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 汽化和液化》同步练习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1.(3分)在探究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在水沸腾后移开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一些,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水重新沸腾。此时A. 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 B. 瓶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C. 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D. 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2.(3分)疫情防控期间,戴眼镜的人戴上口罩呼吸时,镜片常会蒙上一层“水雾”。与镜片上“水雾”形成过程相同的自然现象是A. 霜打枝头 B. 冰雪消融 C. 草叶露珠 D. 滴水成冰3.(3分)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该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且吸热 B. 液化且吸热 C. 液化且放热 D. 凝华且吸热4.(3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B.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就是大量的水蒸气5.(3分)如图所示,烧瓶中装有温度为的沸水,若要使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 向瓶底浇的水 B. 瓶内打入适量空气C. 向瓶内加入的水 D. 向瓶底浇的水6.(3分)小明发现:开看空调的小车车窗玻璃在冬天和夏天时,都会慢慢变得模糊(有水雾)。车窗玻璃上的水雾( )A. 都是由车内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都是由车外的水蒸气液化生成的C. 冬天在车外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内侧的玻璃上D. 冬天在车内侧玻璃上,夏天在车外侧的玻璃上7.(3分)物理课堂上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B. 不管冬季还是夏季,适当升高挡风玻璃的温度,都可以除雾C. 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 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8.(3分)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皆物理。在煮鸡蛋时,小芸发现妈妈在水开后不继续用大火煮,而是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针对这种做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大火煮省时但费燃料 B. 大火煮既省时又省燃料C. 小火煮费时但省燃料 D. 小火煮省燃料用时相近9.(3分)取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沾有酒精,将它们放在同一环境,短时间内A. 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小 B. 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示数大C.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一样 D. 无法确定10.(3分)下列措施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 将新鲜的草莓装入保鲜盒中并冷藏 B. 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 将湿头发用电热吹风机吹干 D. 将水泥地面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11.(3分)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满桌子上的水逐渐干了 (3)刚刚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气” (4)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镜片上突然蒙上了一层小水珠.A. (1)(2) B. (2)(3) C. (2)(4) D. (1)(4)12.(3分)如图所示,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玻璃瓶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 玻璃瓶内水先沸腾 B. 玻璃瓶、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试管内的水先沸腾 D. 玻璃瓶水沸腾,试管内水不会沸腾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1分)13.(4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计时方式,在“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中写到“秋处露献寒霜降”,其中“露”的形成是 ______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14.(4分)如图所示,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__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起到镇痛的作用。 15.(4分)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________,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________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填物态变化名称) 16.(4分)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然后向烧瓶上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该现象说明 ______ 。(5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7.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________都相同。18.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________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19.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20.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________。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1.(6分)水的沸腾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如图所示,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实验装置和所记录的一组数据。 如图甲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____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在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在沸腾时水中有气泡上升,在图乙、所示的两图中,图 ______ 选填“”或“”描述的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当水温接近时,每隔记录一次温度,由丙图可知:当地大气压 ______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据图可知,当从瓶中向外抽气时,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会导致水重新沸腾。 故选:。 当从瓶中向外抽气时,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此题主要考查了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2.【答案】C;【解析】解: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冰雪消融,固态冰变为液态水,是熔化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符合题意; 、滴水成冰,水凝固形成固态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此题主要考查了不同物态变化的辨析。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及液化现象进行分析解答。3.【答案】C;【解析】解: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是水蒸气遇到玻璃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液化过程放热。 故错误,正确。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答案】C;【解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错误; 、雾淞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错误; 、露在日出后迅速渐消失,液态的露珠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正确; 、雾就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5.【答案】D;【解析】解: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水会重新沸腾起来。 故选:。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6.【答案】D;【解析】略7.【答案】B;【解析】、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错误; 、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雾会吸收热量汽化,故正确; 、夏天,汽车内部温度较低时,车外温度很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车外侧玻璃上发生液化,故错误; 、冬天,由于水雾出现在玻璃内侧,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错误。 8.【答案】D;【解析】解: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直到煮熟,这种方法浪费了燃料;小火煮省燃料用时相近。 故选:。 根据“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影响液体沸点的是气压,与火焰大小无关“等知识可选择。 这道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比较,让学生理解沸腾及沸腾条件,实用性强。9.【答案】A;【解析】 酒精在常温下会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汽化要吸热,所以沾有酒精浸湿的棉花的温度计示数比较低。掌握物质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解:当将一个沾有酒精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酒精会发生蒸发,由于蒸发是吸热的,所以沾有酒精的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故A选项正确,选项错误。 故选A。 10.【答案】A;【解析】A.将新鲜的草莓装入保鲜盒中并冷藏,降低了液体的温度,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避免了外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减慢蒸发,故符合题意;B.将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不符合题意;C.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加快蒸发,故不符合题意;D.将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不符合题意。故选。11.【答案】A;【解析】解:(1)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吸热; (2)滴在桌子上的水逐渐干了,属于汽化,吸热; (3)刚剥去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白气”属于液化,放热; (4)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暖喝的室内,镜片上突然蒙了一层小水珠,属于液化,放热; 故选:A.12.【答案】C;【解析】解: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现给玻璃瓶加热,水要吸收热量。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所以玻璃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沸点升高大于对应气压下的沸点;由于试管中的水和大气直接接触,故其沸点为对应外界大气压下的沸点,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水先达到这个温度,且能持续吸热,故先达到沸腾的条件,所以试管内的水先沸腾试管中的水温度保持不变。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玻璃瓶中的水的温度继续升高,直至达到对应沸点的条件方可沸腾。故选:。 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 液体沸点的大小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由于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所以在加热过程中,瓶子内部气体压强变大,进而影响玻璃瓶内水的沸点。 液体沸点的大小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是解决玻璃瓶中水沸腾的关键。13.【答案】;【解析】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答案为: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此题主要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难度不大,属基础题目。14.【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解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那么要想在常温下让氯乙烷烷从气态变为液态,我们可采取加压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会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15.【答案】汽化;液化;【解析】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吸收热量,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一种汽化现象; 气态氨上升过程中受冷,由气态变为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 16.【答案】;【解析】解: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然后向烧瓶上浇冷水,烧瓶内气体遇冷,其中水蒸气会发生液化,导致瓶内气压降低。因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瓶内水的沸点会降低低于此时水的温度,这时水满足达到沸点、可继续吸热的条件,所以会再次沸腾。 故答案为:液体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降低而降低。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此题主要考查沸点与液体表面气压的关系,难度较低。17.【答案】温度;甲乙;不正确;正确;【解析】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三个: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液体温度。题目中已经控制了前两个,所以答案为第三个因素:温度。 要想对蒸发的快慢,必须控制两种样品的体积相同,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积变化大的就是蒸发的快。所以要选:甲、乙。 要验证液体种类对蒸发的影响,其他因素都要保持不变,若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的话,它们的温度就不一样,没有办法对比,所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从图中情况可以看出:在两种液体体积相同时,水减少的慢,酒精减少的快,因此可以证明李丽的猜想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温度、甲乙、不正确、正确。 18.【答案】;【解析】解: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为保证可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石棉网,应先按照酒精灯火焰的高度安装铁圈,然后放置石棉网,再放置烧杯,再根据液体深度调整温度计的高度,即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装置。 水沸腾前,气泡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泡逐渐变小;水沸腾后,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中,所以气泡不断变大。所以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水的沸腾图象中,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这段线段对应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由图丙可知为。液体的沸点与其表面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此时水的沸点低于,说明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自下而上;;低于。 在水的沸腾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水沸腾前,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后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此题主要考查水的沸腾实验,属于基础类试题,难度较低,但是出现频率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