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第10课 热对流(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第10课 热对流(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
《热对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知道液体、空气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
科学思维目标:能基于所学知识,从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探究实践目标: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获取信息,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并完成探究。
态度责任目标:在进行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从暖气片的安装与发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热对流的特征,知道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和液体的热传递中。
教学难点:观察热对流的实验,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地描述通过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
【教学准备】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火柴、小铁盘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帮妈妈爸爸烧过水吗?你们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
课件出示烧水视频。
师:我们每个人的家里每天都要烧水,对于烧水这件事,你有过什么疑问吗?
生:水为什么会被烧开?
生:水是怎样慢慢变热直到沸腾的?
师:没错,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烧水时水温会上升,一段时间水会被烧开,你知道水是怎样变热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活动一: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师:要想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回答:做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器材。
师:你能根据实验器材,制定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论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总结:
实验步骤:
(1)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木屑加入到烧杯里。
(3)把酒精灯三脚架下面,石棉网放到三脚架上面。烧杯放到石棉网上面。
(4)点燃酒精灯。
(5)观察实验现象。
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总结:
1.注意安全:加热后的三脚架太热,不要用手直接触摸。
2.规范使用酒精灯。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
3.小组合作研究。
4.注意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5.将实验过程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6.做完实验后,要整理收拾好实验器材。
小组做实验,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
木屑倒入水中后,先浮在水面,再慢慢地下沉到水底,因为木屑比水轻,开始漂浮在水面上,但是浸湿后密度变大,沉入水底。在加热的过程中,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取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当水烧开沸腾时,木屑也一同上下翻腾着。
得出实验结论:
液体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热对流”。
解释烧水现象: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
活动二:暖气是怎样使整个房间变热的?
课件出示暖气片供热视频,并提醒学生在家使用暖气片时要注意安全。
师:暖气片是怎样让房间和身体暖和起来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能推想出:暖气是怎样使房间变暖的?
学生交流,实验验证。
实验: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步骤:
1.用火柴点燃塔香。
2.用玻璃杯倒扣住塔香。
3.观察烟是怎样飘动的,及时画出
运动轨迹。
注意:观察要及时! 防止烫伤!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交流。
总结: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先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又受热上升,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 原来 热在气体中也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教师出示:空气传递热的主要方式是对流。造成对流的原因是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周国及上方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相对流动。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谈一谈你的收获。
生1:知道液体、空气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认识热对流传递热的特点。
生2:从暖气片的安装与发展,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你学会了吗?
我会填
1. 液体或气体受热( ),遇冷( ),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 ),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
2.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 )处传到温度较( )处。
3. 根据热对流原理,厨房里排热空气的油烟风扇安装在炉灶的( )。
五、课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热对流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