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导入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21 《庄子》二则
前置性学习及检测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教师补充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扫除阅读障碍
读准字音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借助注释、手头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加黑字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北海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形容气势强盛,指鼓起翅膀;垂挂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大海动荡
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怪异事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旋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大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深蓝色;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罢了
解决问题
翻译课文 3、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师生互动与合作研讨
朗读课文 理解故事 (一)朗读课文,理解故事
1、师、生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理解故事。
2、展示朗读,表现出对故事的理解。
师生互动与合作研讨
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
明确: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师生互动与合作研讨
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拓展延伸
1.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
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说,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当堂检测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通“溟”, 海
其正色邪 “邪”通“耶” 语气词 呢、吗
(2)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水击三千里, 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
当堂检测
(3)翻译重点句子。
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⑵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⑶“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抨击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回旋向上飞,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⑷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
分层作业设计:
1、归纳积累重点词语、句子的解释。(C、D层学生选做)
2、《练习册》中练习(其中课外阅读部分,C、D层学生选做)
3、熟读、背诵课文
导入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前置性学习及检测
了解作者及惠子感知作品背景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固: A、固不知子矣(固然)
B、子固非鱼也(本来)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解决问题
翻译课文 3、组内交流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4、小组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师生互动与合作研讨
朗读课文 理解故事 (一)朗读课文,理解故事
1、师、生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理解故事。
2、展示朗读,表现出对故事的理解。
师生互动与合作研讨
朗读课文 理解故事 (二)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情景模拟,选一人扮演庄子,一人扮演惠子,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辩论对话。
2.请同学说说这场争辩谁是胜者。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师生互动与合作研讨
朗读课文 理解故事 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拓展延伸
考点链接 1.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当堂检测
考点链接 1.试赏析“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这一句话。
2.这两则小故事都写到了鱼,它们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分层作业
作业设计 1、归纳积累重点词语、句子的解释。(C、D层学生选做)
2、《练习册》中练习(其中课外阅读部分,C、D层学生选做)
3、熟读、背诵课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