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课时页)课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2课时--公民的基本义务 总第11课时本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基本义务的含义和内容,了解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 2.通过学习,知道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 3.培养义务观念,明白权利和义务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教学重点、难点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了解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重点落实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 社会责任——民主法治,公民意识;问题解决教学准备 希沃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不赡养老人依法追究。 提问:你知道“我养他的小,他不养我的老”意思吗? 观看视频 思考 激发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公民的基本义务。 1.基本义务的内容: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基本责任。 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应当履行基本义务,既有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 2.对家庭的义务: 出示案例:李奶奶卧病在床,她的儿女轮流照顾她。 宪法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3.对社会的义务: 出示案例:秦朗和同学在车站等车,按照顺序上车。 宪法第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4.对国家的义务: 出示案例:丁锐达的爸爸在军事科研机构工作,每次有人问锐达的妈妈关于爸爸工作单位的情况, 妈妈都说“对不起,无可奉告。” 宪法第五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出示案例:田月琳和蒙古族同学经常互帮互助,还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维护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 宪法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5.课堂活动:完成情景对应公民的义务。 6.提问:除了刚才举例的几个基本义务,你还知道公民应尽哪些基本义务吗? 7.活动园:音频播放。 8.提问:你怎样看待饭店工作人员和孙园爸爸的做法?如果遇见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宪法第五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9.相关链接:纳税服务热线。 【活动二】: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知识点: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案例:这是我上六年级时的照片。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案例: 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里训练。 第五十五条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4.案例:从部队复员后,我来到企业工作。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5.案例这是我去年作为区人大代表发言时的照片。 6.小结: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活动三】:违反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 1.公民履行义务: 做法律规定我们必须做的事情。 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2.活动园:写一写,下列情景中涉及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谁享有的?谁应该保障这些权利的行使? 阅读 认知 案例分析 识宪法 案例分析 识宪法 案例分析 识宪法 案例分析 识宪法 抢答 思考 听音频 思考 识宪法 阅读 认识 讨论 思考 分享 思考 讨论 分享 交流 通过案例展示、宪法条文、情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履行公民基本义务是公民的基本职责,培养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通过案例和法律条文,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既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通过“做”与“不做”,让学生认识到不履行义务必定受到法律的严惩,树立起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课堂小结 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到自己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情感升华 总结提升 突出核心素养目标。课后作业 学会正确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设计 公民的基本义务 履行义务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落实的对应《新课标》指导理念;本课时教学评价关注点;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改进思路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