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练习)一、选择题:1. 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余粮征集制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赫鲁晓夫改革2.在冷战形势下,苏联继续把下列哪些行业的发展放在首位,以保持同美国抗衡的强大军力( )①重工业 ②轻工业 ③农业 ④国防工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在斯大林逝世后,推行一系列改革的继任者是( )A.列宁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4.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改革主要针对(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苏共党内派系斗争C.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 D.经济停滞的状况5.赫鲁晓夫在改革中,对哪个行业的改革倾注了大量心血(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服务业6.第一个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法国7.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 )A.苏联 B.日本 C.美国 D.德国8.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苏联成功起飞是在( )A.1961年5月 B.1961年6月 C.1961年3月 D.1961年4月9.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0.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上倾注了大量心血②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僵化的体制,取得了一些成绩③根本改变了苏联僵化的体制④多种因素最终导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21教育网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2.苏联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是在( )A.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B.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C.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D.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二、非选择题:13.请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目的、涉及的方面以及最终的成果。14.列举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在尖端技术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CCBABCADCC1112DB二、非选择题:课件24张PPT。复习导入苏联(苏俄)经济建设之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斯大林模式1928—第1课时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战后苏联的发展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②苏联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战争结束后,国家百废待兴。2.概况:①在冷战形势下,苏联转向和平建设,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继续把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以保持同美国抗衡的强大军力。阅 读 卡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 实行斯大林体制的苏联,重工业发展迅速,消费品却经常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1950-1953年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皮棉以及60%的肉和奶,所得的钱还不够用来支付把产品运往收购站的运输费。农庄庄员得到的报酬很低,每日平均不到一个卢布。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主要特征 主要弊端 片面发展重工业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丘吉尔肯定了斯大林的贡献,他的这句话也说明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重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 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斯大林:“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问题解答轻轻的我走了,但我留下一个超级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的发展越来越慢,各种社会问题开始显现。 1956年,苏共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大会最后一天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内部会议,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直接、激烈地批评斯大林。苏共二十大和秘密报告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政治领域,全苏展开了批评个人崇拜、批判斯大林的大规模运动,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图5-31 苏共二十大2.措施:政治上:经济上:实行农产品收购制;鼓励农民发展副业经济,并允许他们拥有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等。图5-32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尖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苏联第一个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苏联成功起飞。图5-33 尤里 加加林科技上:加加林在苏联“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内人造地球卫星原子能发电站载人宇宙飞船3.影响:①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僵化的体制,取得了一些成绩。②消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根本改变僵化的体制。4.结果: 赫鲁晓夫的改革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加上他独断专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最终被迫下台。 从“玉米运动”的失败中,你能发现赫鲁晓夫的改革存在哪些问题? 赫鲁晓夫独断专行,其改革缺乏实事求是、深思熟虑、反复实践等精神。拓展提升赫鲁晓夫改革遭受挫折的原因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成效不能持久。主观主义泛滥,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点拨: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所迈出的第一步,在苏联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我们要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斯大林所实行的政治经济政策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使苏联的经济快速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前列,而且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后来导致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但是不能把斯大林曾经的贡献全部抹杀。易错点睛 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的发展,所以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面否定是值得肯定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掘墓(作用):赫鲁晓夫是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的苏联领导人,为了解决农业问题,他亲自狠抓农业,改变了旧体制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守墓(局限):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整体上来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斯大林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在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杂大理石墓碑,墓碑三米高两米宽,由7块黑白大理石衔接雕琢而成,代表了他充满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僵化体制的延续 图5-35 苏联食品短缺,人们排长队购买食品。20世纪50-80年代苏联的经济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课堂小结战后初期苏联的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背景:概况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但国家百废待兴继续把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以保持同美国抗衡的强大军力。措施开展批评个人崇拜、批判斯大林的大规模运动,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政治:经济:实行农产品收购制;鼓励农民发展副业;开垦荒地科技:原子能发电站、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僵化的体制,取得了一些成绩。并未根本改变僵化的体制。影响积极:消极: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957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flv 5.3.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练习).doc 5.3.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课件).ppt 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flv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flv 解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mp4 赫鲁晓夫改革.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