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课题名称 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 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教材分析 本框“国家是什么”第一目从国家的产生性质及其决定因素、基本要素、国家职能等等角度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使同学们清楚国家是什么 国家是怎样分类的 第二目全面阐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介绍代议制,使同学们明白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情分析 通过必修一、必修三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国家产生的原因与过程,知道我国的国体与政体,熟悉我国的国家职能。在此基础上学习本框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科学认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维护我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科学精神 理解国家的本质属性和构成要素,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政体和国体的关系。法治意识 树立依法维护人民民主的意识。公共参与 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教学重点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教学难点 国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性、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区别教学策略 设置情境,探究讨论,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材板书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一、框架引领 展示整本书的知识框架 通过结构目录,使学生能够对整本书有个初步的了解。二、导入 视频播放:走进国家 观看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国家概念二、自主预习 出示预习目录、预习要求 要求:浏览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学生自主预习问题,浏览课本,对本框知识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时理解能够更加深入。三、新课讲授 三、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出示梁启超的文段: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示相关知识点。 一、国家的本质 根据探究活动:思考国家是如何起源的?应如何认识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产生(起源)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历史现象)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国家不会永远的存在下去,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 根据探究活动:在你看来,国家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2、国家由哪些要素构成? 3、国家性质是由谁的性质决定的? 国家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现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4.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①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5.国家的职能: 通过小组探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深入思考能力,形成对国际关系的初印象。三、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二:各国领导人称谓为什么不同? 观看视频思考:中美政体有什么不同?影响政体的因素有哪些? 二、国体与政体 1、国体与政体的区别与联系 2、影响政体的因素有哪些? (1)国体决定政体 (2)政体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①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 ②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3.代议制 (1)含义:由选举产生、代表民意的机关来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 (2)原因:(必要性) 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作用: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通过对政体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更多的国际政治知识。四、同步练习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