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标要求: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本课时间框架】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农业、手工业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产生
1、商业产生的基础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随着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不同部族或个人生产的产品有了差异,互补性的需求日益增强,先民之间的交换活动产生并不断扩大。
3、早期商业往往是部落之间交换各自剩余的产品。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1)商朝:①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2)春秋战国:“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3)秦汉: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促进全国的商品流通
(4)隋唐到两宋:市坊界限逐步打破,商业逐渐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繁荣
(5)元、明、清: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知识提升1:春秋战国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的原因有哪些?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2)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3)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4)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知识提升2:秦汉时期商人为什么会收到打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政治:担心商人权势过大,威胁统治,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2)经济:小农经济占主体,农民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来源;
(3)思想:与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有关。
(4)社会:商人流动较强,不利于社会稳定
知识提升3:比较唐末前后商业活动的变化?
知识提升4:说说明清商业活动有什么变化?
(1)商业市镇的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5)白银广泛使用 (6)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帮
(7)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 (8)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古代世界
(1)古埃及:在市场上交换产品;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2)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3)古希腊: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4)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东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5)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3、对外贸易
知识提升5: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有什么特点?(1)官府控制 (2)朝贡贸易为主
知识提升6:朝贡贸易的特点和目的?
(1)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三)商业贸易的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 2、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3、促进了社会发展 4、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知识提升7: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统治者相对宽松政策措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交通: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水陆交通的便利。
(5)金融:古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使用和发展。
二、“契约信用”——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媒介
(一)货币
1、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商品交换规模扩大
2、表现:(1)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2)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3)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3、影响:(1)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成为财富的象征。
(2)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促进商业的发展)
(二)信贷
(三)商业契约
知识提升8:商业契约孕育了哪些精神?有何作用?
(1)精神:自由、平等、守信精神,证据意识、财产观念。
(2)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