁爱、同情、宽恕与自我牺牲。D.这群人的遭遇是在里昂的“屠城”命运中对这座失序城市的聚焦,他们运用自身的理性力量从死神嘴边夺来一场神圣婚礼和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法国大革命这—宏大画卷中选取了一对年轻人的婚礼来写,将这件事情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把爱情的唯美与死亡的残酷放在一起,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B.茨威格通过狱中难友心理、行为的前后变化,展现了普通人的人性美。在对爱情歌颂之时,对战争、暴力加以鞭笞,传达出只有人性与爱才是永恒的主题。C.茨威格的小说笔触细腻。本文对这位无名少女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她活泼、开朗、勇敢面对现实、像太阳一样照亮监狱里的所有人的生动形象。D.茨威格的小说多沉重、压抑、悲凉,《里昂的婚礼》也不乏这种悲戚色调,但却也有些不同之处,因为它不光是绝望,还有温暖的成分在。8.小说以尸体被抛到罗纳河的场景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9.请探究《里昂婚礼》这一标题的深刻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特随流人如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遭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在位二年。(节选自《晋书·李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B.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C.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D.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阁,位于四川省北部,是蜀地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B.“流人无以为行资”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含义相同。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句式不同。D.“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B.李特赈济施舍,关心百姓。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时候,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安置了他们。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位,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②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14.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古代诗歌阅读风蝉唐·赵嘏①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②生。【注】①作者一说“贾岛”。②甑,炊具。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句用白描手法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B.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虫声有足引心。”客居之人对物候变化很敏感,几声蝉鸣便可引发思乡之情。C.“噪轩高树合”句与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句表意并不相同,这里写的是蝉在高处的鸣叫惊醒了枕上的客居之人。D.由于诗人的主观感情同他的境遇息息相关,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16.后人曾用“清迥”“悲苦”来形容赵嘏的诗风,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17.名篇名句默写(1)秦观《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 , 。”(2)李煜《虞美人》过片“ , ”两句承上,写回首中故国物是人非的情景。(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由前面对鸟儿活动的刻画,转为对春日花草可爱之景的描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1996年,聂海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他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①____,于1998年光荣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二十多年来,他始终牢记“为祖国出征太空”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听从召唤任挑选”的军人本色,坚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先后3次受命备份、3次领命出征,用遨游太空的壮丽航迹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虽位列首飞梯队,却与飞天梦 ②____。面对提上日程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他暗下决心:继续努力,决不放弃!随后争分夺秒全身心地投入选拔训练,他几乎没有踏出过北京航天城,夜里12点前没有睡过觉,在模拟舱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连周末和节假日都不放过。聂海胜历经无数次训练,对成千上万个数据 ③____,熟练掌握了所有飞行程序及操作规程。在不久后的单项考核中考出了整个考核中难得一见的满分的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乘组。聂海胜用二十余载成就了三度飞天的壮举,成为在轨100天的首位中国航天员,实行了他“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庄严承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语言文字运用Ⅱ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也是进入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在新的一年里,( )。“小寒”的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意思是说因感知到天地间的阳气回升,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雉鸡开始鸣叫。“小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养生专家的建议说,严寒是进补的好时节,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因此①____,以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三九补一冬”,但应注意有的放失,万不可盲目进补。在寒暑交替的天时更迭中,②____,如“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克服在闲散中熬夜的毛病。 ③____,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解除疲劳,促进睡眠,浴足后进行足底按摩,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B.虽然“小寒”时节最冷,但人们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C.正在萌动的春意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被人们看到D.不但“小寒”时节最冷,而且人们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话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本管理学畅销书中提到一个飞轮效应。假设在你面前,有个巨大的轮子,当你在推轮子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轮子只移动了一点点,非常缓慢地完成一圈、两圈,速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当轮子转到100圈之后,你忽然发现,轮子凭借自身的惯性就能飞速运转。实现跨越靠的是朝一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圈又一圈,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所有因素的合力让轮子飞了起来。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B3.B4.材料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提出问题,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接着以国家话剧院的创作为例,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要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深入生活,走近英模人物;探索戏剧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等,最后总结全文。5.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英模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为更多人所知。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更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家国情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政治文化类;论点、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的具体运用、效果、作用;论证的分析【答案】6.D7.C8.①作者用冷静的笔调讲述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更让人的心灵产生震撼。②与文章的第二段呼应,前面略写交待措施,结尾详写加以渲染。③最后花冠的描写,让人感到了爱情的美好与凄绝,在暴力面前,人性绽放出了美丽的花。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9.①把个人的命运和城市的安危放在了一起,婚礼的悲惨是和里昂被屠城同步进行的。里昂的婚礼也是葬礼,充满了悲壮的色彩。②塑造了少女的忠贞与勇敢的形象,在暴力与血腥中追求凄美的爱情。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③讴歌了普通市民的人性美,控诉了强权与暴力的罪恶。【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外国小说【答案】10.A11.C12.C13.①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②如果放走了他,张征恢复了元气,招收逃亡的人,其余的士兵再聚集到一起,那时想攻打他就不容易了。14.罗尚贪婪残暴;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答案】15.D16.①诗人借秋风萧瑟,高树相合,暮山远横,秋声相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明旷远的画面,颇具“清迥”之风;②诗人通过描摹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寒蝉意象表达自己羁旅他乡的人生困顿;③诗人以“身独行”“无人见”来抒发自己仕途未达、思念故园的愁绪,足见“悲苦”之情。【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17.【答案】(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答案】18.脱颖而出;失之交臂;了如指掌19.在不久后的单项考核中,聂海胜考出了满分,这在整个考核中是难得一见的,他也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乘组。20.聂海胜用二十余载成就了三度飞天的壮举,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兑现了他“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庄严承诺!【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答案】21.B22.宜多食温热食物;应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临睡前用热水浴足【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句子的衔接;语句补写23.【答案】略【知识点】材料作文1 / 1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调研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鼓励我们立足时代发展,创新艺术表达,在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过程中,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从延河岸边走来的艺术院团,国家话剧院近年来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创作了《红色的起点》《直播开国大典》《三湾,那一夜》等一批话剧作品。《红色的起点》凸显青春洋溢的革命精神,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舞台表达,再现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峥嵘岁月。《直播开国大典》则聚焦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再现新华广播电台如何在有限条件下,顺利实况转播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让故事更加好看,在《直播开国大典》中,我们打破传统叙事模式,3条线索交融并进,增强全剧悬念和戏剧冲突,更加有效地传递作品的精神内涵。今年国庆期间,国家话剧院首部文献剧《抗战中的文艺》成功上演。全剧以活跃在抗战中的文艺家为主人公,集中呈现鲁迅、田汉、聂耳等文艺大家的爱国之志和救国之举。国家话剧院推出这部剧,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更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家国情怀。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我们深入生活,走近书写不凡生命诗篇的英模人物,通过文艺创作让人物事迹和精神为更多人所知。只有深入生活,创作者才能走进人物内心,进而从精神层面理解人物,这样刻画出的人物才清晰准确、真实可感。为创作话剧《谷文昌》,国家话剧院的主创团队数次来到主人公生前奋斗过的地方采风。人物形象的种子逐渐在演员心中生根发芽,这样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令人信服。无论表现革命前辈还是英模人物,当创作者自己被表现对象深深打动、在精神和情感上有所升华时,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富有原型人物的精气神。为创作民族歌剧《技贫路上》,我们多次深入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妮村,在主人公黄文秀工作过的田间地头听乡亲们含泪讲述她的故事,反复研读地留下的《驻村日记》。这位年轻共产党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信念和优秀品德,成为我们创作时的力量之源。我们将探索戏剧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建设戏剧现场云演播平台和数字智能演艺基地。戏剧和网络的融合不止步于直播,而是要实现戏剧线下创作与线上数字化创作的全面融合,通过数字的、审美的方式,让精彩的中国故事被更多人看到。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戏剧人义不容辞,大有可为。(摘编自《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5日)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外青年交流的桥梁,也是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良好载体。南法的春天悄然到来时,一次温暖的邂逅,让我们认识了两位学习汉语的法国女孩。她们邀请我们参加学校举办的汉学研讨会,言语间流露出的对中国的热爱令我们动容。研讨会上,我们从“好雨知时节”聊到“海内存知己”,再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她们一个喜欢李白,一个想去苏州。她们说,“汉语不仅美,而且更是未来”,“等疫情过去,我一定要去中国”。我们将从国内带来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她们,并说中国永远张开怀抱欢迎她们的到来。看到她们灿烂的笑容,我们心中感慨万千:中国文化的魅力感染着全世界,她们只是千千万万外国汉语学习者的缩影。从长江的滚滚春潮,到塞纳河的粼粼波光,我们在法国讲述的中国故事意韵悠长——历久弥断,中华传统文化活色生香;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的中国之声铿锵响亮;不忘初心,来时的道路指引前进的方向;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满载世界的希望。摘编自《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中国青年报》2022年5月13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鼓励我们把中国故事讲生动、讲精彩。B.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打破传统叙事模式。C.国家话剧院推出首部文献剧,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和家国情怀。D.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外青年交流的桥梁和载体,利于交流情感,增进友谊。2.下列对上述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了“总一分”式结构,多角度阐述用优秀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和方法,完整而严谨。B.材料一列举《谷文昌》主创团队深入采风的事例,体现了创作者“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创作理念。C.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说理形象透彻,使得文章的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D.两则材料的论证语言严谨而生动,于平实之中饱含情感,表现了中国戏剧人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话剧《红色的起点》以“大事记”式的舞台形式徐徐展开壮阔的历史画卷,这种创新艺术表达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实践。B.创作者只要自己被表现对象深深打动、在精神和情感上有所升华时,创作出的作品就能富有原型人物的精气神并打动人心。C.戏剧和网络的融合不应止步于直播,要实现线下与线上创作的全面融合,通过合适的方式,让精彩的中国故事被更多人看到。D.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指示的自觉行动。4.材料一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答案】1.B2.B3.B4.材料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的讲话提出问题,怎样讲好中国故事,接着以国家话剧院的创作为例,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要以史料为依托,深入革命文化传统;深入生活,走近英模人物;探索戏剧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等,最后总结全文。5.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英模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为更多人所知。既是对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更传递了前辈艺术家的奋斗之志、家国情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架起中外交流的桥梁,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政治文化类;论点、论证方法;论证方法的具体运用、效果、作用;论证的分析现代文阅读Ⅱ里昂的婚礼奥地利 茨威格一七九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法兰西国民公会上,巴雷尔针对里昂城提出了一项杀机腾腾的提案:“里昂反对自由,里昂必须消亡!”于是,富歇就佩戴着人民代表的功勋来到了里昂城。他们在地下埋上火药一排排地炸毁整个城市中最豪华美丽的建筑物,司法机构每两天都能得到最新的指令,大肆枪杀很多无辜的人。当时死的人太多了,弄进棺材里,或者挖坑掩埋,已经赶不上杀人的速度了,所以他们就开始在湍急的罗纳河中抛尸,河水迅速就能把尸体给冲走。里昂的几座监狱早就人满为患了,所以他们又在建筑物的地窖、学校和修道院里收容嫌疑犯,不过也只能短暂地看押一段时间而已,一个人至多能在稻草上躺一晚上就会被杀掉。一天,非常寒冷,又有一大群犯人被送进了市政府的地窖。这64个男女犯人都胡乱地在低矮的地窖里坐着,拱顶的地窖里昏暗、潮湿,散发着酒桶和腐烂作物特有的霉变味道。最前面的屋子里有个壁炉,里面点燃着微弱的炉火,看上去似乎给这幽暗的地窖平添了些许温暖气息,其实更像给众人染上了一抹鲜红的血色。大多数的犯人一副呆滞、冷漠的样子,仿佛正在自己的坟墓旁待着似的。晚上七点钟的时候,狱卒送来了一批新的犯人,大约二十多个。地窖里的囚犯们盯着那些新加入进来的犯人,目光并不友善,他们早就无意识地将这间散发出带有霉味的空气的房间,以及已经生霉的草堆和壁炉旁温暖的地方当作自己独有的东西,虽然他们都要死了。新来的犯人进来以后,也不会跟之前的囚徒打招呼问候,而是找个小角落,挤在那里沉默着。“罗伯特!罗伯特!”突然,一声爽朗愉悦的呼叫打破了沉寂,似乎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声响,把陷于麻木之中的人们拉了出来。一位少女从新囚犯堆里跳出来,伸出双臂,跌跌撞撞地扑向了一个青年男子,听到呼喊的男子也奔向了那位少女。两个年轻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深深地亲吻,欢乐的泪水顷刻间从两人双颊流过。他们旁若无人地抽泣着,倾诉着,完全沉浸在无限的柔情当中。能够同生共死,这样就都不必为了失去对方而感觉到悲伤难过了。原来这位少女和青年男子罗伯特几个月前刚刚订婚。教堂里已经贴出他们即将结婚的公告,婚礼的日子恰好订在里昂城鲜血横流的那一天。可新郎却要在佩西将军的队伍里去进行那绝望的突围,音讯全无。这位少女曾经为了未婚夫去找人大代表和里昂刽子手富歇,然而却被告知未婚夫已经死去。得知这一消息,刚烈的少女愤怒地从头发上摘下革命的徽章,扔在地上用双脚猛踩,并大骂刽子手,她因此被抓了起来。在这样一对被奇妙的巧合安排在一起的情侣周围呆着,大家都情绪激动起来,也都把自己的命运抛诸脑后了,向他们表示赞叹,或者怜悯,或者同情。可少女说:“唯有一点遗憾的地方就是,我还只能用自己娘家的姓名跟罗伯特共同赴死,而不是作为对方的妻子一起共面天主。”这时,一位年纪稍长的男子从地上挣扎着站起身,走向这对情侣。这是一个不愿意宣誓效忠革命政府的神父,虽没有身穿神父的制服,可担任着神父的职务。他说,在这里,有这些受难者,以及随处可在的天主作为明证,可以让他们结为夫妻。牢里的所有人,一听到能够把这个阴沉的死亡监狱瞬间变成教堂,心中都被神圣的情绪所笼罩,大家都想为他们的婚礼尽力,以此来掩盖自己内心无法抑制的激动。男人们把地窖里数量不多的几把椅子全部搬来、摆放好,并在钉着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下面摆放了一排蜡烛,凑合着把桌子搬了过去,做成了个很简易的小祭坛。而女人们则将自己遭难游行时收到的少得可怜的鲜花,编织成一顶非常细小的花冠,用来装饰这位未婚少女的头发。然后,神父带领着少女和未婚夫走进隔壁的房间,听他们向神忏悔,并向他们发问。少女的声音非常坚定,她回答说:“我愿意与他同生共死。”接着,神父将他们两人的手叠放在一起,正式宣布他们成为夫妻。这一对新婚的夫妻对神父行了吻手礼,而囚犯们全都围上前,对他们说祝福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当下最恳切的情感,在这个短暂的时刻,任何人都没有想到死亡的结局。整个监牢里的受难者还赠送给这一对新婚夫妻一件珍贵的礼物,那就是独处的机会,帮他们挪出里面那间比较小的屋子,让他们安静地度过专属于自己的新婚之夜,也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夜。第二天清晨,最终的结局没能逃脱平常的惯例。守卫的士兵将犯人按队列排好站在那里,子弹就一梭梭地冲着他们打过去,随后,这些温热的、鲜血还在汩汩流淌的尸体被丢进罗纳河里,湍急的流水冷漠地卷着这些尸体,片刻之间就将他们都送进了河底……唯有新娘头顶所戴的花冠,被河水轻柔地从少女的头上冲了下来,花冠还奇怪地随波逐流了一会儿,它毫无目的地在奔流的波浪上漂浮着。最终,这一顶漂亮的花冠也被河水浸没了。(选编自《里昂的婚礼》)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姑娘对爱情忠贞,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表明武力不能毁灭爱。因为爱,可以勇敢面对杀戮,不惧死亡。B.法国革命者激进措施使得法国陷入白色恐怖,在这种恐怖之中,少女与青年在临刑前一夜的婚礼更显珍贵,也无情鞭挞了所谓革命者的强权与暴力。C.对于里昂人民面临的生存困境,茨威格以文艺的方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在希望渺茫的境况下坚定地呼唤与追求人道:仁爱、同情、宽恕与自我牺牲。D.这群人的遭遇是在里昂的“屠城”命运中对这座失序城市的聚焦,他们运用自身的理性力量从死神嘴边夺来一场神圣婚礼和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法国大革命这—宏大画卷中选取了一对年轻人的婚礼来写,将这件事情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把爱情的唯美与死亡的残酷放在一起,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B.茨威格通过狱中难友心理、行为的前后变化,展现了普通人的人性美。在对爱情歌颂之时,对战争、暴力加以鞭笞,传达出只有人性与爱才是永恒的主题。C.茨威格的小说笔触细腻。本文对这位无名少女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她活泼、开朗、勇敢面对现实、像太阳一样照亮监狱里的所有人的生动形象。D.茨威格的小说多沉重、压抑、悲凉,《里昂的婚礼》也不乏这种悲戚色调,但却也有些不同之处,因为它不光是绝望,还有温暖的成分在。8.小说以尸体被抛到罗纳河的场景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9.请探究《里昂婚礼》这一标题的深刻意蕴。【答案】6.D7.C8.①作者用冷静的笔调讲述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更让人的心灵产生震撼。②与文章的第二段呼应,前面略写交待措施,结尾详写加以渲染。③最后花冠的描写,让人感到了爱情的美好与凄绝,在暴力面前,人性绽放出了美丽的花。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9.①把个人的命运和城市的安危放在了一起,婚礼的悲惨是和里昂被屠城同步进行的。里昂的婚礼也是葬礼,充满了悲壮的色彩。②塑造了少女的忠贞与勇敢的形象,在暴力与血腥中追求凄美的爱情。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③讴歌了普通市民的人性美,控诉了强权与暴力的罪恶。【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外国小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特随流人如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遭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余卒,引趣新繁。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在位二年。(节选自《晋书·李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B.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C.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D.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阁,位于四川省北部,是蜀地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B.“流人无以为行资”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含义相同。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句式不同。D.“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B.李特赈济施舍,关心百姓。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时候,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安置了他们。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位,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②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14.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C12.C13.①等到魏武帝攻克汉中,李特的祖先李武率领五百多家人归顺魏国,魏武帝任命他为将军,北方又把他们称作巴氏。②如果放走了他,张征恢复了元气,招收逃亡的人,其余的士兵再聚集到一起,那时想攻打他就不容易了。14.罗尚贪婪残暴;李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救济百姓,礼贤下士,提拔人才,军政肃然。【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古代诗歌阅读风蝉唐·赵嘏①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故里客归尽,水边身独行。噪轩高树合,惊枕暮山横。听处无人见,尘埃满甑②生。【注】①作者一说“贾岛”。②甑,炊具。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蝉旦夕鸣,伴夜送秋声”句用白描手法写出秋夜、秋风中寒蝉带来的特有秋声,表现其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凄惨境地。B.刘勰《文心雕龙》有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虫声有足引心。”客居之人对物候变化很敏感,几声蝉鸣便可引发思乡之情。C.“噪轩高树合”句与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句表意并不相同,这里写的是蝉在高处的鸣叫惊醒了枕上的客居之人。D.由于诗人的主观感情同他的境遇息息相关,诗人借蝉“听处无人见”的境地来表明自己“蝉蜕于浊秽”的高洁品质。16.后人曾用“清迥”“悲苦”来形容赵嘏的诗风,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答案】15.D16.①诗人借秋风萧瑟,高树相合,暮山远横,秋声相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明旷远的画面,颇具“清迥”之风;②诗人通过描摹夏生秋死、朝不保夕的寒蝉意象表达自己羁旅他乡的人生困顿;③诗人以“身独行”“无人见”来抒发自己仕途未达、思念故园的愁绪,足见“悲苦”之情。【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17.名篇名句默写(1)秦观《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 , 。”(2)李煜《虞美人》过片“ , ”两句承上,写回首中故国物是人非的情景。(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 ”两句,由前面对鸟儿活动的刻画,转为对春日花草可爱之景的描写。【答案】(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Ⅰ1996年,聂海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他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①____,于1998年光荣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二十多年来,他始终牢记“为祖国出征太空”的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听从召唤任挑选”的军人本色,坚持刻苦训练,时刻准备,先后3次受命备份、3次领命出征,用遨游太空的壮丽航迹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虽位列首飞梯队,却与飞天梦 ②____。面对提上日程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他暗下决心:继续努力,决不放弃!随后争分夺秒全身心地投入选拔训练,他几乎没有踏出过北京航天城,夜里12点前没有睡过觉,在模拟舱里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连周末和节假日都不放过。聂海胜历经无数次训练,对成千上万个数据 ③____,熟练掌握了所有飞行程序及操作规程。在不久后的单项考核中考出了整个考核中难得一见的满分的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乘组。聂海胜用二十余载成就了三度飞天的壮举,成为在轨100天的首位中国航天员,实行了他“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庄严承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脱颖而出;失之交臂;了如指掌19.在不久后的单项考核中,聂海胜考出了满分,这在整个考核中是难得一见的,他也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神舟六号乘组。20.聂海胜用二十余载成就了三度飞天的壮举,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兑现了他“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庄严承诺!【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语言文字运用Ⅱ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也是进入新一年的第一个节气。在新的一年里,( )。“小寒”的三候为“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意思是说因感知到天地间的阳气回升,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开始筑巢,雉鸡开始鸣叫。“小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养生专家的建议说,严寒是进补的好时节,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因此①____,以抵御寒冷对人体的侵袭,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三九补一冬”,但应注意有的放失,万不可盲目进补。在寒暑交替的天时更迭中,②____,如“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克服在闲散中熬夜的毛病。 ③____,既能御寒保暖,又能解除疲劳,促进睡眠,浴足后进行足底按摩,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B.虽然“小寒”时节最冷,但人们也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C.正在萌动的春意在最冷的“小寒”时节也能被人们看到D.不但“小寒”时节最冷,而且人们能看到春意正在萌动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话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B22.宜多食温热食物;应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临睡前用热水浴足【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句子的衔接;语句补写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本管理学畅销书中提到一个飞轮效应。假设在你面前,有个巨大的轮子,当你在推轮子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轮子只移动了一点点,非常缓慢地完成一圈、两圈,速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当轮子转到100圈之后,你忽然发现,轮子凭借自身的惯性就能飞速运转。实现跨越靠的是朝一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一圈又一圈,一个行动接着一个行动,所有因素的合力让轮子飞了起来。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知识点】材料作文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调研试卷(学生版).docx 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入学调研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