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0张PPT含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0张PPT含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温故知新
国际格局 当代中国外交
40、50S
60S——80S
80S——90S
90S以来
两极格局形成
多极化趋势出现、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十四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朝贡外交
古代中国外交
近代中国外交
当代中国外交
屈辱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2、分析外交政策制定的国内外环境;
3、认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理解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主题:独立自主
民族振兴
1949年
1840年
独立自主: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949年
1956年
1964年
1976年
1978年
2012年
建国初期:
开创新型外交
50到60年代初:
冲破封锁
70年代:
外交突破
改革开放:
外交新发展
十八大: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时空定位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二、基础落实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
阅读课本P80—82页,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和成就。
时期 政策 成就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 建国初期 (49—56年)
20C 50S末—60S初
20C 70S
①首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
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④1956年,与挪威等建交,同英荷代办级外交
①出现与亚非拉独立国家建交高潮。
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③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1970年起,与意、奥、比等建交,中英、中荷升大使级;
(2)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4)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感悟成就:
三、概念解释:
方针 内容 作用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1949年,一些国家的外长(下表)纷纷致电周恩来总理,承认新中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时间 国别
10月3日 保加利亚外长、罗马尼亚外长
10月4日 匈牙利外长、朝鲜外相
10月5日 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外代外长、波兰副外长
10月6日 蒙古人民共和国外长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B.“另起炉灶”方针的实施
C.“求同存异”方针的实施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行
即时训练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概念解释: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责任
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求同存异
三、概念解释:
即时训练
周恩来在五十年代某次国际会议上指出:“在座的绝大多数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殖民主义的重灾区,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否认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摒弃彼此之间不必要的恐惧和顾虑,从共同的苦难中孕育出相互间宝贵的了解和支持。”此次会议中我国( )
A.提出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B.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C
材料一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四、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变化:中美关系由对立到友好
原因: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相对衰落,多极化趋势出现 ; 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原因规律:
国际:世界格局演变
国内:政治、经济
结合表格里的外交政策、成就、关系的变化,你认为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1)国家利益
(2)综合国力
(3)国内外形势
(4)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5)文化传统
……
决定性因素
回望百年前……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百年前,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史;建国后,中国的外交站起来了吗?结合所学,你有什么感悟?
1.只有独立自主,才能实现民族振兴;
2.强大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
五、情感升华:
时期 政策 成就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1978) 建国初期 (49—56年)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20C50S末—60S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C70S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成熟)。
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④1956年,与挪威等建交,同英荷代办级外交
①出现与亚非拉独立国家建交高潮。
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③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1)1与意、奥、比等建交,中英、中荷升大使级;
(2)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4)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①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②中苏关系恶化
③美国相对衰落,
多极化趋势出现
原因规律:
国际:世界格局演变
国内:政治、经济
原因
六、课堂小结
七、巩固训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调整、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其中万隆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相比,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突出了独立自主的精神
B.对于美苏两国主动避让
C.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C
2、建国初,一支国民党军残部几千人窜入缅甸境内并盘踞十年之久,且不时越界对云南边境进行骚扰破坏活动,而缅方却无力将其驱逐出境。在此期间,国内曾有一部分人多次主张越境追击以绝后患,但周恩来均予以坚决制止。周恩来此举旨在
A.保证万隆会议顺利进行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避免激化朝鲜战场形势
D.防止开国大典节外生枝
B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