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年级及学科: 八年级物理 首备人: 再备人:主备课题:《平面镜成像》 备课时间:第 八 周 星期 三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目 标 与 要 求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培养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计划、动手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概括能力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探究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都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重 难 点 (本课时独特的教学任务)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我们每天早上都要照照镜子,梳妆打扮一下,下面我们也来照一下镜子。 拿一面镜子,让一位学生上来照,让他指出镜子中他的像的位置,并回答镜子中的像和真实的人,是不是一样大呢? 学生会根据估测结果给出一个答案,但是我们的感觉是不可靠的,怎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像的位置和大小呢? 二、新授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观察现象:在平面镜前放一支笔,观察平面镜中的笔和实际的笔。 2、提出问题: ⑴ 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⑵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提出猜想与假设。 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⑵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⑶ 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设计实验: ⑴ 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透明玻璃板可以成像,可以看到玻璃板前教 学 过 程 面的物体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透明玻璃板也能透光,透过玻璃板,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我们可以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个相同的物体,这样我们可以在玻璃板中看到前面物体所成的像,又可以看到后面的那个物体。我们移动后面的物体,使后面的物体和前面物体的像重合,这时后面物体所在的位置即为前面物体所成的像位置。 ⑵ 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由于前后两个和物体是完全相同的,若后面的物体和前面物体的像完全重合,则可根据下面的数学关系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是大小相等的。 (→前物=前像)前物=后物 前像=后物 5、通过实验收集证据。 让学生阅读66页的实验过程,然后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注意引导。 ⑴ 玻璃板一定要和桌面垂直。 ⑵ 要把成像的物体放在较亮的一侧,若后面也较亮的话,可把后面用衣服挡一下,若用茶色玻璃来代替透明玻璃效果更好。也可用电筒照射前面的物体。 ⑶ 实验要做三次,只做一次可能具有偶然性。 6、结论: ⑴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⑵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⑶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虚像只能用眼睛看,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而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 (二)练习用对称法作图。 注意:⑴ 辅助线用虚线。 ⑵ 虚像用虚线。 举例:⑴ 已知物和镜作像。 ⑵ 已知像和镜作物。 ⑶ 已知物和像作镜。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生活中:梳妆 2、艺术上:矫正舞姿 3、医疗上:看清牙齿背面 4、商业上:扩大视觉空间 5、军事上:潜望镜 (四)光污染 1、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 2、夜间行车时,车内的景物在挡风玻璃上成像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三、作业有无课件 有板 书 设 计 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⑵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⑶ 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用对称法作图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4.光污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