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名称 宏观调控 学科 思想政治 视频长度 6分钟知识点来源 必修2 《经济与社会》2.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目标 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地位,掌握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理解实行科学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树立合理配置资源与节约资源的意识,理解政府进行科学宏观调控的目的和措施,政府正确处理与市场关系的科学性。教学内容 宏观调控的含义、地位、主要手段、主要任务、主要目标,实行科学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比两种政策。 难点:能够准确区分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针对市场调节的不足,提出政府采取合理的宏观政策调节。教学类型 讲授型 问答型适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教学过程内 容 时间片头、导入 知识点导入,观看宏观调控的视频,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宏观调控有哪六个方面的知识。 1分50秒二、正文讲解 1、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2、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3、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政府: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3)国体: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必须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4)综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4、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难点) 经济手段:国家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来调控经济的手段。 法律手段:依据经济法律、法规等来调控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依据国家政权的力量,采取强制措施来实施的手段。 联系:①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5、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重点) 经济总量平衡:指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实质) 经济滞缓,刺激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加国债发行 扩张性货币政策(央行):降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央行买入有价证券 经济过冷,抑制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国债发行 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主体、内容和联系 6、主要目标: ①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②增加就业 ③稳定物价 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分55秒结尾 小结宏观调控的六个方面知识点,指出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15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