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师用导学案课题:21. 三黑和土地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2.掌握作者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感情2.通过理解词语来体会作者描绘的景物。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测初读课文,认字解词(一)预习环节(课前完成)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2、组长组织完成字词的识记。(二)检测环节(课上完成)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是如何做的呢?今天,让我们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板书课题。2、检测字词的识记理解情况。(1)多音字注音并组词s n( 散光 ) zuān( 刁钻 )散 钻sàn( 散步 ) zuàn( 钻石 )(2)比一比,组词耙( 耙地 ) 荞( 荞麦 ) 蝈( 蝈蝈 ) 淌( 流淌 ) 闺( 闺蜜 )葩( 奇葩 ) 侨( 华侨 ) 帼( 巾帼英雄 ) 趟( 赶趟 ) 圭( 珍圭 )二、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2)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农民对土地有着什么样的感情?(2)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3)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3、重难点导学:突破问题(问题1)采用读——画——思的方式 说一说农民对土地有着什么样的感情?标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看法。(问题2)采用读——画——议方式 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1—8小节、13—15小节 对土地寄予了厚望,对未来美好生活展开了想象)(问题3)采取读——画——议方式 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问题4)采取议——写 方式,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热爱、保护、珍惜等)三、展示提升1、展示。 2、品读感悟,感情升华。 3、质疑。四、小结强调五、检测反馈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2、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这么松散的地, 那美丽的云朵,简直是一张软床, 就像一朵朵棉花糖,叫人想要摸一摸, 叫人想要摸一摸,想拿起来尝一尝。 想拿起来尝一尝。六、拓展延伸我爱这土地 (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板书设计:农民热爱土地三黑和土地 三黑在土地里劳动 重获土地幸福与希望 幸福喜悦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