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处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框位置,承接第一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2.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一些影视节目,学生或多或少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经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2.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地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3.学习目标确定课标要求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 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能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4.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根据课标要求“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以及梳理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难点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本框的一个教学难点。原因在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比较抽象,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了解又很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5.学习评价设计教学模式上通过自主学习,自学展示,议题探究,延伸思考等环节,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和重难点的突破。子议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子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本部分的核心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主要讲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理论成果及其意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和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 通过本节课,学生积极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与教师讲授分析法相结合,学生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的知识点。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能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1.课前播放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主题曲“你的名字 我的力量” 2.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主题曲“你的名字 我的力量”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今天,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回望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再到遭遇挫折,以及当前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围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对应,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交流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活动意图说明: 主题曲“你的名字 我的力量” 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课堂互动。 2.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入时政,再次肯定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环节二:讲授新课教师活动 书写板书 点评导学案 大家导学案完成特别好,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PPT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邀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3个学生) 点评:这三位同学介绍特别棒(鼓掌、小组加分) 3.议题探究 议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友情提示大家,结合导学案和教材P11—P12,小组讨论,解决这个议题,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讨论时候,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倾听。讨论好的小组可以举手示意。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回答。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教师点评小组讨论,表现好的小组加分。 PPT展示漫画: 议学问题: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资本主义剥削下的残酷现实!残酷现实之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畅想未来理想社会…… 教师过度:空想社会主义形成了, 探究一: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有什么特点? 探究二: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是空想? 探究三: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积极影响? 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 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教师总结: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议题二 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友情提示大家,结合导学案和教材P12—P1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议题,应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探究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什么 过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最终爆发了工人运动,播放视频,欧洲三大工人爆发起来,这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①自发分散的暴力斗争很难取得胜利; ②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群众在思想上深受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对受剥削的根源、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求得解放的途径等都缺乏科学的理解。(最根本的原因) 提问:三大工人运动失败了,给了我们经验教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①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教师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教师过渡::经过前面的探究,我们厘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和历史前提,那么科学社会主义是谁创立的 图片里哪个是马克思 哪个是恩格斯 可以看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情非常深厚,深厚到什么程度,看下视频《不巧的马克思》二者革命友谊片段。 教师点评: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深厚的友谊,为了共同事业奋斗,互相珍惜,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马克思创造哪些理论 马克思创造了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 探究问题:剩余价值学说是怎样创立的?有何进步意义?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议学提示 情境探究: 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正是这两个伟大的发现,把社会主义的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一恩格斯 探究活动:谈谈这两大发现,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何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历史进步性(P15)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教师过度:科学社会主义有了思想来源,有了历史前提,又有了理论基石, 科学社会主义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来了--千呼万唤始出来,旷世宣言惊风雨 ,学科社会主义诞生了,以什么为标志 哪位同学能朗读《共产党宣言》的片段。 感谢同学精彩的演讲,从 《共产党宣言》的片段,可以归纳《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及其发表的历史意义 教师总结:从工人运动-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 知识整合: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内容 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创造科学社会主义,并且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益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一系列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进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和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观看视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回望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取得成就,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下《厉害了,我的国》电影。我们生活在,满洲里今昔对比,谈谈我们吃、穿、住、行的变化 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再次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一直保持在15%-20%,美国最低层的40%家庭拥有的财富仅占美国总财富的0.2%,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去年2021年建党百年,脱贫攻坚取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不同。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平等的享有选举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人权,科学防疫,保护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议会制”,表面上讲自由、民主、平等,实质上是垄断,用金钱操纵选举,进而控制政府及其决策,谋求对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仅2000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各种竞选费用就高达30亿美元,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几乎都是“富豪内阁”。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看出,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理)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有人)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有路)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有未来) 教师过渡: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了,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那么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由理论变为现实、如何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 议题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下节课继续探讨。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曲折,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坚持“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的习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对我们的寄语:播放视频 最后,我想借助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送给大家,希望三年后,每个人都如愿考上理想大学,大家齐读 学生介绍关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小组讨论1分钟 学生回答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三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 (2)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只是空想? (3)空想社会主义有什么积极影响?)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一分钟 学生回答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3.科学社会主义的的诞生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这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学生思考、小组探讨。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共产党宣言 学生朗读: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学生归纳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给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分享 活动意图说明 1.通过三大工人运动的斗争及其失败,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 2.通过学习,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3.播放视频,小组合作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学会知识的迁移。 4.通过导学案,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5.课堂结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重大理论,指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进行对比,通过视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通过学习,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能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落实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7.板书设计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完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课时作业 分数较低的最后两组还要完成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西欧,著名代表人物为欧文、圣西门和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以及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②资本主义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③社会主义思想的完善与发展 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不断扩散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是(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与和谐制度 D.空想社会主义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3.《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距今已有171年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①为资本主义的覆灭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明确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时间界限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变为科学 ④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这充分表明( ) ①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保证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超过资本主义 ④社会主义社会模式多种多样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预习下一课时,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的?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的政治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还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教师可使用多媒体以活化政治内容情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其充分感知体验。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育观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0.教学反思与改进1.由于满洲里疫情的原因,线上授课。无法按照文件进行课堂实录,只能通过钉钉进行授课。无法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的小组讨论,缺乏学生热烈讨论的氛围,也无法书写板书,有好多遗憾地方。 2.从教学过程上看,本节课使用材料较丰富,课堂互动丰富,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3.课堂结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重大理论,指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进行对比,通过视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通过学习,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能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落实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4.情境教学,应注意情境的选择。 5.线上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