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框内容。本框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个知识点。第一知识点从三点展开:第一点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点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点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本框在本单元乃至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因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无比重要。
三、教学设计理念和原则
1、新课改“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建构生活化的课堂。
2、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3、哲学课本身的特点。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味并感受哲学的魅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核心素养
(一)政治认同
坚定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法(联系)基本观点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科学精神
科学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公共参与
以电影发展为话题,引导学生自己运用联系观点看问题,自觉扛起电影发展的社会责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六、教学难点
1、联系具有客观性。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联系具有条件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七、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题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八、教学核心环节
核心环节 情境或任务 学生活动 课堂分层 设计意图
课前引入 看视频:2035 电影强国 看视频 A、B、C层一起欣赏视频 帮助学生热身,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情境教学。
一、联系的含义 情境1: 赏课件,读教材,思考问题。 A、B、C层一起思考问题,但是可以由C打开话匣子,由A、B层同学深入分析。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景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从畅谈电影给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自然过渡到联系的含义及普遍性教学。
二、联系的普遍性 情境2:从电影对生活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说明联系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情境3:拍电影要经过哪些环节?各环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合作探究:周围的事物又和他周围的事物发生着联系,不妨来试一试,请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看它又和周围哪些事物相联系? 如旅游又可拉动吃、住、行、游、导、购、娱等部门,还有间接的金融、保险、通讯、医疗、广告等部门。 A、B层学生选一个事物阐述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由C层学生关注电影拍摄的环节。 结合问题分析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主要贯彻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
三、联系的客观性 情境4:电影发展存在问题吗?如果有?你认为有哪些? 情境5:当我们享受着电影带来的美好幸福生活时,却发现在电影行业的发展可能还存在阵痛,电影拍摄中我们能忽视以上联系吗? 情境6:我为电影拍摄中的阵痛出谋划策 1、合作探究:通过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交流讨论的结果。 2、思考:电影拍摄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呢? A、B、C层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但可以侧重由A层学生整理思路,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体验人在客观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结束 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以“幸福 龙泉”为主题,拍一部助力龙泉发展的微电影,请你为其出谋划策。 合作探究:学生出谋划策。 A、B、C层学生一起合作探究,一起完成策划。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通过建言献策,用哲学来指导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哲学的魅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学科素养。
九、板书设计
十、设计反思
“高大上”、“神秘”、“玄”是不少学生对哲学课的总体认识,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是对生活的追问与反思,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学问。本课教学中,笔者力争通过“四化”同步来打造高效课堂。
1、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即教师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活化、时代化的课程资源,实施富有生活情趣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课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了课程教学资源——“2035 电影强国”为主题,以它贯穿整堂课,一方面,电影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的影响,正是联系的表现形式,可以很恰当的论证教材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学生对此是很熟悉的,同学们都有看电影的生活经验,并且对电影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感受深刻。这样的生活化课程资源拉近了教材与学生距离的同时,增强了政治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哲学的魅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哲学。
2、生活情境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生活情境化,是在教材观点生活化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题材,创设富有时代气息的情境,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枯燥的文字理论变为为生动有趣的具体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的基础上,我采取了 “一例多境”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串(如欣赏视频《2035 电影强国》,感受“电影带给我们的影响”;电影行业发展中的“阵痛”、 电影发展中的产生的上述“阵痛”,找到解决方案等情境)克服了不同主题的情境变换频繁、知识衔接生硬、教学线索凌乱、教学结构松散的缺陷,最大限度发挥情境的功效,有利于学生深入、透彻的理解理论观点。
3、情境问题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充分的创设了四个情境后,我通过层层设问,将课本知识点寓于其中,并贯穿始终,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与感知,在情境问题中去思考,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4、探究合作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 教学中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1】七七嘴八舌·畅谈生活——电影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探究2】小组讨论——电影发展中的产生的上述“阵痛”,找到解决方案
【探究3】“参与生活”——以“幸福 龙泉”为主题,拍一部助力龙泉发展的微电影,请你为其出谋划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