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测试仿真模拟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花苞(bāo) 静谧(mi) 咄咄逼人(duó)B.粗犷(kuàng) 高邈(miǎo) 瓢泼大雨(pō)C.屋檐(yán) 聚集(jù) 莅临人间(wèi)D.凄冷(qī) 菜畦(qí) 争先恐后(kǒ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匿笑(偷偷地) 沐浴(洗澡)B.攲斜(倾、歪) 观摩(研究、切磋)C.祷告(向天神求助) 妄想(荒诞不合理)D.无端(原因,起因) 至爱(最)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 、艺等几乎无所不精。③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活。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A.②①⑥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⑥⑤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③④⑥②⑤4.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5.以下是文文同学发表童年感言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一句她很难确定,请你帮她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3分)童年生活不仅仅是自己经历过的,也包含曾经阅读过的,我曾经和杨红樱笔下活泼可爱的马小跳一起嬉戏玩乐,也曾和郑渊洁笔下正义勇敢的皮皮鲁一同旅游探险,也曾和林海音笔下懂事的英子一起缅怀爱养花的爸爸,____……这一切的一切,使我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A.还和鲁迅笔下的闰土一起在百草园里雪后捕鸟B.还和少年鲁迅一起在百草园里摘吃又酸又甜的覆盆子C.还和鲁迅笔下的闰土一起在三味书屋里放声朗读D.还和少年鲁迅一起在三味书屋里听老师讲美女蛇的故事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看鸟雀下来____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A.支牵觅 B.撑拉啄 C.支牵啄 D.撑拉觅7.按课文原文填空(7分)(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2)《天净沙·秋思》 中有一个难得的勾勒出清新幽静境界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马致远对温馨家庭的渴望,这个句子是 。(3)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 , ”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丽图景。(4)《论语》十二章向我们提供了很多种学习方法,其中表现学思结合的两句话是: , 。二、阅读)45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9分)《论语》八章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博学而笃志 即之也温 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0.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1分)11.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1分)雨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阴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12.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 (3分)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13.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14.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2分)①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②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15.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画线句作点赏析。(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5分)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6.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5分)17.第二段的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结合文本说说它的作用。 (5分)18.最后一段中的“要好好儿活……”包含了哪些深意? (5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0分)汤姆的午餐李荷卿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校长问她:“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露茜老师笑了笑,说:“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露茜老师心里五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两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啪啪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会很快进入优秀之列!”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有删改)19.(1)文章最感人的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进行概述。(2分 )(2)读文中画线句子“露茜老师心里五味杂陈”,结合上下文,揣摩露茜老师此刻的心理。(2分)(3)露茜老师说“我们的班级也会很快进入优秀之列”,她的自信来自哪里?(3分)(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其性格特征是什么?(3分)三、作文(50分)20.任选一题作文(一)话题作文不久前,科比退役前的最后一场告别赛,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每年六月的中考,也预示着学生们初中生涯的即将落幕。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告别——告别,难说再见,但不必遗憾,更不必伤感,因为当我们挥手告别、重新出发后,新的美好生活即将为我们拉开序幕。请以“告别与出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二)半命题作文不要说我们的日子只有阳光和鲜花,要知道有多少阳光鲜花也就有多少风雨和眼泪;不要说眼泪是软弱的代名词,眼泪流过,我们也就变得坚强;不要说眼泪只是一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还是一池喜悦和幸福的洋溢……有人说眼泪是一个人心灵品格的珍珠,也是生活中真善美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音符;有人说眼泪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也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有人说眼泪是情感汇集的港湾,也是扬帆起航的誓言……那么,让我们的眼泪尽情地抛洒流淌吧!请以“ 的眼泪”为题作文。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A 咄咄逼人(duō);B粗犷(guǎng);C莅临人间( lì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答案】A【知识点】词义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字词含义。A、解释不完全正确,“沐”,是洗头即洗发的意思。BCD无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字词含义,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结合平时积累作答,注意不写错别字。此题作答,可结合日常积累辨析作答。3.【答案】A【知识点】句子排序【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A通读所有语句,了解语段主要是讲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及给我们的启示。据此确定最后一句应为⑤句,排除C项。介绍人物一般要先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据此可确定首句应为②句,排除D项。⑥句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应在④③句前面,排除B项。故答案为A项。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4.【答案】D【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解析】A、人迹罕至: 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使用正确。B、人声鼎沸:比喻人声嘈杂,就像鼎中的水沸腾了一样。使用正确。C、大事渲染: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使用正确。D、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 与此处的感彩不符。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成语的积累,另外,成语使用往往在一定的语境之中,应从成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5.【答案】B【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解析】A闰土没有出现在百草园中;C闰土没有在三味书屋里读书;D 少年鲁迅在百草园里听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积累。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孰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6.【答案】C【知识点】近义词;词语的使用(搭配)【解析】“支”是使竖起的意思;“撑”是张开。句中是使竹筛立起来,选择“支”。“牵”牵引向前;“拉”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句中此时长绳的状态是被牵引着,没有移动,故选“牵”。“觅”是找,寻求;“啄”鸟类用嘴取食物。句中鸟已经发现了食物,下来吃,所以应是“啄”。综合分析,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在感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7.【答案】(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2)小桥流水人家(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答题时注意是哪首诗,题干要理解的内容。⑴要注意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谈到了月,还有“愿逐月华流照君” 所以答案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⑵关键理解“ 对温馨家庭的渴望 ”,故答案为:小桥流水人家;⑶要注意“ 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 ”,故答案为: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⑷要注意:“ 表现学思结合 ”的句子,故答案为:“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注意“郎、残、罔、殆”的书写。故答案为:⑴1、我寄愁心与明月2、随君直到夜郎西⑵ 小桥流水人家⑶1、海日生残夜2、江春入旧年⑷1、学而不思则罔2、思而不学则殆【点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要注意古诗表达的内容情感等。8.【答案】坚定;接近(走近,靠近)9.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②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10.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11.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语句来分析。【附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政》)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③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⑤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里仁》)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8.①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笃:坚定。②句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温:接近(走近,靠近)。故答案为: 坚定 ; 接近(走近,靠近)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①罔:迷惑,蒙蔽;殆:疑惑。②讷:语言迟钝;敏:机敏。故答案为: ①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②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人不知而不愠”的大意是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和此句意思接近的应是“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是说君子更加注重提升自己,修养自己而不注重名望,所以不会因不被人了解而生气。故答案为: 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第⑦章里说到君子懂得大义,第⑧章强调君子安于穷困。与之相反,小人只懂得看重利益而不顾“义”,他们在陷入穷困境地的时候便会做坏事。君子与小人截然相反。故答案为: 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12.【答案】大嫂、母亲;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老妇人;阅尽沧桑、宽容、豁达13.梨花一枝春带雨;杏花春雨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14.①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15.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⑶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⑷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1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的能力。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作答。文章先把春雨比作少女,再把夏雨比作大嫂、母亲,“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可以看出她具有泼辣、能干、慷慨的性格;最后把秋雨比作老妇人,突出她的“阅尽沧桑”,“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故答案为: 大嫂、母亲 ; 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 ; 老妇人 ; 阅尽沧桑、宽容、豁达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找出答案所在的段落,即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作答。题目要求概括出春雨所描绘出的三幅画面,对应的正是第⑤⑥两段的内容,第⑥段结尾“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可以看出前面所写的“梨花一 枝春带雨”“杏花春雨江南”“小楼-夜听风雨”正是春雨描绘的图画。故答案为: 梨花一枝春带雨;杏花春雨江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14.①本题考查首段作用。散文的首段常有引出抒情对象,点明文本内容和主旨,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本文的第-段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它的温柔和生生不息,表现了对雨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②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结合前文“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可以看出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 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第十四自然段也指出了,她“并不落寞”,是因为“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回答时可以用原文的语句作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①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说她“阅尽沧桑”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并不落寞”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1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答时,需先明确修辞手法,然后结合修辞本身的特点和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细读这个句子可知,把雨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句式整齐,语义相关,这是排比的修辞。两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雨的无私与滋养万物的特点,表达了对夏天的雨的赞美之情。故答案为: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6.【答案】示例:①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17.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18.示例:①寄予着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即无论怎样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深的自责与愧疚。【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句,准确概括。(2)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记叙文常用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叙的作用一般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等。本文画线部分交代了中年夫妇夜晚出来做生意的缘由,属于插叙,其作用在于:表现出中年夫妇勤劳、关爱孩子的品质,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3)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16.母亲对“我”做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种出发点:母亲带我去看菊花,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母亲想希望通过故地重游来唤起“我”的美好记忆,通过看菊花为了转移“我”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我”在自然界中获得生命的热爱,从不幸的生活经历中走出来,热爱生活。想借着秋寒的菊花来隐喻人生也可以这样,面对困苦,面对着挫折都可以像秋菊那样经风霜、耐严寒,傲然挺立,顽强生活下去。故答案为:示例:①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17.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插叙有如下作用:照应题目;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第二段的划线句子妹妹的话交代了母亲的病情,属于插叙写法,插入这个情节,让读者了解母亲的病情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母亲得了这么重的病,还要照顾“我”,安慰“我”,还能不让儿女发现,看出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表达对孩子无私的爱。故答案为:插叙。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到了很严重的程度,突出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对孩子的无私的爱。18.母亲临终的嘱咐,包含了母亲希望我能够乐观面对生活,不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最后妹妹带我去看菊花,我重复了母亲的话,史铁生在经历了生活中的很多苦难之后,才明白生活的意义,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明史铁生重拾信心,不再沉沦面对生活,要坚强的活下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并将和妹妹好好活下去。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当时不理解母亲做法的自责与愧疚。故答案为:示例:①寄予着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即无论怎样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刻理解与深切怀念,也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深的自责与愧疚。19.【答案】(1)汤姆代汤米受罚。(2)汤姆的挺身而出让她感动;惩罚汤姆这样有担当的孩子让她于心不忍;制定的班规不可轻易改变让她犹豫不决。(3)她的自信来自这一群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或:她的自信来自这个有爱心的、团结的班集体。)(4)小说的主人公是汤姆。汤姆是一个顽劣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担当的孩子。【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析】⑴从“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讲述了汤姆愿意替吃了他的午餐的汤米接受惩罚, 在木板一下,两下……打在汤姆背上 直至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感动了老师和所有同学。可以概括为:汤姆代汤米受罚。⑵通过熟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理解露茜老师的心理,她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汤米那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上,更不忍心打在因维护弱小挺身而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汤姆身上,但是班级的规章制度又不允许她轻易改变,此时的她心里交战,但理智又告诉她必须怎么做, 因此露茜老师心里五味杂陈。⑶通过汤姆代汤米受罚的这件事和因这件事班级里同学们的表现,让露茜老师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心,团结,有责任感的班集体,增强了了她管理好班级的自信心,也断定“我们的班级也会很快进入优秀之列” 。⑷通过熟读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得知 ”汤姆“ 是小说的主人公 。从汤姆的对话中“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可以看出此时的汤姆是个顽劣 、调皮、难以管教的孩子。但当露茜老师惩罚偷吃了汤姆午餐的虚弱干瘦的汤米时,汤姆又挺身而出代其受罚,体现了汤姆有担当,本性善良,有同情心的另一面的性格。故答案为:⑴ 汤姆代汤米受罚。⑵ 汤姆的挺身而出让她感动;惩罚汤姆这样有担当的孩子让她于心不忍;制定的班规不可轻易改变让她犹豫不决。⑶ 她的自信来自这一群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或:她的自信来自这个有爱心的、团结的班集体。)⑷ 小说的主人公是汤姆。汤姆是一个顽劣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有担当的孩子。【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事件去概括,可按照“人+事+结果”的形式去概括。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揣摩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及主体,根据具体的语境,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需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到题目的关键词所在的段落,在它前后筛取有用信息加以概括,有时也可用原文,一般都有提示性的词语或句子。⑷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20.【答案】【参考例文】出 发伴随着紧张和期待的心情,我终于盼来了7月26日。经过6月底和7月初的2次选拔赛,我终于可以在7月26日这一天到北京去参加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的决赛了。一大早,我穿着我最喜欢的一件衣服跟着妈妈到她上班的地点——江北。我在妈妈办公室一直背着我参赛的自我介绍演讲稿。这稿子是在比赛前一天才写好的,所以我背得还结结巴巴。我们乘坐的到北京的飞机是中午12:55的。大概在10点钟,妈妈就带我一起到超市去买了很多零食,然后就打的前往机场。透过出租车的窗户,我看到了向我靠近的机场。耳朵不时听见一阵阵飞机起飞降落的响声。我们下了车,来到了候机厅。一进候机厅大门,就看见我们重庆参赛队的旗子在那挥着。我激动地朝旗子那跑去。已到的选手们还在等没到的选手。借这个时间,我给我的几个好友打了电话,说我在机场,马上就要到北京去了。他们都说祝我成功,还加一句给他们带点礼物。我答应了他们,然后高高兴兴地跟着队伍走向登机口。上了飞机,我对号入座,是一个靠窗的位置,我望着窗外起起落落的飞机,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紧张。飞机延误到了1点多才起飞。在滑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左边机翼上竟然……竟然有裂缝!此时我浮想联翩,吓得真有一个跳下飞机的冲动。飞机滑到了快起飞的滑道上,然后猛地加速。我身体紧成一团,两手抓紧扶手,心里一直念着:车雨草啊,你应该是很幸运的对不对?这次坐飞机一定不会有事的!念着念着,飞机起飞了。不一会儿,重庆的风景尽收眼底。本来忘记恐惧的我,因为飞机刚起飞后又突然往下降落了一大截,心又绷了起来。飞机还是越飞越高,穿过一片片云层,天也越来越蓝。朝窗下一看:啊,这不是长江吗?真长,真雄伟啊!我激动得不停感慨。在飞机上的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到3点了。我们在飞机上开始吃午餐。午饭真好吃,但是由于我边吃边欣赏风景,成了飞机上最后吃完午饭的人。这时,飞机的广播响了,空姐在广播中说到:“各位乘客,飞机即将降落,降落时会有些颠簸,请大家系好安全带,谢谢!”我朝桌上一看,天啊,还有一杯果汁没喝呢!不喝吧,等会飞机颠簸肯定把水洒得我满身都是;喝吧,降落时飞机上的厕所暂停使用,万一我想上厕所怎么办?我左右为难,然后就使出我小时候经常玩的一个游戏——“点指枚糖”,点到什么,就采用什么。结果让我注定将果汁喝下去。咳,其实水还是交给我肚子保管还是保险些。于是,我将果汁一饮而尽。飞机很快降落到了北京机场,我心里的石头顿时落了地。下了飞机,我望着天空,心想:朋友们,【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解析】【分析】(一)话题作文。“告别与出发”,此命题意在引导学生要正确理解告别与出发的内涵,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写作时可以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出发”上,也可以把写作重点放在“告别”上,不管放在哪个词语上,都要有“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出发”这个主题。至于重点放在何处,在于作文想表现的重点是什么。比如,告别粗心,让自己变得严谨,那写作重点应该放在为什么要告别粗心,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告别粗心,而对告别粗心再出发后的新形象是什么可以略写。另外,在材料的选取与构思的新颖上也要注意。不管写什么样的文章,也不管采用何种新颖的形式,材料的与众不同、富有个性是必不可少的。当别人都在写告别某个地方、某个人的时候,我们何不把目光投向告别一种心情、一段时光、一种习惯等,这样的立意就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二)半命题作文。标题“________的眼泪”。审清题目,确定思路:“眼泪”在这里是一个中性词,既指喜悦的眼泪,也指悲痛的眼泪,因此写作的思路很宽了。可以选择生活中曾经感动过我们泪流满面的故事与事件、“我”得到某个意外的惊喜而喜泣的场面,也可以写我们做错事以后后悔得无地自容的经过,饱含的眼泪是后悔的见证,是改掉错误的决心。所以可填充“幸福”“痛苦”“伤心”“感动”“成长”“坚强”“胜利”等。【点评】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